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練新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傳承文化,豐富文化的內涵,甚至可以說語言成就文化,能夠推動一個民族乃至國家的發展。普通話是我國通用的語言。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作為一個合格的炎黃子孫,首先要說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方言繁雜,地方特色濃郁,人們語言交流多有不便,所以國家大力倡導公民學說普通話。而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所以說好普通話,應該從幼兒抓起。
關鍵詞:普通話;幼兒;教學
一.為什么要從幼兒開始抓普通話的學習
1.幼年期是人類學習語言、形成口語的關鍵時期
幼兒好模仿,敢講敢說,喜歡與人交往,如若幼兒學語言的最佳年齡期受到方言的影響,容易形成方言語音、語感的原型定式,很難矯正。我們班一位幼兒中班之前跟隨爺爺奶奶長期生活在農村,入園后,他操著一口民勤方言難以與大家交流,因為民勤方言與普通話差別很大,只要他一說話,就會引來小伙伴們的嘲笑,以至于后來他害怕與大家交流,在園時,總是沉默不語。經過我們近一年半的普通話練習教育,他個別發音還是民勤方言語調。可見,方言影響了幼兒的語言學習和情感交流。
2.說好普通話利于閱讀,便于掌握書面語言、理解字義
幼年期的口語訓練能夠豐富幼兒的詞匯,使其對字的音、形、意形成統一認識,促進辨音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幼兒的自主學習。如口語發音標準了,讀兒歌、朗誦詩、講故事總是娓娓道來,一張嘴發出的音就如山間的清泉沁人心脾,讓聽眾即可神清氣爽,記憶猶新。早期語言學習的影響深遠,發音已定型,如大多數民勤人從小就“n”“l”不分。即使到接受高等教育的階段,仍很難糾正早期的錯誤發音,甚至為此鬧了不少笑話。
3.防止發音出現根本性錯誤,避免口語交流中產生誤會
我們班一個幼兒的父親將他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向兩位教師打了招呼,說今天下午家里有事,孩子由他人代接,之后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也沒有告知教師具體是誰來接。于是教師便去詢問了孩子,孩子說是“蟈蟈”來接。等到放學的時候,發現來接他的是一位年輕的男性,這和“蟈蟈”顯然是無法聯系到一起的,在和那位來接孩子的男性交流以后才發現,原來是“方言”惹的禍,“蟈蟈”其實是孩子的“哥哥”,而我們民勤方言“哥哥”的發音是“guoguo”與普通話“哥哥”的發音是不一致的。由此可見,語言的正確表達非常重要。
二.如何做才能做好幼兒普通話的教學
1、創設環境
模仿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幼兒學習語言、掌握語言是一個微妙而復雜的過程,幼兒園是幼兒學習口頭語言的重要場所,規范的語言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給他們提供正確規范的模仿榜樣,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幼兒說話,首先教師要規范自身語言,做到發言準確、詞匯豐富、確切,每句話都要符合語法規則。開始幼兒聽不懂老師講的話,這時就要用動作、手勢、表情來彌補,如:老師拿玩具讓小朋友們玩,玩過后放回原處,老師要一邊說,一邊操作,讓幼兒通過視覺和聽覺去感知語言,其次利用活動間隙和起床時間讓幼兒聽童話故事廣播,將標準的語言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儲存在記憶里,晚間活動讓幼兒觀看普通話畫片,利用幼兒喜愛色彩鮮艷、充滿童趣的故事,讓他們在看看聽聽的活動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語言,這樣幼兒就慢慢地感受到了普通話的語速、語調,為學習普通話做好了準備。
2、豐富詞匯
掌握豐富的詞匯,能為幼兒運用普通話表達意愿打下基礎,在幼兒點滴的生活經驗中,可以利用一些實物或圖片等教具,認識一些簡單的動物、水果和蔬菜,使他們盡快感知并掌握,詞匯量會隨幼兒認識事物的增多而增多。如:在認識蘋果活動中,就能豐富詞匯一個紅紅的蘋果,甜甜地,我喜歡吃。除此以外,學習兒歌,聽講故事,也能使幼兒學到許多新詞。所以,隨機教育是幼兒積累詞語的有效途徑,日常生活中見到什么,老師就及時教幼兒講什么。這樣,幼兒就會學到許多詞語,最先開始是名詞,再逐漸到形容詞、動詞、量詞、人稱代詞等,這樣就能為幼兒運用普通話表情達意打下基礎。
3. 多說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與幼兒接觸的一切時機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建立感情,使他們無拘無束,愿意講出來。當幼兒用語不當時,教師及時予以糾正。 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幼兒來園、飯后、游戲、離園等分散時間,有計劃有目的地與幼兒交談。在交談中,教師和幼兒易于進行感情交流,關系可更加親密,幼兒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訴老師。這不論對幼兒發展語言能力,還是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度都有積極作用。教師在組織幼兒集體學習時,更要注意啟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注意給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幼兒學習語言是靠“聽”和聽后的模仿“說”。因此,我們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練習“說”,學習“說”,在說中學說。
4.多練
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幼兒正確的發音,吐字清楚,豐富幼兒詞匯,并能正確運用。如:三歲左右的幼兒經常把“車車”說成“特特”,把“老師”說成“老西”,把“褲子”說成“鋪子”等等,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幼兒正確的發音,教給幼兒發音的要領。這些內容,都得在語言實踐中學習、掌握。這就要讓幼兒多練習,重復地練習,逐漸地掌握。給幼兒提供多練的機會,創造多練的環境。幼兒的發音不準,教師和家長注意及時糾正、練習,就能掌握得快,說得好。 總體來說,教育幼兒說好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對幼兒進行有意識地訓練,處處營造一個說普通話的氛圍,才能使幼兒普通話的聽說能力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