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琪
翻譯是一種有目的跨文化交際活動,譯者應根據翻譯目的來制定翻譯策略,但由于文化差異,譯文不可能與原文完全保持一致。翻譯理論歸根到底是譯者的翻譯觀問題.而翻譯觀決定譯作的面貌。翻譯理論應該也可以指導翻譯實踐,其關鍵是翻譯普遍理論的研究應該與漢外、外漢兩種特定語言之間轉換規律的研究相結合。
在公共場所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奇葩翻譯。例如;“兒童圖書區”在某一地方的書店被翻譯為“Family tudy”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困惑,正確的翻譯應為“Childrens library”。在翻譯中也要注重人性美,不要帶有歧視或者不尊重的意思,在某地“殘疾人廁所”被譯為“Deformed man toilet”這就讓殘疾人會感覺的心理上的不舒服或是一種不尊重,正確的翻譯應為“Restroom for the disabled。”在翻譯過程中出現錯誤主要是由于翻譯者的馬虎,對歐美文化的了解不夠以及翻譯者自身水平的有限,翻譯要注重受眾群體以及人性美。
翻譯是分為兩大基本理論:目的論,文本類型論。目的論是功能派的一個分支,興起于德國,是由Hans Vammer提出的觀點。目的論視角下翻譯的標準要具有充分性即是譯文要符合翻譯目的的要求,在翻譯過程中以目標為基礎選擇實現翻譯目的的符號。文本類型理論是有賴斯提出的,不同的文本類型決定了翻譯方法的不同。文本類型主要包括三類;信息功能文本(充分表達原文的內涵);表達功能文本(充分傳達審美及藝術形式);操作性功能文本(關注目的語的文化習慣和倫理道德)。
翻譯的四個基本原則: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忠實性原則;忠誠原則。
目的原則:翻譯應能在譯入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入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生作用。翻譯活動有多個不同目的,目的劃為三類:譯者的基本目的(如謀生);譯文的交際目的(如啟迪目的);使用某種特殊的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如為了說明某種語言中的語法結構的特殊之處采用按其結構直譯的方式)。
連貫性原則: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能夠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譯入語文化及使用譯文測交際語境中有意義。
忠實性原則:忠實于原文,但與原文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于譯文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
忠誠原則(首要原則):原有的缺陷主要包括由于文化模式的差異,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對好的譯文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目的原則所要求的譯文的交際目的與原文作者的意思剛好相反,目的性原則與忠誠原則相反。
那我們該如何鑒賞翻譯作品?正如歌德所說:“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養成的。”佳譯賞析過程分為四個步驟:第一精選譯作,全神貫注;第二反復閱讀,敏銳尋覓;第三“吃透”兩頭,注意效果;第四融會貫通,品鑒入微。
常見的翻譯錯誤類型總結:生搬硬套;邏輯性錯誤;不合邏輯的比較;語法型錯誤;文化誤讀;中式英語。翻譯錯誤的歸類主要是分為四個方面;第一,語用;第二,文化;第三,語言;第四,特定文本。語言翻譯錯誤主要是由于譯者的源語或譯語語言能力欠佳,對語言結構的處理不當。所以為此在翻譯中要杜絕斷章取義望文生義,應根據上下文來確定詞義。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還包括搭配不當,言不及義;歐化英語中式英語;形合意合失卻分寸。翻譯錯誤還包括;文化翻譯錯誤,御用翻譯錯誤,社交語用翻譯錯誤。不同的文本背景,類型,受眾等,決定了翻譯的方法的不同。
數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可以用到Excel和SPSS這兩種軟件來進行處理數據。在定量研究中要注意數據的歸類,不要出現雜亂無章的感覺。質性研究中要以研究者本人為研究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可以參考文獻或參考以前的理論。量的研究是將簡單問題復雜化,質的研究是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同時要進行問卷設計,問卷要形式上美觀整齊,方便閱讀,長度適宜;內容上要問題明確,重點突出,信息充分。
研究報告的撰寫方法。首先是研究報告的一般結構:第一,標題;第二,引言;第三,研究設計;第四,結果;第五,討論;第六,小結或摘要;第七,參考文獻;第八,附錄。撰寫研究報告主要有三個步驟;第一,確定主題;第二,擬定提綱;第三,選擇材料。對于文獻評論要說明已有的研究態度·方法·成果或不足,這次研究對本次研究的啟發,表明本次研究的出發點和貢獻。介紹自己的研究:簡要說明自己研究的切入點,角度和主題。撰寫研究報告注意的問題:要用簡單平實的語言,不用第一人稱,應用讀者的語氣;注意材料與分析的有機連接;恰當縮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