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善 王安蓉 陳立萬
摘要:本文對我校非電專業數字電子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適應新時代數字電子技術的教學改革,主要有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結果表明:通過改革與創新,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學習效果較改革前有明顯的提高。
關鍵詞: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目前我校數字電子技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存在不少問題。教學內容陳舊跟不上新時代電子技術發展的要求,教學目標不適應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教學方式單一,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學習與考核脫節;在思想認識上和在實驗環境等條件配置上,未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放在應有的高度。結果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的培養將會有嚴重的影響,不能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一、數字電子技術教學內容的整合與重組
改革的目標是教學內容的實時性和時代性。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是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本課程的邏輯代數基礎,掌握數字電路的基本分析和設計方法,以及典型電路工作原理、性能和特點,能獨立應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工程中的邏輯問題或與專業有關的數字電路的實際問題,并具有一定的工程設計和分析能力。因此教學內容要圍繞目標宗旨來設計課程內容,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互聯互通。在教材的選擇上要使用實時的適合本校教學實際的教材,與時俱進,體現信息時代的特征,實現自編講義和建設校本教材,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功能表來了解常用的中、大規模邏輯器件的邏輯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學的改革
數字電子技術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課程最終目的是要解決實際的問題,要讓學生多動手,敢動手,并且反復實踐與運用。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特別針對設計性實驗,學生在課外要完成詳細的設計過程,多個設計方案,最后畫好電路圖,經指導老師同意后方能進行試驗。例如一位全加器的設計,可以選用門電路設計,也可以選擇中規模的集成器件設計。實現多個學生協同完成,培養合作精神,條件允許時要讓學生親自完成實驗。另外可以借助軟件,利用一些軟件讓學生進行仿真實驗比如EWB,這也是提高創新能力一個途徑,通過一個較小項目的設計完成提高鍛煉動手動腦能力,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
可以開放利用實驗室,增加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機會,加強課外指導。還可以進行一些小規模的電子設計比賽,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讓學生自由發揮,自行設計,能相互探討和切磋,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增強團隊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方法的改革
1.運用案例教學方法
結合課程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在精選例題和部分習題或者實驗課題為素材,以完成案例為目標,使新知識內容貫穿在案例中講解,讓學生圍繞事先課題充分討論,共同合作,圍繞數字電子技術理論的知識點,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分析以實現目標,再由教師點評與詳講,學習目的性非常強,讓學生更加熟悉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流程,這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更好的鍛煉學生的主動性。
2.采用“教、學、做”相結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
數字電子技術的教學方法改革和創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創造性,基于數字電路的課程特點在教學中每部分都從最基本的應用實例出發,由實際問題通過簡單實驗引入相關知識和理論,引出相關概念及相關電路。例如組合邏輯電路部分可以安排搶答器課題,時序邏輯電路可以安排數字鐘項目,這樣的教學才更有效。教學過程中,首先是教師提出問題,圍繞這一主題,學生自主學習有關內容,再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方式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獲得相關技能的訓練,不再把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而是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追求、探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懷著極大的興趣在學習、探索中發展自己的潛能,掌握自我獲得知識的方法,鍛煉、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種教學方式合理運用
數字電子技術最大的特點是邏輯性,傳統的板書教學是符合本課程的最佳方式,同時具有教師和學生有較好的交流、教學速度慢等優點,但是多媒體教學在數字電子技術的教學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教授較多的知識,解決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學時數少的問題。這樣兩種教學方式并行使用,板書為主,多媒體為輔,既滿足課程的邏輯性,有滿足了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四、結論
通過對數字電子技術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整合等多方面的改革,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明顯提高,學習效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著增強。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建模競賽及重慶市賽區多次取得了一等、二等和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1]張鵬.獨立學院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改革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
[2]袁傳信.高職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改革實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6)
[3]李瀅潞.基于CFC-CDIO理念項目驅動的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08)
[4]周洪敏.《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教育,2014,(21)
[5]魏喜雯.應用技術大學轉型中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雞西大學學報,2015,(10)
作者簡介:王悅善(1968.06-),男(漢族),四川廣安人,重慶三峽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電子信息技術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