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云淇
摘要:基于企業管理的視角,全面總結了當前國內外關于組織內社會網絡的相關研究成果,將組織內社會網絡界定為,員工在組織內部會形成各種聯系,這些聯系的集合則為組織內社會網絡。文章在此基礎上,從組織內社會網絡維度、測量題項、前因變量、作用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梳理。最后,提出組織內社會網絡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組織內社會網絡;組織內員工關系;社會資本
一、引言
組織內社會網絡作為組織重要的資源,對現代組織的生存和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它不僅關系到員工在工作中的狀態,同時還會對組織整體績效、組織創新等產生重要影響。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組織內社會網絡在企業內對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其開展研究?;诖耍疚耐ㄟ^對海內外關于組織內社會網絡最新文獻的閱讀,從概念界定、測量、影響要素、作用結果這四個方面對現有文獻進行全面總結,最后,根據對相關文獻的閱讀提出組織內社會網絡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二、組織內社會網絡內涵概念
(一)組織內社會網絡研究的起源
社會網絡的研究起源于社會學研究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社會網絡的思想一直存在于社會結構思想之中。之后,“新哈佛學派”使其變成一門真正的科學,其代表人物有懷特及格蘭諾維特(1985)。他主張關系是主要的研究主題,利用社會網絡的構成要素關系來減少經濟學和社會學之間的距離。企業管理研究者們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對社會網絡理論開展研究。 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組織中的人會產生各種關系,而這些關系相互交織則會形成網絡。在企業研究中,企業與組織外部所建立的合作關系,如與政府部門建立的合作關系、與其他公司建立的戰略聯盟關系等,稱之為組織的“外部社會網絡”; 而企業組織內部的各部門、各成員所建立起來的關系結構,稱之為組織的“內部社會網絡”,即組織內社會網絡。在本文中,主要開展對組織內社會網絡相關內容的闡述。
(二)組織內社會網絡的概念界定
“社會網絡”概念首次被使用是由Barnes(1985)在分析挪威某漁村中人際互動關系時。之后,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領域的學者們將組織內社會網絡引入自己所在的學科。一些學者根據社會網絡是群體成員間的特定關系,將社會網絡定義為:社會網絡是群體中成員之間建立的特定的聯系。基于對社會網絡的分析和認識,我國學者黃煜方等(2011)將企業內部社會網絡界定為由企業內部成員通過彼此間的交往接觸而形成的一種社會關系網絡,該網絡存在于企業的內部,網絡中員工位置以及員工之間的關系強度是本研究的主要分析點。而后,劉文彬(2013)根據學者們對社會網絡的定義,提出組織內社會網絡是員工在特定組織中建立的各種社會關系結構的簡稱,反映了員工個體在組織內部與其他個體之間的交互作用及其結果特征?;诖耍疚恼J為,組織內社會網絡是指在員工在組織內部會形成各種聯系,這些聯系的集合則為組織內社會網絡。
三、組織內社會網絡的維度與測量
關于組織內社會網絡的測量,主要從網絡密度、網絡中心性、網絡聯結強度來進行測量。組織內社會網絡中心度的測量,羅家德等(2007)通過對組織中友誼網絡中心性和咨詢網絡的中心性來測量網絡的中心性。在其研究中友誼網絡中心性和咨詢網絡中心性的測量每部分有三個題項。組織內社會網絡聯結強度測量較為經典的是Capaldo的研究,他從互動頻率、合作交流范圍和互惠性三個方面測量網絡強度。國內外學者關于組織內社會網絡聯結強度的測量大多是基于這三個維度來進行。我國學者袁慶宏等(2017)在研究知識員工的社會網絡聯結強度與創新行為的關系時,對社會網絡的聯結強度測量采用Perry-Smith和Shalley研發的量表,其量表基本包括上述網絡聯結強度的三個方面。
四、組織內社會網絡的影響因素
目前關于組織內社會網絡的研究中,國內外學者們主要從個性特征和領導者類型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組織內社會網絡的形成是基于組織內人際關系,因而組織內社會網絡受到網絡中個人特征的影響。關于個人特征方面的影響主要是國外學者對其進行研究,現有研究主要探討了組織中個人特性和情感會對組織內社會網絡的影響。Casciaro T(2014)研究發現組織中任務相關網絡的出現主要依賴于高層析的積極情緒,如興奮(充滿活力的主觀感覺狀態),而不是較低層次的積極情緒,如愉快(一種主觀的滿足狀態)。而后Landis B(2015)將現有文獻總結為組織內社會網絡的聯系、組織內社會網絡中心性以及組織內社會網絡的中心性均會收到組織內社會網絡中人的個性的影響。
目前的研究中主要研究了變革型領導與組織內咨詢網絡的中心性的關系。但是對此,中西方的研究結論不一致。國外有學者,從領導成員交換理論出發,研究發現變革型領導更有可能處于網絡中心位置。然而,我國學者研究中國情境下的變革型領導風格與其情感網絡及咨詢網絡中心性的關系,研究發現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對此,彭偉等(2017)指出領導風格因國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產生不同的作用。
五、作用結果和作用機制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組織內社會網絡的研究中,關于組織內社會網絡的作用機制研究主要包括:組織內社會網絡不僅對知識共享、工作績效和創新有影響,對員工建言、性別魅力和組織承諾方面也有意義。
第一、組織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形成了組織內社會網絡,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必然會有知識的傳播和產生。我國學者王越(2004)研究了企業內社會網絡特征會影響知識的傳導。其研究的內容主要是關于組織內社會網絡的特征對知識傳導機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目前的文獻中,這篇文章是較早的關于組織內社會網絡與知識共享間關系的研究。而后,劉佳等(2013)運用網絡分析方法對北京某大型IT企業研發部門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發現員工之間的咨詢聯系與知識共享的互動頻率之間呈正相關關系。
