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紅
摘要:兒童鋼琴學習作為兒童拓展自身綜合素質的基石,對于兒童未來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隨著社會環境變遷,尤其是家長文化觀念的變遷,學習鋼琴藝術的兒童數量呈現出“井噴式”趨勢,并且學習年齡呈現出“低齡化”態勢。因此,有必要從挖掘兒童創造力和想象力,將鋼琴學習視作兒童自我文化熏陶的重要工具,而非一味低為了考級而學習鋼琴藝術。
關鍵詞:兒童;學習興趣;鋼琴學習
中圖分類號:J62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072-01
一、兒童鋼琴學習的必要性
(一)挖掘兒童智力的內在要求
一方面,鋼琴學習需要兒童動用大腦、眼睛、耳朵、手腳等各項身體器官,通過對這些身體器官的運用,可以使兒童的協調能力有一個穩步提升,挖掘兒童的學習潛力。同時,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對音樂內容的記憶,對彈奏手法的觀察,可以有效的訓練兒童的記憶力和創造力,培養自身的思維活躍程度。另一方面,兒童學習鋼琴的過程會與產生于音樂的共鳴和加強與教師的溝通,這種與人的溝通、與藝術的溝通,都會無形中錘煉其內在品格,其日后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其他兒童更強,讓兒童自身智力具備發掘的可能。
(二)錘煉兒童性格的必然要求
兒童的行為習慣可以通過學習鋼琴進行培養和改善。鋼琴學習是一個復雜性的系統工作,其涉及到樂譜、彈奏和重復練習,這對于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個體來講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這種長期的學習過程,無論是在家中的訓練,還是在外部各個機構接收培訓,都需要兒童有很好的毅力才能堅持下來。同時,鋼琴的各項技巧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沒有捷徑可走。兒童在不斷的鋼琴學習中,能夠磨煉自身的耐心,培養自身的求知欲望和進取精神。
二、兒童鋼琴學習興趣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強調技能而忽視審美
一方面,鋼琴學習的形式上表現為彈奏技巧的訓練,實質上是藝術審美的訓練。當前兒童鋼琴學習興趣培養中,部分教育機構和家長過于重視技巧的聯系,沒有從藝術審美的角度來進行鋼琴教學,這種做法在短期內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立足長遠來看,則是認為的縮小了兒童發展的上限。另一方面,部分家長出于比賽或考級的目的,要求兒童反復的練習某一鋼琴曲目,縮小了兒童的接觸作品的范圍。這種機械性沒有感情的訓練方式,不僅容易使兒童喪失審美感受,對鋼琴學習產生排斥心理,也使得兒童不能體驗各種風格的鋼琴曲目,不利于兒童創造性的培養。
(二)沒有對心理因素進行考量
兒童這個年齡段處于心理萌芽時期,其在興趣培養過程中容易出現分神,其對事物的承受能力也較弱。實踐中部分教育機構和家長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過于追求鋼琴學習速度,在早期就要求高強度的訓練。這種做法是忽視了兒童心理成長規律的做法容易使兒童滋生毛躁、厭惡、乏味和不安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兒童學習鋼琴的欲望。
三、激發兒童鋼琴學習興趣的對策
(一)保持愛心和耐心
一方面,要充分考量兒童的心理特點,耐心講解兒童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用愛心和耐心感化兒童。同時,要把握好評價尺度,客觀評價兒童的聯系效果,既不要過多的肯定,防止兒童驕傲自負;也不要嚴肅批評,防止兒童焦慮、慌張和不安。另一方面,要破除“功利主義”的觀念,堅持“趣味性”和“藝術審美性”的教學理念,正面引導兒童產生學習熱情。同時,家長和教育機構要認識到鋼琴興趣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成效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要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
(二)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
一方面,由于技巧練習需要不斷地重復,其往往容易使兒童產生枯燥感。因此,要把握好技巧練習的頻率并設置相應的獎勵在建甌第。例如,當兒童完成一定的目標時,通過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激勵兒童完成剩下的目標,盡力將練琴的枯燥程度減低到最低點。另一方面,當兒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時,要主動詢問兒童的狀況,聽取兒童的意見,給予兒童必要的休息時間。尤其是在家中進行學習時,要制定一個合理的教學計劃,讓兒童在教學計劃中養成自律精神。同時,要優化琴房環境,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潛移默化的讓兒童對鋼琴充滿濃厚興趣。
四、結語
兒童鋼琴學習一直是藝術領域廣泛關注的重要命題,對于陶冶兒童情操、促成兒童品格具有重要意義。有效培養兒童鋼琴學習興趣必須從認知層面入手,改變以往功利性的培養模式,更多地將趣味性、創新性和想象力融入到培養模式中,才能優化兒童的鋼琴學習環境,更加自然的培養出符合教育現代化的兒童。物極必反的規律告訴我們,培養兒童鋼琴學習興趣時不能采取逼迫的方式,而應采取自然的培養方式來提升兒童學習興趣。同時,在對兒童進行鋼琴教學時,更重要的是要讓兒童在鋼琴練習中品鑒音樂的美,賞析音樂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