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梅
(一)ESP課程建設理論
ESP是指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或稱特殊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ESP可分為以下三種:
1)EOP/EVP――職業英語(English for Occupational/Vocational Purposes):學習者在工作中和在專業活動中經常使用英語,他們要學的也是與他們的工作或職業密切有關的內容和技能。
2)EAP/EEP――學術/教育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Educational Purposes):學習者主要為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和其他在學習中需要使用英語的學生。
3)EST――科技英語(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凡是與科學技術有關的英語文獻(書面的或口頭的)均屬科技英語范疇[1-2]。ESP是與某種特定職業、學科或目的相關的英語。根據ESP教學理論,英語學習不再僅僅是通過記憶幾個英語單詞、短語,幾條語法規則來進行,而是通過解讀某篇專業英語文章來了解一種思想、一項技術、一種知識[2]。
ESP是應用語言學發展的產物,需求分析是ESP課程設計的出發點,也是ESP課程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需求分析”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目標需求分析(Target needs),即分析學習者學習英語應達到的目的、動機和目標;二是學習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即分析學習者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有效地交際必須掌握的語言和技能。目標需求要著眼于起點和結果,而學習需求要著眼于教學過程[3]。
許多學者認為,將來英語學習的一個重大變化可能是不再是單純的英語學習,英語教學將越來越多地與某一個方面的專業知識相結合,或與另一個學科的知識結合起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將成為21世紀的英語教學的主流[4]。
(二)基于網絡自主學習的ESP課程開發
以多媒體及網絡為平臺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原有的單詞、句型、課文講解變得更加形象生動,使封閉式教學模式變得更加靈活開放。有學者將網絡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自行利用網絡,主動運用和調控自己的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來進行網絡課程的學習”。網絡自主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網絡資源,例如慕課等,為教學內容補充,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師生、生生互動的自主學習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極大地激發,他們更愿意為教學互動做出積極的貢獻。尤其是對于ESP 這樣兼具專業性和實踐性的科目來說,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和書本上的知識很難滿足學生對于課程的需求[5-6]。目前,借助強大的網絡平臺和豐富的網絡資源,建立網絡依托型ESP 教學模式顯得十分必要。
ESP英語教學定位于學生在完成基礎通識性英語學習之后,開始學習專業英語以前的過渡階段。以通識性英語學習作為ESP英語教學的基礎和起點,以為專業英語的學習打好基礎、做好銜接是ESP英語教學目標。據此對ESP英語教學需求進行分析,界定ESP教學目標、內容等。
教學的網絡化逐漸改變了英語教學的傳統面貌,線下、線上教學拓展了英語教學的空間。同時,基于網絡化的自主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合理規劃教師主導性學習與學生主動性學習可以實現增強型的ESP英語教-學驅動模式。
依托ESP英語教學網絡化自主教-學互動平臺,構建基于網絡化自主學習的ESP英語教學模式,可為ESP英語教學提供一種可推廣的實踐思路。
(三)ESP課程網絡教學模式實踐
(1)基于網絡化自主學習的ESP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研究學生在完成通識性英語語言學習之后的ESP教學需求分析;研究網絡化自主學習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地位及其規律;研究ESP英語教學學習驅動模式,教師主導性學習與學生主動性學習的關系等;采取課堂教學與網絡資源教學相結合,建立基于網絡化自主學習的ESP教學模式。
(2)ESP英語教學網絡化自主教-學互動平臺建立
根據基于網絡化自主學習的新型ESP英語教學模式,建立ESP英語教學的網絡化支持教-學互動平臺。依托世界大學城、學校云空間教學平臺,在云空間主頁開辟ESP英語教學的“時尚科技英語”專欄,上傳教學課件、教學視頻、音頻、PPT等學習資料,上傳科技視頻、科技文章等拓展學習資料,作為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開辟師生互動教學平臺,實現教學任務布置、作業上傳、作業批改、答疑等功能。
(3)基于網絡化自主學習的新型ESP英語教學效果評價
評價采用測試成績、訪談記錄和在線意見反饋的數據,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習技能的獲得程度、學習動機的激勵程度等進行評價。
基于網絡化自主學習的新型ESP英語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依據專業英語學習教學需求分析,建立ESP教學需求分析模型、網絡化ESP英語教學學習驅動模式。然后依托世界大學城、學校教學云空間作為技術支持平臺,建立ESP英語教學網絡化自主教-學互動平臺,豐富拓展學習資料,建設ESP英語教學的網絡化支持教-學互動平臺。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對采用基于網絡化自主學習的新型ESP英語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定量評價,完成基于網絡化自主學習的ESP課程建設與實踐。
參考文獻:
[1]Tom Hutchinson and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胡春洞, 王才仁主編, 程世祿, 張國揚著. ESP的理論與實踐. 廣西教育出版社, 南寧, 1996年5月
[3]蘇冬梅. 專門用途英語與職業英語教學. 鷺江職業大學學報. 2002年12月,第10卷第4期, p67-71.
[4]蔡雙霜. ESP應用于高職本科英語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年11月第15卷第6期, p35-37
[5]劉欣. 論網絡依托型ESP 教學模式對學習自主性的影響. 外語學刊. 2013 年第2 期(總第171 期),p114-119
[6]王守宏,劉金玲,付文平. “慕課”背景下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ESP教學模式研究. 中國電化教育. 第339期,p97-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