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1、前言
目前,互動教學系統的應用與研究正在全球各地蓬勃開展。在我國許多高校也引入了各種互動教學系統開展教學活動。然而,在課堂中應用互動系統以優化教學過程的研究還有待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應用是教育信息化成功的關鍵。課堂上及時的反饋和互動依賴于新技術的應用,并且可以支持如同伴教學等的新型教學模式?;臃答佅到y在課堂上的充分應用,可以讓課堂教學發揮更大效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互動應答教學是利用專用的硬件設備或者移動互聯網系統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利用互動反饋及時,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問題設計,學生通過選擇、判斷、搶答等互動方式進行及時反饋,反饋的結果可以及時統計。教師根據反饋的結果可以選擇下一步的教學內容,同時可以在學生中開展分組、同伴互動討論等教學模式調整教師策略,提高學習成效。
2、同伴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同伴教學法,即Peer Instruction ,簡稱為PI,由美國哈佛大學EricMazur教授創立,通過使用精心設計的概念測試題,借助計算機應答交換系統(Computerized Voting System)或選項卡片(Flashcard)組織課堂教學,根據應答結果引導學生通過同伴討論的方式進行深入學習從而達到知識建構。
同伴教學法在國外大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理解概念及課堂參與均有積極的的促進。同伴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來源于如下三個方面: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灌輸,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如學習伙伴)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而會話又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學習共同體體。通過這樣的協作與會話的過程,從而達到意義構建。
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杰指出認知發展是通過個體對外部環境的不斷進行同化和順應而實現的。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中有一個核心概念稱為圖式,是指動作的結構。動作在個體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時不斷得到重復,從而產生遷移。認知系統通過同化使得現實適應于自己,同時順應又使得自己適應于環境。
三、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斯基認為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學習者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己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發展水平;二是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區域就是最近發展區。就是說,學習者在教師指導下借助他人的幫助所達到的水平與其在獨立活動中所達到的水平之間有差異,實際上也就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過渡。
3、互動平臺下同伴教學的開展模式
實際教學中發現同伴教學在相關課程的概念性內容教學中效果良好,能促進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因而也提高了學習成績。同時,采用互動教學系統和同伴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率。經過互動平臺提出問題后,經過同伴教學顯示課堂測試中的正確率有大幅度提升。
同伴教學要求每節課均設計幾個知識點,教師先對概念進行講解,然后再給出相應知識點的試題(主要是單選、多選或判斷)。教學流程如下圖所示,當學生第一次答題正確率低到某一比例時(教師自定),不給出正確答案并且開展同伴教學,讓同學經過討論后重新選擇。
在課堂中進行互動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理論和實踐還需要多方探索,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進行教學設計:
1、有效拓展教學理念與理論。應用互動平臺和同伴教學均需要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進行,比如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知發展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等。在實踐應用中需要結合相關的理論來設計教學策略。
2、合理地規劃課程與課時。在實踐中可以結合多元化教學理論和模式合理規劃課程,設計課程環節安排教學進度。課堂上的互動教學和同伴教學會占用一定的教學時間,為了盡快完成測試不影響教學進度,可以設置多樣化的預習方式,在課外完成部分知識的學習。
3、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利用互動平臺開展同伴教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專門的答題器結合教師機進行;另外一種是利用手機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第二種方式是未來的主要方向,優點是不用采購設備,只需要相應的配套軟件即可,而且應答數據儲存在服務器上方便進行分析和查看。
4、利用現有資源完善題庫?;悠脚_需要題庫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系統能不能成功應用,關鍵在于是不是有一個好的題庫系統。
5、建立多樣化評價體系?;咏虒W平臺可以支持多種課堂交互方式,形成多樣化的課堂反饋結果數據,從而可以建立特色的教學評估體系。
在互動教學平臺的使用過程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信號接收的問題。如果使用的硬件設備,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接收信號不佳,學生端已經提交了數據,但是教師端卻收不到數據或者是接收數據延遲。這種情況要求選用信號靈敏和覆蓋范圍內穩定接收的設備。有時因為信號發射不足或者是學生操作不當等,者要求提前檢查設備并且培訓學生正確的使用系統。因而使用前應提前演練確定信息接收范圍;另外向學生詳細介紹并先做幾道題來測試,準備幾臺備用設備。如果是利用移動互聯網開發的系統則要求所在課室4G信號或者是wifi信號穩定并提醒學生提前準備號手機等設備備用。
4、結論
近年來,互動教學平臺支持下的同伴教學在很多高校的中都有推廣,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有的高校還進行了創新,將互動學校平臺,博客,在線討論融合,學生可以在系統上進行協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基于互動教學平臺的同伴教學的應用和推廣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隨著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的發展還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張萍.Eric Mazur:PeerInstruction哈佛大學物理學課程教學新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0(8):69-71.
[2]尹玉麗.同伴教學模式在大李物理課程中應用的初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郎筠.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簡析[J].科技信息,2011,15:159-160.
[4]雷丹.基于CRS的大學物理形成性測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5]王穎.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其應用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3,12: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