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的商業銀行在我國的經濟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在我國的監管部門的主動監督以及大力支持下,我國商業銀行的服務職能在不斷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系統以及內控措施也在不斷加強,商業銀行的運營效率也在逐漸提升,不斷推動著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但是我國的商業銀行與優秀外資銀行相比,在公司治理、風險防范方面還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進。本文對于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模式進行簡單介紹,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監管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 商業銀行 監管模式 問題 完善措施
引 言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系統的核心構成因素,商業銀行的運營情況不僅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趨勢,也對我國的民生情況產生影響。現階段我國的金融體系改革在不斷深化,金融業的開放程度也在不斷加大,使得我國的商業銀行面臨著許多發展機遇和挑戰,這就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在此形勢下,研究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問題,對于維護我國金融系統的正常運行,促進經濟的長穩健康發展,保證群眾的根本利益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模式
我國的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于2003年,一直擔負著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監管職責。與此同時,我國的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門,審計部門以及其他部門也分擔著不同領域內的監管職責,這幾個部門共同組成了我國商業銀行監管體系。
二、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法律法規不完善。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進行監督和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我國的商業銀行進行運營的法律依據。現階段,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水平日益提高,金融全球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但是我國的一些重要的金融區域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還是一片空白,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規也不適應現階段的商業銀行發展情況。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監管法律體系雖然已經逐漸雛形,但是具有最高權力的法律層面的法律只有三部,分別是《商業銀行法》、《人民銀行法》以及《銀行監督管理法》,其余的都是部門規章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規,法律效力較低。有的法律規定也不符合現階段的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因此在監管方面出現了無法可依的狀況。
(二)監管方法相對陳舊。第一,監管的手段落伍。因為商業銀行業務需要最先進的技術手段,最嚴格的系統并從中獲得相對高的收入,因此商業銀行監管機構要監督和管理的是有著高智商、高科技以及高薪資的銀行工作人員。面對這樣的監督對象,只有高科技的監管工具加上精明的頭腦和聰明的手段才能與他們相抗衡,但是傳統的現場檢查手段顯然已經過時。第二,監管的方式不靈活。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在監督檢查的時候還是會出現過分看重現場檢查,而對于非現場檢查不重視的問題。處了銀監會以外,其他機構在對商業銀行進行檢查的時候一般只是進行現場檢查,檢查流程比較機械化,檢查記錄手冊比較刻板。第三,監管信息的真實性有待加強。對商業銀行進行現場檢查的時候通常需要大量的材料,因此會提前通知銀行準備材料,因此銀行有足夠的時間去應對檢查,因此收集到的信息的真實性就會大大折扣。
(三)缺乏及時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我國對于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缺乏激勵機制,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監管機構對于商業銀行披露信息的監管要求以及法律處罰的力度較差,這就使得我國的商業銀行沒有及時有效的去披露有關信息。
三、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監管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的各種制度。近幾年,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較快發展,銀行業也在隨著時代發展進行改革,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我國的金融法律體系還不是很完善這就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例如,應當嚴格規定商業銀行的各種股權和產權制度,股東的權利以及義務,公司的治理結構等等。已經出臺的法律法規,要根據我國商業銀行的具體情況及時科學的制定實施細則,保證法律法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創新監管理念。理念決定行動,創新帶來生機。今天,隨著中國銀行業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全球化,商業銀行的監管目標和監管內容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面對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形勢,監督部門應該創新現代監管理念。首先,從分割型企業監管向法人整體監管過渡。傳統的商業銀行的不同業務由不同的監管部門或同一監管機構的不同內部部門監管。這種監管模式具有專業化的優勢,每個部門只對本領域內的業務進行監管即可。然而,這種分割式的商業銀行監管模式也有其缺點,每一個商業銀行監管部門只對自己負責的區域進行相關監督和管理,但是對于商業銀行的總體情況卻不了解,這就使得商業銀行的風險大大提升。其次是從功能導向監督向目標導向監督過渡。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監管主要是功能導向監督,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的功能不斷發展,功能導向監督所需要的成本就會不斷增長,除此之外,目標導向監督也更為符合現階段的金融改革潮流。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銀行的監管目標不斷變化,因此在預防風險期間,我們必須在金融環境比較穩定時大力推動商業銀行的發展。
(三)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機制。我國的相關部門應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機制,主要包括:進一步縮減商業銀行的報告期,加強報告的及時性;全面披露所面臨的所有風險,提高披露的實效性;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提升信息披露的真實可靠性。
四、結語
總之,只要我國商業銀行嚴格按公司法和商業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在監管部門的有力監督下,嚴格依照法律法規進行經營,監管部門積極優化監管理念,完善監管方式,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必將加強,風險防范水平必將提高。我們的新中國一定會更加美好,我們的中國夢也會很快實現。
【參考文獻】
[1] 呂江林,黃光.“三位一體”監管視角下的我國商業銀行監管績效研究[J]. 當代財經,2014,(4):42-52.
[2] 晉旺.我國銀行監管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時代金融,2008,(4).
[3] 戴碩.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考試輔導教材:公共基礎[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趙慶振,(1992.05-)男,山東省東阿縣人,碩士研究生,金融專業 研究方向: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