許亞璇
摘要:“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對推動中國與沿線各國經貿發展、互惠互利意義重大。文章分析了中國2003~2014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額,計算并分析其占中國與世界的總進出口額的比重及變化特征,擬合出該進出口額的Logistic增長曲線模型,預測了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驗證出中國能夠實現未來十年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年貿易額突破2.5萬億美元的目標。
關鍵詞:“一帶一路”;進出口;Logistic模型;預測
一、引言
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指出“五通”是“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內容,其中“貿易暢通”是合作重點之一。加強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研究,對于深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加強貿易暢通,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利共贏、經濟共同繁榮,具有重要的科學與現實意義。
Logistic增長曲線模型,最早是用來研究人口增長過程,后被運用到各個領域。國內一些學者也嘗試運用該模型研究社會和經濟問題。陳麗珍等(2010)以1993~2008年數據為基礎,擬合出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重的Logistic增長曲線模型,并進行預測。杜強等(2013)采用2002~2010年碳排放數據為樣本數據,通過構建碳排放量增長的Logistic預測模型,對2011~2020年中國各省區碳排放進行了預測。
現有文獻中暫未見采用Logistic增長曲線模型方法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模擬并預測。鑒于此,本文分析了2003年到2014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變化特征,擬合出Logistic增長曲線,揭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發展基本趨勢與特點。
二、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特征分析
(一)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進出口額特征分析
本文選取了中國2003~2014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和對世界的總進出口額的數據及比例,從2003年到2014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占總進出口額的比重是不斷上升的,除了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稍有下降外,這一數值基本逐年增長,呈“S”形曲線特征,如圖1所示。
(二)中國與“一帶一路”六大板塊進出口貿易特征分析
“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網絡,尚沒有精確的空間范圍。為便于研究,借鑒公丕萍等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劃分,本文設定的研究范圍包括“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1.蒙俄板塊:蒙古、俄羅斯;2.中亞板塊: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5國;3.東南亞板塊:泰國、越南、緬甸等11國;4.南亞板塊:尼泊爾、印度、阿富汗等8國;5.中東歐板塊: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等19國;6.西亞及中東: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18國。
圖2顯示,中國與“一帶一路”六大板塊國家的進出口額大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中國與東南亞進出口貿易額明顯高于其他板塊,且上升速度最為迅速。西亞及中東板塊由于其政治局面的不穩定,進出口貿易額在2013年有較大波動,而2014年有所回升。
三、中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額增長的Logistic曲線模型擬合
圖1顯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變化初步呈現“S”形,其增長符合Logistic增長曲線的特征,因此,可以用Logistic增長曲線對該指標進行擬合及預測。
構建該模型時,首先需要設定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的合理極限值,其次,根據模型方程擬合的結果,計算出代表進入不同發展階段的關鍵時點,最后,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的這一指標的發展變化做出判斷和分析。
(一)Logistic增長曲線模型簡介
Logistic增長曲線,俗稱“S曲線”,該曲線特點是在初期大致呈指數增長趨勢,然后增長速度變慢,達到極限時增長停止。函數方程如下所示:
其中:Y為待測指標,A為極限值,t為時間,k為增長率,B(或b)為常數尺度,且B=eb。
下面確定時間點t0,t1,t2。如圖3所示,t0為增長曲線的唯一極值點,是該曲線的高峰期,即在t0點發展速度最快;t1,t2為增長曲線的兩個拐點,意味著指標的增長速度到達t1后發展進入快速增長期,而到達t2后增長速度銳減進入緩慢增長期。
t0,t1,t2的推導過程如下:首先,對增長曲線求一階導數并令其等于0,可以得到:
(二)極限值A的確定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時稱,“一帶一路”可在未來十年里,讓中國同沿線國家的年貿易額突破2.5萬億美元。圖1顯示2003~2014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已初步呈現“S”形特征,因此,在構建Logistic增長曲線時,根據其發展趨勢,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其值應該在3萬億美元以下,為此設定極限值A為3。
(三)擬合結果及增長預測
運用SPSS19.0軟件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這個指標進行Logistic增長曲線擬合。擬合、檢驗均能通過,如表1、圖4所示。
為此,b0=6.335,b1=0.806,則K=-ln(b1)=-ln(0.806)=0.2157,B=b0*A=6.335*3=19.005,b=ln(B)=ln(19.005)=2.9447。
得到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的Logistic增長曲線方程為:
根據該擬合增長曲線方程,對未來10年進行預測,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預測值和實際值接近,發展趨勢相似,預測較準確。再根據上述關于Logistic增長曲線的三個關鍵時點的計算公式,可以計算得到2003~2014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增長的三個關鍵時點:
