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地區森林碳匯與碳匯經濟發展的研究*

2018-09-28 08:56:24
廣西民族研究 2018年4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

馬 楠

一、引言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森林資源豐富,是珍貴的生物寶庫。但由于生態條件脆弱,自修復能力不足,大部被劃定為禁止開發區或限制開發區。從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角度來看,豐富的森林資源對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也受限于閉塞的區位條件,就像“不能動的蛋糕”,資源就在眼前卻無法有效利用,“富饒的貧困”現象十分突出。堅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與要求,不可動搖。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九大報告中把這一理念寫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同時在“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中將生態保護扶貧單列一章展開針對性論述,其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碳匯交易”[1]。因此大力發展森林碳匯經濟,將“碳庫”變“錢庫”,對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扶貧視域下森林碳匯經濟的研究

森林碳匯經濟由于兼具節能減排和扶貧雙重功能,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對于森林碳匯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率先由國際科協所實施的全球陸地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研究開始;對森林碳匯扶貧效用的研究則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當時著重在于探討國際范圍內發達國家通過在發展中國家建立碳匯項目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并以資金與技術支持的方式幫助后者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2]針對森林碳匯經濟發展與扶貧,從扶貧方式來看,國內外學者均認為以森林碳匯為核心的相關產業發展具有較大的商業空間,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脫貧具有重要的作用,[3-4]認為通過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到2030年發達國家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約500萬人口脫離貧困],[5]并基于我國森林資源稟賦核算森林碳匯總量與分布,[6-7]分析了我國當時森林碳匯產業市場的發展潛力。[8]從扶貧的內容來看,森林碳匯經濟發展一方面能夠提高貧困群眾的經濟總收入,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其對森林的管理與撫育能力,進而提高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9]但扶貧效益是否能夠充分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貧困地區對森林碳匯經濟的認識與接受程度,[10]只有貧困群眾充分參與其中,才能充分分享產業發展紅利。[11-12]在森林碳匯產業扶貧實施過程中,重點關注深度貧困群眾是促進群眾脫貧的前提。[13]從森林碳匯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效果來看,憑借貧困地區土地價格、勞動力價格、經營機會成本等均較低的優勢,森林碳匯項目實施的熱點地區與貧困程度有著高度的重疊性,[14]能夠通過改善區域交通條件、[15]提高林業管理技術、[16]增加就業機會、[17]加強基礎設施建設、[18]修復生態環境[19]等方式推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從森林碳匯幫助農戶增收脫貧的效果來看,貧困農戶能夠以土地流轉、出租和入股的方式參與森林碳匯項目,獲得財產性收入,[20]同時參與森林管理與維護工作獲得勞務性收入,[21]項目出售后,項目的參與農戶可以獲得銷售紅利,[22]并且通過森林碳匯的發展,貧困群眾能夠加強與外界市場的聯系,提高自身的社會資本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3]

(二)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的研究

至于以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森林碳匯與森林碳匯經濟發展為對象,就筆者對文獻的梳理,目前國內的相關研究還比較匱乏。從為數不多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集中于以某一個民族省(區)、縣為對象,一般性地描述其森林碳匯經濟發展的概況與經驗。如通過對全球第一個林業碳匯項目-廣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項目的研究,陳沖影指出森林碳匯項目不僅是單純的扶貧項目,更加是一種生態補償機制下的商業行為;[24]莫祝平認為擴大林業碳匯實施范圍、放寬土地合格性條件、加強森林增匯能力的研究可以有效克服森林碳匯項目的推進障礙。[25]李俊杰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研究對象首次提出碳貧困理論,并在分析貴州六盤綠色發展方式中將其進一步細化為綠碳貧困和灰碳貧困兩種類別。[26-27]焦樹林以貴州省清鎮市為研究對象,核算出時年其碳匯總量為10.5噸,預測發展至2021年碳匯量將增加至22.1噸。[28]王天津結合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縣森林碳匯實施經驗,從完善政策、資本引進、增強技術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發展森林碳匯經濟的建議。

