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艷輝
一名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是前提。只有走進學生的內心,教師才能真正理解他們,才能從生活、學習等方面關心他們,教育他們。
一、他是一名這樣的學生
班上有個調皮的小男孩,京京。以前就對他的“大名”有所耳聞,來到這個班的第一天,他那張很有特點的臉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幾天的觀察下來,我發現,他還真是個讓人頭疼的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不完成作業,無緣無故地欺負同學,最致命的一點,就是他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并且撒謊。我越發覺得,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我的面前。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我先找到京京的同學了解情況,從他們的話語里,我了解了他家的大致情況。他是一名借讀生,爸爸在北京的工地打工,媽媽在京京五歲時去世了。爸爸整日為了養家糊口而奔波,無暇顧及他在學校的表現。我決定與他的爸爸溝通一下,從而更深一層了解他的情況:他的爸爸文化程度不高,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每當他被老師留下補作業,或者和同學打架時,爸爸就會狠狠地揍他一頓。因為家里不富裕,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京京會不經過別人同意而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而為了逃避老師和家長的責備,他逐漸養成了撒謊的壞習慣。
三、問題的解決
1.點滴中關愛
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為要從點滴中讓他建立自信,增強他的自尊心,讓他再次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對他的關愛以及父親對他的期待。
我充分利用五分鐘晨檢的時間,總結京京前一天的表現,多鼓勵少批評,以增強他的信心。一次,他的作業寫了五個字,我感到很驚喜,因為他已經很長時間不寫作業了。我高興地告訴全班同學:“京京開始寫作業了,雖然他只寫了幾個字,我們還是要鼓勵他的進步。”在我的示意下,同學們鼓起了掌,京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這一天的學習中,京京總是臉上帶著笑容,上課也比平時認真多了,還樂意幫老師和同學做一些事。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2.“懲罰”也可以美麗動人
教育不能沒有“懲罰”,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們可以讓“懲罰”更加美麗動人。雖然京京在學習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他喜歡拿別人東西的壞毛病總是改不了。京京看見同桌有一支嶄新的自動筆,趁同學們上操的時候,把自動筆拿走了。他的同桌找到我,告訴我他的筆丟了,并且懷疑是京京拿的。我告訴那位同學在沒有確鑿的證據時不要妄加揣測。這天下午,我把京京叫到辦公室,先問了問他的學習,又問了問他的生活。他也很高興地跟我聊天。接著,我們聊到早上的丟筆事件,他沉默了。我誠懇地表揚了他最近的進步,并且安慰勸誡他:不管怎樣,老師會一樣愛你。看到我是真心關心他,他不好意思地承認了自己拿同學自動筆的事。知道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讓他把筆拿過來,并告訴他這次老師幫他保守秘密,同時他也要保證以后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了。在學生犯錯誤時,要讓他正確地面對,接受處罰和教育,從思想深處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錯誤,進行反思。
四、反思與體會
1.寬容、理解、關愛每一位學生
我們從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勞動。所以,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成績,更要關心他們的情感、情緒。對待犯了錯的學生,告訴他錯在哪里是第一層次的教育;啟發他知道自己錯在哪是第二層次的教育;喚醒他知錯的良知和改錯的行為才是更高層次的教育。
2.創造寬松環境,引導學生走向成功
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為他們提供寬松的環境和展示自己的舞臺,用熱情和希望點燃他們尋求進步的強大內驅力。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心理,順應學生的天性,尊重和滿足學生的愿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我們的教育,相信學生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育”才會大放異彩。
3.加強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教師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密切與學生家庭的聯系,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
通過一年多與京京的接觸,我感悟到一名教師的責任是多么的重大。只有真正愛自己的學生,教師在學生面前才會有發自內心的、真正的微笑。學生更喜歡老師能以高尚的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自己。教育者應盡自己的全力去尊重、體諒和愛護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那些被遺忘、被“損害”的學生,使他們能夠在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勁松第四小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