第二、組織內社會網絡的形成與發展會對績效產生影響。高世威等(2012)從角色外行為視角出發,研究了組織內社會網絡與個體工作績效的關系。劉燕等(2013)將知識分享作為中介,研究組織內社會網絡中心性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組織內社會網絡中心性越高,員工工作績效就越高。
第三、國內外學者均對組織內社會網絡與創新的關系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情況如下:袁慶宏等(2017),依據自我決定理論與社會交換理論,研究發現組織內、外聯結強度對創新行為都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國外學者Daniel等(2015)研究發現在線社交網絡對企業創造力具有推動作用。Marco等(2015)研究發現個人的網絡地位和通過其他的網絡可以獲得的知識種類是關鍵的有利條件。另外,通過封閉的網絡獲取各種知識的獨特結構使個人能夠充當創新催化劑。
六、研究展望
組織內社會網絡的研究與組織內員工關系、領導—成員關系、組織績效、組織創新等息息相關,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尤其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組織內社會網絡進行了深入研究,且取得了較好且豐富的進展,推動了組織內社會網絡研究的不斷深入。然而,關于組織內社會網絡的研究仍需要結合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結合具體情況研究開展研究。一方面,加強對組織內社會網絡前因變量的分析。目前對于組織內社會網絡前因變量的分析較少,且缺乏一定的中國本土化研究。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不同情境下,組織內社會網絡影結果的本土化研究。組織內社會網絡會因情景的不同產生不用的結果,因此,有必要對中國情境下組織內社會網絡發揮作用的結果機制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林聚任.社會網絡分析: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露燕.格蘭諾維特的社會網絡研究綜述[J].學理論,2012(03).
[3]馬克·格蘭諾維特.鑲嵌:社會網與經濟行動[M].羅家德,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4]龍靜.創業團隊內外社會網絡對創新的交互效應[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5(05).
[5]Barnes R,Kenny d. The Moderation-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1954(06).
[6]約翰·斯科特著.社會網絡分析法[M].劉軍,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7]黃昱方,莊靜.企業內部社會網絡對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20).
[8]劉文彬,林志揚,李貴卿.組織內社會網絡對個體工作績效的影響機理——人際公民行為中介效應的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13(02).
[9]袁慶宏,陳琳,謝宗曉,牛琬婕,張艾詩.知識員工的社會網絡聯結強度與創新行為:關系需求滿足與風險規避視角[J].預測,2017(02).
[10]Casciaro T, Lobo M. Affective Primacy in Intraorganizational Task Network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5(02).
[11]Palacios-Marqués D, Merigó J, Soto-Acosta P. Online social networks as an enabler of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J].Management Decision,2015(09).
[12]彭偉,金丹丹,朱晴雯.團隊社會網絡研究述評與展望[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7(03).
[13]王越.組織內社會網絡的知識傳導及成本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4(04).
[14]劉佳,王馨.組織內部社會網絡聯系對知識共享影響的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13(02).
[15]高世威,劉文彬,林志揚.組織內社會網絡影響個體工作績效的機理——基于角色外行為視角的理論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2012(06).
[16]劉燕,胡曉真,于桂蘭.組織內社會網絡中心性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機理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16).
[17]Palacios-Marqués D, Merigó J, Soto-Acosta P. Online social networks as an enabler of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J]. Management Decision,2015(09).
[18]Tortoriello M, McEvily B, Krackhardt D. Being a Catalyst of Innovation: The Role of Knowledge Diversity and Network Closure[J]. Organization Science,2015(02).
(作者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