(三) 文獻述評

從現有文獻來看,迄今為止,雖然森林碳匯經濟研究已經較為深入,但針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發展的研究還比較少。而實際情況是,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發展的深入研究已是異常迫切。其一,與全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生態友好型經濟形態一樣,民族地區創新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需求日益提升。其二,其生態條件脆弱,經濟基礎薄弱,森林碳匯經濟對區域生態補償水平的提高將會是較大的補充。第三,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能夠有效地將大量禁止開發區或限制開發區內的森林資源轉變為區域經濟的重要來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民族地區森林碳匯與森林碳匯經濟的研究與其他相關研究相比較,絕不僅僅是研究區域的不同,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民族地區兼具經濟發展滯后性與森林資源豐裕性特點,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是民族地區“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并且目前我國森林碳匯項目具體落地實施大多集中在民族地區,項目的實施亟需科學支撐。因此,本文針對少數民族8省區對其森林碳匯和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進行深入分析,核算目前其森林碳匯總體儲量以及市場價值,并從林業產業發展、森林資源分布等方面分析森林碳匯的影響因素,在總結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給出針對性的建議,為有效推動民族地區碳匯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二、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的基本情況

為論述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首先需要對其森林碳匯基本情況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下面從民族8省區層面展開分析。

(一)森林碳匯的核算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中界定森林包括喬木林與竹林兩種類型,但由于竹林相關數據較為缺乏,因此為保證研究范圍的明確性,此處所述森林資源僅包含喬木林資源,竹林暫不納入核算范圍。采用蓄積-生物量相關法,[29]核算森林碳匯,方法如下:

式中,CTREE_BSL,i,t為第 t年時森林的碳匯;44/12 含義為 CO2與 C 的分子量之比; BTREE_BSL,i,j,t為第t年時森林的生物量;CFj為樹種j的生物量含碳率;fAB,j(V)為樹種j的林分平均單位面積地上生物量(BAB,j)與林分平均單位面積蓄積量(Vj)之間的相關方程,通常可以采用冪函數BAB,j=a*Vjb,其中a、b為參數。VTREE_BSL,i,j,t為第t年時樹種j的林分平均蓄積量;Rj為樹種 j的林木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①生物量反應某一時刻單位森林面積內實存生活的有機物質(干重)總量;CFj取值參照《中國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溫室氣體標準;蓄積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積上存在著的林木樹干部分的總材積;a、b取值參照中國森林生物量數據庫標準;Rj取值參照《中國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溫室氣體標準。ATREE_BSL,i為森林面積。

(二)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的發展

民族地區森林資源豐裕,是我國提升碳匯能力的重要資源支撐,其森林資源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我國整體的森林碳匯能力,因此有必要從時間發展角度對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的變化與發展做一個整體性闡述。為準確獲得碳匯量,需針對區域分樹種進行分別核算,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與大多數文獻一樣,本文基于第七次和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普查數據,使用前文所述森林碳匯的核算方法展開分析,并展示如表1。

表1 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發展變化情況(單位:噸;%)

由表1,可以看出:

1.民族地區森林碳匯能力快速增長。整體而言,民族8省區整體森林碳匯年均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9個百分點,森林碳匯能力得到快速增長。

2.民族地區森林碳匯能力提升進程各有不同。從森林碳匯絕對量來看,2008年發展至2013年,民族8省區森林碳儲總量占全國總量比重由37.77%增加至41.35%,提高3.58個百分點,其對我國整體森林碳匯能力發展所起的作用愈加舉足輕重。從森林碳匯增長來看,分別觀察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年均增長率,其中貴州增速最快達到17.62%,其次為西藏10.71%,云南增速相對較慢為0.98%。分類而言,貴州和西藏增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處于快速增長期;廣西和寧夏增速稍快于全國平均水平,處于穩定增長期;內蒙古、新疆、青海和內蒙古增速低于于全國平均水平,處于低速緩慢增長期。

