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
摘要: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的情感是人們思想和品德發展的基礎,也是人們開拓各種事業的強大動力,所以應對從小對學生進行愛的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家鄉的情感,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后為建設家鄉而努力,從小樹立大志,報效祖國,爭當“四好”少年。
關鍵詞:愛家鄉;培養;方法
家鄉,就是自己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家是構成國的最基本單位,沒有國何來家,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培養學生愛家鄉以后,就更容易使他們的感情升華到愛國。家鄉是一個親切、溫馨的字眼。家鄉的文化傳統可以反映家鄉的歷史風貌、文化背景,家鄉的風景名勝體現了家鄉的自然美,家鄉的特色產品或產業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而且也體現著當地的民風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家鄉的歷史淵源、經濟價值、文化底蘊,值得了解和探索。這種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提高審美意識并增強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由熱愛具體的家鄉到熱愛抽象的祖國,這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讓學生更加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呢?筆者結合實踐作以下論述。
一、利用多種教育資源,讓幼兒感受與體驗家鄉的美
1直接感知家鄉的環境、文化、藝術的美。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因此,充分挖掘本土自然資源的教育價值,帶領學生感受家鄉的歷史文化,是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公園、代表性的建筑等,讓幼兒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邊玩邊感受家鄉環境的美。
2間接感知家鄉的美。發動家長收集了許多無法直接感知的物品,由于家長工作于各行業、各領域中,如在旅游局工作的家長帶來了旅游風光圖片貼在了活動室周圍,走過活動室長廊仿佛是在風光游,學生體驗到家鄉的風光和文化藝術的美。同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讓家長在雙休日、寒暑假帶孩子參觀當地的風景區,收集他們所拍攝的照片張貼于教室中,讓學生互相交流討論,讓學生發現和感受家鄉環境之大、之美。
二、利用多種教育資源,讓學生感受與體驗家鄉藝術和文化
1讓學生欣賞家鄉的民間藝術,了解家鄉的本土文化。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下,新一代的小學生對家鄉的本土民間藝術日漸疏遠。所以,讓民間藝術走進校園,走進我們的課堂,讓學生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了解家鄉的本土文化,成為了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挖掘、篩選整理優秀、健康的藝術作品,開展各種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共同參與富有地域特色的家鄉文化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對民間藝術文化的高度興趣,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和藝術天賦,有助于學生全腦功能的開發和創造力的發展,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了解家鄉的本土文化。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2讓學生品嘗家鄉的傳統小吃,體驗家鄉的飲食文化。把家鄉傳統美食介紹給學生,讓他們了解家鄉的傳統小吃,品嘗家鄉的傳統小吃,不斷感受家鄉的民俗風情,吸取家鄉飲食文化,進而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在主題活動《家鄉小吃》中,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途徑,尋找、收集有關家鄉飲食文化歷史的信息,加深對家鄉飲食的了解和喜愛。同時我們結合家鄉傳統節日,利用本土營造的氛圍,從小學生的天性——喜好“吃”入手,通過觀賞、品嘗各種家鄉小吃小點。在活動中讓學生充分感知家鄉美食的色香味,讓孩子了解家鄉美食的意義、激發學生對傳統小吃的興趣。通過親子活動——制作“家鄉美食”等操作活動,讓學生與爸爸媽媽一同制作傳統美食,發展其動手制作的能力,學生在了解——品嘗——制作的過程中,體驗家鄉的飲食文化,使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利用多種教育資源,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和現在,感受家鄉的變化,體驗家鄉勞動者的勞動之美
1、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感受家鄉的歷史,體驗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通過多媒體手段將家鄉的過去和現在進行展示,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前后的變化,當學生看到了原來的破破爛爛的棚戶區,變成了一座座造型美觀、綠化優美的新村和高樓大廈,落后的交通變成現如今快捷方便的交通,單調的日子和現在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以及落后的農業與現代農業等,讓小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鄉的變化,體驗家鄉勞動者的勞動之美,不由自主地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
2、利用家鄉歷史文化名人資源,為學生提供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榜樣。當學生知道了家鄉近代出現的許多有成就的人,和;了解他們的故事后,激發了學生長大為家鄉建設的雄心壯志,紛紛抒發自己的理想。有的學生說長大要當花園設計師,成為家鄉勞動者,為家鄉建造花園美景,讓家鄉變得更加美麗等等。
四、利用多種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表達愛家鄉情感的機會
1、提供各種材料,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表達自己愛家鄉的情感。如通過繪畫的形式以《我愛家鄉,未來的家鄉》為主題,讓學生大膽嘗試運用水粉顏料,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畫下來。有的學生畫出了家鄉美麗建筑,有的畫出了家鄉的古跡風景,這一張張充滿家鄉色彩的畫面都傾注著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利用社區資源和社會活動資源,表達自己對生活對社區的感情。讓學生知道自己是社區的一分子,應為社區盡自己的一份力。如在“九九重陽節”這天和社區的老人活動中心的老人聯歡,向社區的老人獻上自己的節目和小禮物,獻上幼兒的一片愛心;利用散步時間為社區小公園的草地撿撿小石頭,讓社區的草地更綠。教師通過培養學生對社區內的人的感情,再延伸到愛整個社區,再擴大到愛自己的家鄉。
學生從感受和體驗家鄉美以及民間藝術和飲食文化—體驗家鄉美的來之不易—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愛的過程,是我們教師綜合利用多種資源讓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在教育越來越強調多元與整合的今天,學校、家庭、社會都要成為學生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每一個小學教育工作者應當不斷地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增強各種資源的整合意識,做到多形式、綜合地利用多種教育資源更好地開展愛家鄉教育,讓學生從小熱愛家鄉,長大建設家鄉。
參考文獻:
[1]莊麗敏.品德課堂靈動高效的五個關鍵點[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