t1=(b-1.317)/k=(2.9447-1.317)/0.2157=7.5≈8,即2010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速度開始進入快速增長期。2008年金融危機,歐美對中國反傾銷制裁增多,中國對外貿易也受到影響,但與此同時,中國開始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例如,在2010年1月1日,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區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建成大大促進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往來,為中國當前的產業升級提供了一個契機。除此之外,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的成功舉辦,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間接促進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
t0=b/k=2.9447/0.2157=13.7≈14,即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速度達到了高峰期。2016年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指出2016年和今后一段時期,外貿工作的目標任務是穩增長、調結構、轉動力、提質量,尤其重點突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強調不斷開拓市場,加強貿易投資合作。
t2=(b+1.317)/k=(2.9447+1.317)/0.2157=19.8≈20,即2022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速度下降,開始進入緩慢增長期,即快速增長的速度將會在2022年銳減,進入緩慢增長。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仍會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
根據logistic模型的預測,2010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速度進入快速增長期,2016年增長速度達到高峰值,預測在2024年中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額達到2.5777萬億美元,突破2.5萬億美元,能夠實現中國提出的可在未來十年里,“一帶一路”讓中國同沿線國家的年貿易額突破2.5萬億美元的目標。
四、實現“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路徑
2016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時,首次對“一帶一路”三年來的成果進行了概括性評述:“一帶一路”建設經過三年的建設已初步完成規劃和布局,進入重點發力階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為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巨大,而金融危機后歐美發達國家消費疲軟,導致中國轉向新興市場國家出口,進出口貿易增多,貿易聯系越來越緊密,依賴程度加深。“貿易暢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內容之一,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為此欲實現“貿易暢通”的建設構想,未來十年內應著重打開貿易暢通的路徑。
一是要消除投資與貿易壁壘。加快推動對外貿易政策的修訂與落實,推動更多的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過去傳統的外貿方式下,各種貿易規則、壁壘大大限制了外貿的發展,也影響著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地理方向,許多貿易摩擦和沖突也來源于此。推動更多的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制定有助于雙邊、多邊貿易發展的標準及貿易政策,是實現“貿易暢通”的基礎。
二是要打造“一帶一路”大數據交互平臺。積極建立國際經貿合作大數據網絡交互平臺,構建基于數據分析探索的智庫合作網絡。如今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信息交流密切的社會,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誰能夠掌握、挖掘、分析好數據,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加強國家間經貿大數據的交流合作,實現智庫合作共贏,是實現“貿易暢通”的保證。
三是要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業,簡化貿易程序,完善報關系統。過去進口商、出口商之間隔著品牌商、代理商,并不直接接觸生產者和消費者,中間流通鏈長,呈現低效率、高成本的特點,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信息不對稱,催生出許多新興產業,如電子商務,消費者通過網絡在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節省了客戶與企業的時間和空間,而生產商可以獲得消費者的消費反饋情況,實現了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技術手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業,可以大大降低貿易交易成本,提高外貿交易效率,同時轉換對外貿易發展動力,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也為更多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機會。由于沿線國家中存在互聯網應用不廣泛的國家,信息化水平較低,應推進其互聯網建設,完善報關系統,簡化貿易程序,加強通關協作,為投資貿易合作提供便利,是實現“貿易暢通”的關鍵。
四是要針對性地保持并開拓重點市場。積極推動中國外貿結構的轉型升級,調整國內外市場的布局。優化外貿主體結構及貿易方式,針對“一帶一路”不同板塊國家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對外貿易發展的難點和問題。繼續保持與東南亞板塊、西亞及中東板塊國家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態勢,鞏固與蒙俄板塊的貿易聯系,積極開拓中亞、南亞及中東歐板塊國家市場。
參考文獻:
[1]商務部綜合司.《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發布[EB/OL].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xxfb/201503/20150300926644.shtml.2015-03-09.
[2]陳麗珍,趙美玲.基于Logistic模型的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研究[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05).
[3]杜強,陳喬,楊銳.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國各省碳排放預測[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3(02).
[4]公丕萍,宋周鶯,劉衛東.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學進展,2015(05).
[5]人民日報.習近平同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見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EB/OL].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5-03/30/nw.
D110000renmrb_20150330_1-01.htm.2015
-03-30.
*基金項目:國家統計局統計科研項目“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評價指標體系、關鍵因素與實現路徑研究”(項目號2014566)。江蘇大學學生科研項目“創新驅動與江蘇經濟升級版的機理研究”(項目號15C104)。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