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云南省上市公司從2012年-2016年社會責任報告中所披露的環境信息內容進行系統分析,發現其環境信息披露內容具有隨意性、披露水平普遍較低的問題,據此提出建議。
【關鍵詞】 環境信息披露 社會責任 建議
1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披露環境責任信息的企業越來越多,本文將探究現云南省上市公司2012年到2016年以社會責任報告方式披露環境信息的情況,分析云南省上市公司對環保的關注情況。本文采用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環境信息披露的方法評價云南省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情況,I的相關原則有可比性、準確性、時間性、可靠性等,進一步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2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總體分析
云南省上市公司以社會責任報告方式年度分布情況如圖表示,顯示近幾年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情況趨于平穩。
2.1環境信息分析
云南省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內容分布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具有環保意識的企業大約占35%,環保意識項目的披露率最高,說明企業有通過社會責任報告或者環境報告披露環境信息的意愿,但是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環境投資、排污種類數、節約能源種類數項目披露率在2012年到2016年處于波動狀態。2012年到2016年五類項目的平均披露率為比較低在25%左右,從年度分布來看,云南省上市公司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環境投資、排污種類數、節約能源種類數項目的披露率呈現波動下降的特點,比如節約能源種類先從2012年的34.8%到2016年的25%。這說明,云南省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整體不高,披露的內容不規范,每個企業披露的標準不盡相同,而且社會責任報告或者環境報告披露的更傾向于文字描述性的披露信息。
3. 環境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本文發現,云南省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在近幾年披露數量基本穩定,披露水平在逐漸提高,企業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但是近幾年云南省在環保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3.1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不夠規范
仍有近半成的企業沒有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或者環境報告,有些企業雖然披露了社會責任報告,但是企業在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時,缺乏規范性指導和具體的參考依據,導致披露信息不全面、主觀性較強。
3.2環境信息的利用程度不高。
在我國,不少地區以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環境意識比較淡薄。部分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長,政府作為環境信息最大使用者缺乏對環境信息披露的使用要求,作為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更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對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太低,甚至根本不關注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表現,這也是造成企業忽視環境信息披露的原因。
4.建議
4.1強化環境信息披露規范和監督
企業要強化環境信息披露規范和監督,環境信息披露不再是是否應該以獨立報告披露,而是如何以獨立報告披露的問題,如何促使企業將環境信息自愿地在報告當中披露,對披露的內容進行規范,避免披露內容的隨意性和不準確性。強化環境信息披露規范與監管相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保障,為避免環境信息披露的隨意性和選擇性,各政策制定部門應在協調的基礎上,對強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的范圍做好界定,適當加大強制披露的范圍。
4.2加強環境信息的利用程度
政府加強對環保事業的監,引導企業自覺遵守環保的法律制度。將企業的環保指標納入經濟實力的考核指標,引起企業對環保的重視程度,讓企業自覺披露環境信息。
【參考文獻】
[1] 舒麗敏.我國重污染行業環境信息披露現狀研究——基于滬市重污染行業620分社會責任報告的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2014,(9):35—44.
[2] 常凱.環境信息披露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基于中國重污染行業截面數據的實證分析[J].財經論叢,2015,(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