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文
【摘 要】 匯率作為外匯市場上各國貨幣相互交換的比價,是調節國際貿易的重要杠桿,對一國進出口收支與結構,資本的流出入,物價水平甚至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配置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人民幣匯率 貿易收支
第一章
1.1研究背景及意義。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使得匯率成為衡量一國經濟狀況的方向標,而貿易收支均衡更是國際金融一體化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因此,匯率如何影響貿易收支這個問題一直都是被關注的熱門議題。自加入WTO后,對外經濟貿易與日俱增,國際結算的地位愈發加強,使得匯率逐漸成為維持國與國經濟的紐帶,匯率政策的實施及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一國貿易收支的均衡水平。
伴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由于中國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的逐步加強,人民幣匯率問題逐漸上升為一個世界貨幣體系的問題,對于中國乃至整個世界而言,研究人民幣匯率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問題是迫在眉睫的。
1.2文獻綜述。馬丹、許少強(2005)在中國貿易收支、貿易結構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中建立了貿易方程式,通過Johansen協整檢驗,估計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系數為﹣1.086,即人民幣每升值 1%,貿易順差就會同比減少1.086%,這是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的。同時還認為在貿易結構中,出口結構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上述學者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時間區間的不同而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由于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以及影響貿易收支的因素眾多,因此,關于匯率如何影響貿易收支的問題雖然一直在研究,但始終沒有統一的答案。
第二章 人民幣匯率制度演變和我國貿易收支情況概述
2.1人民幣匯率制度歷史演變。我國從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由單一官方匯率到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并存,再到單一市場匯率制度的演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造成了重要影響。新中國成立至今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經歷了七個階段:(1)1949-1952年嚴格的管理匯率;(2)1952-1972年固定匯率制度;(3)1973-1980年參考一攬子貨幣匯率;(4)1981-1984年雙重官方匯率;(5)1985-1993年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價格并存;(6)1994-2005年有管理的浮動匯率;(7)2005-2014年參考一籃子貨幣。
2.2我國貿易收支狀況概述。根據我國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表明,2009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將接近2.2 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三位。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發展迅猛,增長幅度較大形勢一片大好,這與我國的對外貿易方針政策以及與自身的外貿體制改革是密不可分的。按照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進程結合時間線索,分為四個階段:改革開放之前的我國貿易收支狀況(1950-1978),對外貿易進入起步發展時期我國貿易收支狀況(1978--1981),對外貿易穩步增長時期我國貿易收支狀況(1992--2000),對外貿易加速發展時期我國貿易收支狀況(2001-2008)。
第三章 政策建議
由上述分析可知,人民幣匯率對于貿易收支有一定的影響,但平衡一國對外貿易僅僅依賴調節匯率是不夠的。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要克服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調節貿易收支平衡,必須從三個方面進行反思:首先是貨幣角度,如何進行區域貨幣合作以及巨額外匯儲備如何處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其次是進出口企業問題。只有形成合理的貿易結構并且時刻警惕匯率風險對中小企業的沖擊才能維持我國對外貿易健康、有序的發展。最后是國內宏觀調控方面。發展戰略要隨著形勢變化而改變,在升值影響外需的條件下,可以采取措施來擴大內需,實現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的雙推進作用。
3.1加強東亞貨幣合作。我國應積極協調東亞區域內部的貿易交易,努力推進東亞自貿區的建設,擴大對周邊國家的貿易與投資。要與東盟各國以及日、韓加強合作,對貿易保護主義加以抵制,以“10+3”的框架為基礎,大力加強東亞經濟貿易合作。同時,我國還應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升級,避免因生產同質產品而與區域內國家產生惡性競爭和資源浪費,因此,可以尋求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站穩腳跟。要以世界主要貨幣為貨幣籃,實施盯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以維持東亞貨幣匯率在區域內外的雙重穩定。鑒于日元對美元自由浮動,而區域內一些國家實際上又在實行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因此,只有選擇以區域內及區域外主要貨幣都存在的貨幣籃,才能有效規避匯率風險,共同應對外部沖擊。
3.2進出口企業積極規避風險。2005匯改至今,匯率的頻繁變動給企業在生產、交易的各個環節都帶來了較大的風險,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規避匯率風險的重要性。進出口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管理外匯風險:首先,可以利用金融衍生產品進行避險。其次,可以利用銀行提供的貿易融資進行“貨款現清”來回避外匯風險。再次,企業在簽訂合同時也可以通過添加“軟條款”來規避匯率風險。最后,就金融體系而言,要進一步推進外匯市場建設,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市場發育狀況,擴大外匯交易市場的范圍、模式及交易品種。商業銀行也要順應匯改的新形勢,在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和企業避險需求上升的現狀下,提高科學定價能力,研發更多適應市場發展的規避風險的產品,為企業避險提供更好的服務策略。
3.3進一步擴大內需。隨著對外貿易的頻繁發生,我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在逐漸加深。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另一方面,也預示著我國進出口貿易與匯率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世界經濟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影響到人民幣匯率以及對外貿易,而進出口貿易又是關系國民經濟的命脈。由此可見,為了保證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我們必須重視內需的力量,在部分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擴大內部需求,將經濟發展的重心放在國內。要擴大內需,應當調節城鄉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整體收入水平。要鼓勵高收入階層升級消費結構,加大社會中等收入者比重,對低收入階層建立一定的保障機制;要擴大就業,只有就業率的增加才能保證居民的消費預期逐漸走高,保證一定的消費量;要逐步優化我國的社會保險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