(三)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的構成與特點

通過對比分析基于第七次和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普查數據核算所得的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對其變化與發展有了整體性的了解。但森林碳匯的構成與特點卻不得而知,為此本文基于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進一步分析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的構成與特點,并展示如表2。

表2 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的構成情況

由表2,可以看出:

1.民族地區森林資源比較優勢明顯。森林面積占全國森林總面積的34.63%,森林蓄積量占全國森林總蓄積量的43.96%,森林生物量占全國森林總生物量的41.17%,森林碳匯占全國森林總碳匯的41.35%,民族地區的森林資源比較優勢非常明顯。

2.民族地區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成效顯著。表2數據顯示,民族地區森林蓄積量占全國森林總蓄積量的比例高于其森林面積占全國森林總面積的比例9.33個百分點,這表明相比全國森林資源,民族地區的森林總材積較大,通俗的理解為“樹大、樹高、樹齡老”,這反映出在民族地區原始天然森林生態資源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同時造林再造林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開展。

3.民族地區森林生態系統環境質量優越,碳匯能力較強。從森林生物量角度來看,民族8省區森林生物量占全國森林總生物量的41.17%,表明其森林內存活的物種豐富且數量龐大,森林結構較為合理,生態支撐功能很強,生態系統環境質量綜合表現優越;同時,現有森林碳匯占全國森林總碳匯的41.35%,表明民族地區森林資源在我國的森林碳匯能力提升層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發展區域森林碳匯經濟提供了堅實的資源性基礎。

4.民族地區森林碳匯優勢樹種結構存在顯著差異。由表2可以看出,除闊葉混交林、云杉、杉木、楊樹四類樹種外,民族8省區森林資源碳匯優勢樹種各有不同;從優勢樹種碳匯占區域森林碳匯總量的比例來看,新疆、青海、內蒙古森林樹種相對較為單一,排名前三優勢樹種的碳匯占森林總碳匯的比例均超過了80%,寧夏相對而言森林碳匯樹種分布較為均勻。

三、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的影響因素

從問題研究的角度看,在對基本情況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更加需要進一步剖析具體有哪些因素影響著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的變化與發展。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發現研究視角主要有兩類。其一,自然科學視角,從生物、環境、資源等角度對土壤、降水量、地形地貌、氣候等因素對森林碳匯的影響進行原理性分析;其二,經濟社會視角,探討經濟與社會發展因素與森林碳匯的相互關系。本文從經濟社會視角切入,重點探討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通過影響因素分析,不僅有助于理解民族地區森林碳匯變化的獨特性,而且也有利于對森林碳匯經濟發展有一個較為明確的判斷。為此,筆者利用現代計量分析方法,對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檢驗。

(一)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森林碳匯是地區內森林資源從空氣中吸收CO2并存儲在植被或土壤中的過程。從測算指標來看,影響區域內森林碳匯變化的因素主要涵蓋影響森林面積、森林成熟度、林業發展狀態、森林受災情況四個方面。從數據來源看,本文將四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分別對應至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林業總產值與林業相關資金投入、受災森林面積五個解釋變量。這些解釋變量的定義以及計量指標如表3所示。

表3 解釋變量的定義與說明

由于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屬于非連續性長期間跨度工作(第七次2004-2008年,第八次2009-2013年,第九次尚未啟動),為將以上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時間節點進行匹配,此處選取第七次、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工作結束時間為統計時點,確定統計數據來源于2009年和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

(二)模型設定及實證結果

由于解釋變量較多,此處選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揭示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不同解釋變量間存在十分明顯的量綱和數量級差異,為增強數據的可分析性,筆者對上述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進行取對數后,構建計量模型如下:

