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華
摘要:在1984年,我國就已經有了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利用交通專項稅費獲得穩定的資金,從而推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發展與完善,隨后我國通過中央、地方、社會、外資等渠道開展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的模式也在逐步形成。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財稅體制層面的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文章就交通基礎設施相關內容展開討論,著重分析目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的現狀,找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一些促進改革深化的新思路。
關鍵詞: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
近年來,我國的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不斷強調:國家的交通運輸工作要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深入推進交通扶貧脫貧攻堅等重要任務。要想完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資金是完成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改革目標的重要保障,國家也在不斷加大對全國公路、水運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固定資產的投資。目前,交通運輸投融資又有了新的發展形勢。
一、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公路、水路基礎設施投融資主要有收費、非收費這兩種投融資模式。這兩種模式的具體內容如下:1.收費模式主要是先貸款修路,然后再收取公路費用來償還貸款,在航道發展方面也是采取“航電結合、以電促航”的發展政策,同時也會利用收費船閘政策等來進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投融資;2.非收費模式主要是采取用財政性資金作擔保和償債來源進行債務融資,其中的財政性資金主要包括交通專項稅費、中央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安排的資金。在這兩種模式的背景下,我國為了完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各級政府、各個地方、事業法人等創立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負責對我國的高速公路、重點水運項目、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等進行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
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各級財政投入力度不夠,與實際需求差距較大
以前,國家財政性投入是我國普通公路和內河航道等主要的資金來源,國家經過了對成品油價格以及稅費改革后,將交通專項稅費作為完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的最重要資金渠道。目前,全國公路、水路等的建設養護資金需求大,而預計交通專項稅費收入在資金需求中所占比重小,再加上國家各級財政的預算資金投入明顯不足,與實際建設養護的資金需求相距甚遠。
(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多元投資主體,投資結構過于單一
就目前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狀況來看,政府和交通運輸投融資平臺依舊是作為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基本主體而存在,國家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對其依賴性大。國家各地交通運輸投融資的投資主體過于單一,缺乏多元的投資主體來獲得充足的資金來源,也無法有效發揮廣泛引進社會資本、激發多元投資主體的協同推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的作用,當前的交通投融資模式還比較封閉,沒有形成開放式交通的全新格局。
(三)國家對于PPP 項目支持力度不夠,各級投資主體缺乏積極性
國家推行的PPP模式,是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形式,來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PPP模式下,要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來完成全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PPP 項目的實施,首先必須要事先編制適應于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過程中實施的方案,然后認清、把握財政承受能力的具體情況,了解該方案的具體程序,做好衡量物價的評價工作。目前,中央和地方也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來支持PPP項目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實施,很顯然,國家的支持力度不夠用來支撐其項目開展,還是缺乏一些提高補助標準、加大獎勵力度等具體而又實際的扶持政策,這也就導致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等各級投資主體缺乏對PPP項目的投資積極性,這不利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
(四)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融資渠道,融資較為困難
我國的交通運輸部門所爭取的地方政府性債券資金是有一定額度的,一些交通運輸投融資平臺也大多是利用商業銀行貸款來進行融資,沒有采用國家政策性銀行或是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方式來進行融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直接融資比重小,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再加上相關融資渠道的單一和較高的融資成本,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呈現較為困難的形式,因此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已經成為了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改革的主要任務。
三、深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新思路
(一)建立健全交通運輸部門的預算管理體制,加大各級財政投入
隨著國家對于交通運輸事權的進一步明確以及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交通運輸部門要根據新的改革發展態勢,樹立新的改革理念。首先,要著重強調“以事定支”和“預算管理”,要讓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改革規劃與國家的相關規劃相適應,預先做好項目策劃,最大限度的去爭取政府投資資金支持;其次,要積極主動與財政部門協調工作,完善交通運輸部門的預算管理體制,建立相關機制保障公共財政對交通運輸投入,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改革的整個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投入都納入財政預算管理范圍 ;最后,還可以利用政府的債券資金來促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一個新型的、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交通運輸的舉債融資新機制。
(二)改善投資結構、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建立新型投融資體系
一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可以依法放開對相關經營性項目的建設,交通運輸部門利用經營性項目,通過對高速公路、港口等進行經營收費從而來補充投資成本,還可以利用這種特許經營的方式為投融資引進國有企業及其他社會資本投資,這不僅有利于交通運輸投融資的發展,還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二是因為準經營性項目所獲取的費用,還不足以滿足所有投資成本,還需要政府補貼部分資金或資源來完成相關項目,所以還要充分發揮交通運輸投融資平臺的作用,在增加政府投資積極性的同時,還要引進社會資本,多元化投資融資,采取多種模式協同推進的方式來促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深入開展。
(三)積極推進 PPP項目的開展,提高各級投融資積極性
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實施 PPP 項目的積極性是目前推進項目開展的重要任務,積極推進PPP項目的實施,首先要進一步簡化該項目審批程序,要保障好項目建設用地,同時優先考慮安排中央和省級的補助資金,然后還可以建立相關激勵機制,讓各地根據項目開展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項目實施方式,最大限度的增強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從而落實更多 PPP 項目。其次,對于社會資本來說,要把握好價格、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要促進項目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的相對平衡,從而保障公眾的利益,讓社會資本能夠最大程度的獲得收益;最后,通過招標方式來為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項目確定的特許經營項目投資人,讓其可以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能夠組織施工或者提供服務,對于全國交通運輸PPP 項目,要科學合理測算,地方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
(四)拓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渠道,提高投融資水平
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是目前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關鍵內容,可以通過建立健全政銀企合作對接機制,構建為其提供信息共享、資金對接的服務平臺,然后再來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創新信貸服務的協調,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項目可以利用未來的特許經營權、PPP項目合同項下的權益等來辦理質押貸款。加強與商業銀行或是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最大限度的獲取他們貸款的支持,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這兩家政策性銀行的合作,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支持作用;設立關于促進交通運輸發展的基金會,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從而更好地為推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范振宇“.十三五”公路交通投融資政策思考[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6(19).
[2]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2014〕2724號)[S].2014.
[3]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10〕19 號)[S].2010.
[4]交通運輸部.關于深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指導意見(交財審發〔2015〕67號)[S].2015.
[5]周國光.投融資體制改革再思考 [J].中國公路,2016(17).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港航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