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摘要:伴隨著計算機及網絡的不斷普及,“互聯網+”的時代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同時,移動媒體的不斷發展,為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及方便。微信便是在微博之后,“互聯網+”時代的又一個新興服務平臺,而且在各個領域中都被應用。本文就將針對高校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下,微信平臺服務的應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微信
中圖分類號:G258.6;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67-01
一、“互聯網+”時代下我國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服務應用存在的問題
1.微信的內容較為單一。由于微信屬于是一種新興的社交軟件,所以有絕大多數的高校,在早起并沒有培養教師運營微信平臺的能力,很多微信后臺的維護人員,都是由其他各個專業的老師接到學校圖書館的委托來代職完成,而其自身微信運能的能力卻有所欠缺,缺乏相關的經驗。同時,我國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官微起步較晚。盡管我國現在有很多的高校已經注冊了本校的微信公眾號,但很多都是形式化,并沒有實質性的信息。
2.微信互動的熱鍵設置不合理。微信由于自身具有非常強的即時性,可以實現資源信息的無縫對接,所以風靡全球。根據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官微熱鍵的設置來看,形式非常單一,反應較為遲緩,而且不具有人性化。已經關注微信平臺成功的用戶,收到的第一條信息基本上都是“歡迎關注某某圖書館”,并沒有關于發送“某某”關鍵詞到公眾平臺,立即可以獲得用戶想要的個性化信息的設置,所以用戶只能自己嘗試著輸入信息,這使得客戶的體驗感非常差。
3.高校沒有對圖書館搭建微信平臺引起重視。在使用微信的眾多用戶中,大多數都是青年人,而高校的大學生正是在這個行列當中。可是就目前多數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微信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的后起之秀,并沒有對高校中年管理層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高校對于圖書館搭建微信平臺并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甚至有些高校還會覺得搭建微信平臺屬于是“無用之談”。
二、“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服務應用的管理措施
1.從學生的客觀需要出發,師生共同運營微信。高校圖書館建立微信平臺,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本校圖書館資源可以被最大化的應用,并且還能實現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所以,在高校圖書館微信應用管理當中,首先就是要從學生的客觀需要出發,給予學生們最需要,也是最渴望得到的相關信息。例如:可以在高校中開展“微信你運營”的活動,選拔具有微信運營經驗,以及軟件后臺編程經驗的學生,共同加入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的搭建當中,同微信的運營教師一起進行微信平臺的運營和維護。通過此類活動可幫助學生加強對于圖書館公眾號的關注程度,真正了解學生的客觀需要,使圖書館微信平臺更加實用化。
2.批量化設置官方微信熱鍵。用戶的體驗感對于微信來講十分重要,所以高校在對微信平臺進行維護時,要把用戶關注之后的第一條推送信息,當成是用戶操作方法信息,通過簡單的文字說明來為客戶明確說明微信平臺的優勢服務。對于推送信息的內容一定要精心編寫,利用最為醒目,且最具有吸引力的文字來吸引用戶。為了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也為了更好的滿足學生使用及交流的體驗,高校可以在對圖書館的官微進行維護時,合理的利用好學生資源,設置一鍵修復的功能,把學生想要得到的熱鍵信息,全部更新在微信的公眾平臺上,學生也可以通過更新應用的方法來實現高校圖書館官微的智能化。
3.擺脫“微博思維”,設計符合本校自身特色的微信活動。微博在自身功能的研發上日益完善,這就使得一些高校在搭建微信平臺時,過多的依賴于微博的功能,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內容同類化的現象,這便使用戶的新鮮感極度下降,甚至出現厭煩情緒。所以,高校圖書館在微信后臺的運行上要把高校自身的特色彰顯出來。做好線上與線下的工作,而且要開展一些像通過微信語音功能,由本校廣播員進行播報主持的微信活動。
4.加快高校圖書館的多元化發展。現在有很多高校圖書館的微信服務平臺,對于和其他高校圖書館及社會圖書館的溝通與交流少之又少。而在“互聯網+”的時代下,資源利用率和流通影響力正在不斷提高,高校圖書館也要通過這一互通媒介同外界實現相互溝通與交流,盡早實現圖書館價值的最大化,讓本校的師生通過圖書館這個平臺,吸收更多的數字資源財富,最終可以實現高效的多元化發展。
三、結語
在“互聯網+”的時代下,微信在高校圖書館建設中的作用,實現了高校資源與社會資源的互通。同時也加強了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方便了學生獲取校園圖書館的資源,也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所以,在“互聯網+”時代下,要科學、積極地開展針對高校圖書館平臺服務的應用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