其中,BT為森林碳匯;β0為回歸常數;β1,β2,β3,β4,β5為回歸系數。基于統計數據,使用Stata12.0軟件得到估計結果展示于表4。

從表4可以看出,民族8省區不同解釋變量對其森林碳匯的影響效果與程度各不相同。

從森林資源因素看,變量LnFA、LnFV、LnAF的估計參數都是顯著的,說明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受災面積三個因素對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的變化都有非常重要影響。與理論上預期一致,LnFA、LnFV的參數符號為正,說明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的增加都能夠有效提升森林碳匯能力,這與前文所述森林碳匯核算公式保持高度一致。LnAF參數符號為負,說明因火導致的森林受災會降低森林碳匯能力,一方面火災降低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進而減小了碳匯,另一方面由于森林過火,原本儲存在樹木及其附屬植被中的CO2被重新釋放出來,進一步降低了森林的碳匯。從三個因素參數的絕對值來看,LnFV的估計參數為0.9104,在所有因素中排序第一,其影響至關重要。從民族8省區的森林資源總體情況看,西藏、云南、內蒙古的森林蓄積量相對較大,因此這三個省(區)的森林碳匯也最多。

表4 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的影響因素估計結果

從林業經濟因素看,變量LnGFP、LnFI的估計參數同樣都是顯著的,說明林業生產總值和林業投資對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的變化都有明顯影響。LnGFP參數符號為正,說明林業產業的發展能夠有效促進區域森林碳匯的提升。從邏輯關系上講,非商業性采伐的林業產業發展在提高產業生產總值的同時,提升了區域群眾對從事林業相關產業改善自身經濟條件的信心,對林業資源愈加重視,森林資源進而得到更好的保護,能夠從產業鏈層面形成良性循環。LnFI參數符號為負,說明林業投資數與森林碳匯變化呈現負相關關系。理論上來講,林業投資對森林碳匯的影響具體如何,取決于投入資金的主要用途。觀察民族8省區林業投資的構成,發現其中生態重建的資金投入額度往往占據很大比重,從資金用途反推二者關系,生態重建投入大量資金一是修復已經被破壞的森林生態,二是用于保護現有環境不再遭受破壞;在面上形成了生態重建投入的資金越多表明原有生態破壞越嚴重,森林碳匯則越少的狀態,并最終導致二者現階段呈現負相關關系,但本文認為隨著民族地區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這種負相關關系有望得到轉變。

四、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發展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前文的分析結果看,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總量巨大且增速較快,與國內其他地方相比較,具有明顯的碳匯資源比較優勢,為發展森林碳匯經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基于森林碳匯資源稟賦,結合國內碳匯交易市場發展,本文進一步研究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與存在的問題。

(一) 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經濟總量核算

對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經濟總量的科學評估是對其開展森林碳匯經濟研究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前文的分析,已經對截至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普查的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的發展變化、構成特點和影響因素都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但同時,如前文所述我國森林資源清查屬于非連續性長期間跨度工作,新一輪的資源清查工作尚未展開,因此需要對目前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資源的體量做出合理判斷,才能實現對其經濟現有價值的核算。

基于表4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影響因素的估計結果可知,森林碳匯量與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關系最為密切,由于生物生長具有十分顯著的穩定性,因此可以認為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的變化是“平滑且連續的”,進而推斷森林碳匯量的變化發展也是相對穩定的。基于2008年(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時點)和2013年(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時點)森林碳匯數據,設定年均增長率保持不變,核算出發展至2017年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情況及其市場價值如表5所示。①我國目前建有深圳、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湖北、重慶、福建八處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此處梳理統計“十三五”開局至今(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八處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碳交易價格走勢,取其中位數37元/噸作為評估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市場價值的單價依據。

表5 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及其經濟總量(單位:噸;百萬元;%)

由表5,可以看出:

1.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價值可觀。參照我國八處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碳交易一般價格,目前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市場價值約43.39億元,總量較為可觀,能夠有效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脫貧工作開展的一項有效資金來源。

