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摘要:如今,高校科研水平也能直觀的反映出高校的發展潛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在某一領域的學術地位。本文從高校的科研自我效能入手,研究分析高校科研自我效能水平對高校科研的影響,從而為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校科研;自我效能;影響
自我效能是高校從事科研的學者對自己能否勝任科研工作的能力判斷。隨著高校科研水平評判的標準不斷精細化、科學化,高校科研的自我效能逐漸被認作是評判高校科研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高校科研自我效能分析
高校科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與從事科研項目人員的水平、能力相適應,受科研人員主觀因素影響很大。因此,高校科研自我效能即是高校從事或參與科研開發的學者們的自我效能,包括業務能力判斷、文化儲備判斷、心里素質、職業道德等4個方面,而這些方面對高校科研影響甚大。
1、業務能力方面。科研人員的業務能力,不僅僅局限于科學研究,還包括組織,管理,協調等多個方面,業務能力不強,就無法管理整個科研團隊,就無法協調處理好教學和研究之間關系,就無法將科研成果及時形成報告進行傳達。
2、職業道德方面。科研工作極為繁瑣復雜,涉及科研項目的組織、申請、實施、驗收、學術交流與成果轉化等方方面面,需要高校從事科研的人員具有高度的愛崗敬業精神和使命感、責任心,否則就沒辦法科學統籌科研工作。
3、知識儲備方面。當前的科研工作日趨融合化、交叉化,單靠一方面專業知識很難再滿足現狀的研究現狀。如果高校科研人員沒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有可能在科研過程中做外行事,事倍功半,最終影響科研工作的順利完成。
4、心里素質方面。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科學位點建設加強,科研水平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相應的科研工作遇到的問題更加復雜多變,高校科研人員工作責任越來越大,這就要求科研人員具備良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夠自我調節,自我緩解壓力。否則,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無法高效的完成各項科研工作任務。
二、影響高校科研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
1、高校科研人員評判體系不健全。當前高校對科研人員的評價體系并不健全,以“唯成果論”為核心的評價體系普遍存在,只看成績,不看素質,導致很多選拔上來的被委以重任的科研人員,不具備較高的科研自我效能,不能吃苦耐勞,缺乏科研精神,直接影響了高效科研建設。
2、高校“教研一體”機制普遍存在。目前的高校普遍采取“教研一體”的研究管理機制,即科研人員在高校中往往擔任著教師及研究員兩種職責。而高校在對科研人員考核時,往往教學方面占很重要的比重,這就導致了高校科研人員不能專心開展研究工作,需要分身帶學生,管理團隊,往往在時間和精力上會力不從心,從而影響科研自我效能。
3、創新力明顯不足是導致自我效能降低的重要因素。創新力不足是在很多高校科研層普遍存在的現象,一方面,很多資歷老的研究專家因循守舊,對新事物研究程度不高,缺乏創新動力,使得高校科研工作僵化;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仍然殘留著過去“批量生產”的思維模式,不注意研究生出創新力的培養,導致很多研究生走向科研崗位時,創新能力不強。更糟的是,由于缺乏創新,科研成果長期得不到更新,形成惡性循環,也對高校科研自信心造成影響,使得自我效能水平下降。
4、科研氛圍整體不高。受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社會中的一些不良之風也開始入侵校園,相比枯燥乏味的教研工作,很多高校科研專家選擇“跳槽”,走進工作相對輕松、收益相對較高的商業化發展道路,科研越來越功利化。能靜下心來潛心作科研的專家學者越來越少。專注度低是影響高校科研自我效能水平提高的又一關鍵因素。
三、對高校提高科研自我效能的一些建議
1、建立更科學的科研人才選拔制度。建議高校改變過去唯結果論的評判標準,在評價和選拔優秀科研人員時,將評價重心轉移到更全面的素質考查。把心理素質測試和職業道德評判作為兩項考核否決項,對不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心理素質的人員,即使能力再出眾、知識儲備再豐富,也不能參與重點領域的科研項目。
2、為從事科研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和環境。從前面的研究可發現,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圍,讓很多專家學者放棄繼續科研之路。這就要求高校加強科研氛圍和環境的營造。高校也要不斷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對科研工作的熱情。并積極為在校生提供科研平臺,鼓勵其參加學校科研項目,并對參加學校科研項目并取得成果的學生加以表彰,不斷增強學生對科研的自信心,從而培養高校自我效能。
3、為高校科研工搭好制度平臺。創新科研管理模式,加大科研課題立項,提高對具有較大科研潛力項目的經費支持,使得高校科研人員在課題申報、研究中增強科研意識,提升科研興趣。積極為高校科研發展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高校各個專業科研團隊之間、研究員與研究員之間、學校和學校之間,甚至是各個學科之間的科研學術交流,通過分享與合作,形成好多科研環境,使得不同院校、學科之間共同科研成果,共同進步提高,從而提升高校自我效能水平。
4、加強對高校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高校也要以創新為先導,引導科研人員、教員甚至學生更多的參與科研。一方面,可以采取鼓勵法,比如設立高校創新獎項,對在科研中大膽進行創新的團隊進行隆重表彰,促使高校形成全民創新的氛圍。另一方面,還要在科研教學方面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得高校自我效能始終保持“源頭活水”,不斷發展提高。
結論
隨著當代高校科研水平不斷向前展,高校科研自我效能對高校科研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深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應該越來越多的重視自我效能水平的提升,提升科研信心,從而在更廣闊的科研領域不斷提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鞏亮,張萬紅,李卿.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環境調查與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 (11).
[2]朱冰清.碩士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17.
[3]張勇,劉海全,王明旋,青平.挑戰性壓力和阻斷性壓力對員工創造力的影響:自我效能的中介效應與組織公平的調節效應[J].心理學報,2018,50(04):450-461.
[4]張僑.高校教師教學創新能力對教學創新行為的影響——基于創新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05):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