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 要】 現如今,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對行政事業單位規避風險以及構建服務型與廉潔型政府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必須要強化單位內控管理,以此提高單位人員工作效率。本文首先對增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必要性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然后探討了新形勢下增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的措施,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內控管理 必要性 對策
引 言
行政事業單位采用內控管理機制,能夠有效監督與控制單位內部,提高競爭能力與效率。現如今,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很難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同時也能難以滿足時代發展要求,一些缺陷逐步顯示出來。所以,必須要增加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力度,進而全面處理好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問題。
1新形勢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必要性
首先,益于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行政事業單位能夠給公共服務提供一定的支持。在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內控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與質量提升,從而增強行政事業單位能力,經過行政事業單位合理且規范化的管理,對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其次,益于促進財稅改革。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內控管理的時候,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將財政預算管理、財務以及會計管理相結合起來,將其放置于同一個平臺上。如此一來就有益于記錄財務,財務報告與別的管理信息就會更加精準,能夠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效率與質量,并且還能夠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更為規范化與合理化。
最后,益于構建服務型政府。行政事業單位落實內控管理的時候,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有效執行是很有益的,同時還可以監督與制約權利的運行,能夠減少職權濫用的現象,避免貪污腐敗事件的產生。對加強權利的監督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益于國家單位優化升級,對國家打造服務型政府是非常有益的。
2新形勢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的舉措
在以往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問題,比如,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不完整。進行財務管理的時候,存在著很多不完整的地方,如,預算錯誤;資產管理不到位;財務支出缺乏計劃性。再比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機制無法有效落實。內控管理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中內控機制并未一一落實。如,內控機制中不具備健全的監督機制,造成內控機制不協調;內控機制落實必須要很多部門共同努力,可現實中內控機制建設中,人員匱乏,造成部門與部門之間聯系不緊密,無法嚴格落實內控機制。因而,針對以上問題制定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2.1健全內控機制
新形勢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制度落實應當健全內控機制。首先,明確將行政事業單位崗位進行分工,并且做到權力與責任劃分一致。經過確定各個職員的責任,保證各個崗位均有人實施。經過權利與責任相一致,做到每一個職員均可以提高責任意識。其次,增強行政事業單位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性。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需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協調,所以,應當構建一個協調機制,并且不定期對各個部門進行監督與考核,借此確保各部門均可以以最佳狀態實施內控機制。內部控制專業人士針對單位內所有業務活動進行評估,對于可能產生風險的環節,重點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尋求專門負責人員,明確責任,對于表現出色或者表現不佳的人員都要實施重點獎罰,進而形成內部控制制度的良性循環。
2.2健全財務管理部門
在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健全財務管理部門。首先,應當增強對于部門財務預算的完善。推行科學且合理的財務預算機制,加強對預算的控制,當預算一旦決定了,就不能夠隨意更改。財務部門應當按照預算來支付,在無預算的情況下禁止支付。其次,構建完整的監督制度,對預算實施責任機制,把責任落實早各個崗位上,以此提升職員的責任意識。最后,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對重要資產,應當依據有關制度審批。在管理資產的過程中,記錄好資產出入情況,對固定資產里面的物品需要保管妥當,同時將財務與物品一一對應。要讓負責人牽頭,對于各個業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內部控制知識普及,使其意識到內部控制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自覺投入內部控制體系中。
2.3健全風險防范與評估體系
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經濟全球化程度提升,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給政府工作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職能范圍增大,管理的內容也在逐步增加,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經營風險。可是,一些行政事業單位風險防范意識薄弱,評估體系還有待健全,不能正確評估風險。如此就易于在人員與財務等層面出現不良問題,對建設人們滿意的政府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要想確保政府財務安全,需要從風險防范方面著手,構建風險預警機制,設定風險預警部門,實時監督管理中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倘若發現財務管理中出現了不好的問題,必須要立即上報與處理。現如今網絡技術發展給風險防范提供了必要條件,行政事業單位可借助云計算與大數據等進行分析,以此確保信息溝通順暢。除此以外,還需要構建與健全風險評估體系。評估體系內部需要設定各項指標,并且將指標量化,指標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評估風險的過程中,需要全面思考每一項指標,掌握好指標相互之間的聯系,經過對數據的分析與處理,進行有效評估。
結 語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工作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因而,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要從戰略發展的角度來認識與理解內控管理工作,主動健全內控管理結構,提升風險辨別能力,強化單位內控管理可持續性,進而給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必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任秀芹.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構建[J].財會學習,2018(22):240.
[2] 彭路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J].財會學習,2018(21):235-236.
[3] 梁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現實問題與解決思路[J].財會學習,2018(21):246-247.
[4] 車煥.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深化的思考[J].經貿實踐,2018(15):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