2.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區域差異性明顯。民族8省區中西藏、云南、內蒙古處于第一梯隊,三者森林碳匯經濟量占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經濟總量的78.76%;廣西、貴州、新疆處于第二梯隊,三者森林碳匯經濟量占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經濟總量的20.48%;青海、寧夏處于第三梯隊,二者森林碳匯經濟量僅占民族8省區森林碳匯經濟總量的0.76%。

(二)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現狀

第一,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發展先行先試。2004年國家林業局在廣西、內蒙古、云南啟動林業碳匯試點項目,民族地區首次介入森林碳匯市場。2006年全球第一個清潔發展機制林業碳匯項目正式落戶廣西,標志著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真正落地實施。2007年全球第二例成功交易的森林碳匯項目便是云南騰沖9萬噸森林碳匯項目。相比國內其他地區而言,在國家戰略指引下,民族地區憑借森林資源比較優勢,率先發展森林碳匯經濟項目,先行先試。

第二,民族地區森林碳匯項目類型多樣。我國目前參與國際森林碳匯項目主要分為4種形式,即:清潔能源發展機制國際項目(CDM)、國際核證碳減排項目(VCS)、國際核證碳減排黃金標準項目(GS)、中國資源減排項目(CCER②目前該類項目處于暫定階段。)。民族地區已實現全面覆蓋,國內注冊該4類項目合計29項,其中民族8省區便占據12項,分別是:內蒙古注冊CDM項目1項、VCS項目1項、GS項目1項、CCER項目3項;云南注冊VCS項目1項、GS項目1項、CCER項目1項;廣西注冊CDM項目2項;青海注冊VCS項目1項。

第三,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帶動能力初步顯現。隨著注冊項目的不斷增多,項目的經濟轉化能力也逐漸顯現。如:2007年云南騰沖9萬噸森林碳匯項目,獲益50萬美元;2014年云南省內交易森林碳匯涉及金額約107萬元;2016年廣西森林碳匯交易涉及金額約141萬美元;2018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碳匯交易獲益120萬元等。

(三)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不斷取得新的發展,但總體而言,其發展進程卻仍較為滯后,經濟的拖動能力尚未充分發揮,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森林碳匯經濟認識不足。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對于地方政府、企業和群眾而言屬于新興事物,對其具體的運行、管理與獲利形式,認識上不夠準確,導致不敢深入涉足相關領域。筆者赴廣西、貴州、云南三省(區)進行田野調研時發現,僅有貴州黔東南州劍河縣一位省科技廳赴當地掛職的副縣長對森林碳匯經濟認識較為全面,其余調研市縣主管產業和扶貧的縣級領導以及縣級林業和科技部門主管人員,均對森林碳匯經濟一知半解,這對民族地區縣級層面發展森林碳匯經濟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礙作用。

第二,森林碳匯經濟人才匱乏。森林碳匯經濟的發展具有多學科交叉特性,森林碳匯量的測定、碳匯能力的提升、碳匯市場交易等各環節均需要不同類型的前沿性人才作為支撐,而人才儲備恰恰是制約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巨大瓶頸,進而使得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很難適應并跟蹤森林碳匯經濟的快速發展形勢,無法深度參與國際和國內的森林碳匯經濟市場。

第三,森林碳匯資源比較優勢逐漸消失。隨著國內森林碳匯市場的不斷成熟以及綠色發展方式的深入開展,森林碳匯項目備案審核工作日益呈現常態化趨勢,森林碳匯經濟預期收益能力的不斷提高,這必然會吸引更多國內甚至國外地區參與我國森林碳匯經濟發展,一方面會對民族地區森林資源的比較優勢造成強烈沖擊,另一方面會不斷增大森林碳匯市場供給并拉低森林碳匯市場價格。民族地區目前所具有的森林碳匯經濟發展的優越條件會隨之逐漸消退,這將對其原本尚不成熟的森林碳匯市場帶來不利的影響。

第四,森林碳匯經濟尚未與貧困群眾建立精準的對接機制。民族地區發展森林碳匯經濟的初衷在于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方式,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脫貧。但由于森林碳匯項目存在前期其投資大和程序復雜等特點,導致目前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發展進程中貧困群眾參與森林碳匯市場的方式很少,無法有效分享碳匯產業發展紅利,目前森林碳匯經濟的扶貧效果也遠不及預期。

五、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發展的建議

為有效地促進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得到高度重視。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創新人才參與方式。民族地區需要基于自身森林碳匯資源稟賦,加強頂層設計,特別需要結合目前扶貧工作的要求,明確森林碳匯經濟發展中地方政府部門的具體職能與任務;在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根據森林碳匯交易市場需求,加快制定生態保護,規范化森林碳匯交易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制度。在針對性培養本地區森林碳匯緊缺人才的同時,創新人才參與方式,以項目外包、地企合作、科研委托等方式將區域外人才納入本地區森林經濟發展體系,突破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經濟發展中的人才瓶頸。

第二,積極開展森林碳匯盤查,精準對接貧困群眾。森林碳匯經濟發展的前提是能夠準確“摸清家底”。要搞清楚民族地區森林碳匯量是多少?森林碳匯市場價值如何變化?在森林碳匯經濟不斷發展的形勢下,一方面迫切需要對民族地區縣域層面森林碳匯量的分布和構成有一個全面的掌握與了解;另一方面需要跟蹤國內八處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碳交易價格走勢與變化,對縣域森林碳匯市場現值有個準確的判斷。基于森林權屬關系,將森林碳匯與貧困戶進行精準配對,實現民族地區森林碳匯精準扶貧基本信息的動態化管理,不斷明晰森林碳匯精準扶貧的作用方式和薄弱環節。

第三,立足森林資源比較優勢,推動森林碳匯市場化運作。準確判斷目前民族地區的森林碳匯資源的比較優勢以及即將面臨的外來挑戰,不盲目樂觀也不過度擔憂,不斷加強森林碳匯項目備案審核工作,有計劃地、有步驟地穩步推進林上林中林下經濟協調發展,達到生態保護、森林增效、林農增收、企業發展共贏的有益實踐,用林業碳匯反哺林業經濟。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森林碳匯經濟領域,激勵各種市場要素參與碳匯交易,突出金融機構在森林碳匯交易中的所起到的資金和交易的雙重中介作用,以市場為引導,打包構建不同規模的森林碳匯項目進行市場化專業化運作。

第四,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民族地區森林資源十分豐富,但由于生態保護的需要,大部被劃定為禁止開發區或限制開發區,雖然國家層面對民族地區已經進行生態轉移支付,但與森林碳匯資源的市場價值相比較,差距十分巨大。基于民族地區視角,建議嘗試努力構建一種“自下而上”的基于自身森林碳匯資源稟賦的動態生態補償機制;同時,研究制定森林生態補償專項稅目及相應的稅種,如:礦產資源開發森林生態補償費,按礦產資源類別和開采量征收;電力行業森林生態補償費,按其發電量征收;林木采伐森林生態補償費,對商品林采伐的木材按其采伐量征收等。所籌資金納入專戶管理,進行定向補償,建立起“提供者收費,受益者計費”的長效機制。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88av在线| 亚洲天堂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高h视频在线|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欧美日韩专区|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九九久久99精品|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欧美|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网|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www.精品视频|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三级a|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欧美午夜一区| 天天操天天噜|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欧美a在线|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欧美精品v| 一级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产97视频在线| 成人日韩精品|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午夜啪啪福利|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不卡午夜视频|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91麻豆久久久|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日韩欧美中文|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狠狠色综合网| 久久www视频| 成人亚洲天堂|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AV熟女乱|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亚洲a级在线观看| 2021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综合久久五月天|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