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紅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師教育也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在辦學質量以及教學方式上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觀。在現階段的中師生源教育過程中,由于其技能性較強,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把控有著較高要求,肩負傳承聲樂技巧的同時,還是教師職責的體現,但是由于中師院校的發展時間較短,很多學校還未能根據自身特殊性要求形成與其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只是簡單的沿用或搬用,其并不能很好得滿足中師教學需要,在學生心里把控上也是漏洞頻出。所以有關人員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應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切實保障聲樂學習質量。
關鍵詞:中師院校;聲樂;教學
引言:聲樂教學作為中師院校中較為重要的組成環節,其課程內容有著非常強的技術性的,它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審美能力等等,更可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其作用不容小視。可是在現階段的中師聲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依然秉持著原有的教學理念,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不能滿足學生的特殊需要,常常忽視學生專業素養、職業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有些教師更是一味的追求高難度聲樂作品,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經常想讓學生一口吃個胖子,不僅打壓了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更挫傷了學生自信心與自尊心。針對這些問題的有關工作者應積極處理,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樹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的現代素質教育教學觀念,對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進行革新,為中師院校的長遠發展而努力。
1.中師院校聲樂教學中的問題
1.1教師過分重視技能培養
在中師院校中,大多數教師都是來自于專業音樂藝術院校,在其領域上或多或少小有成就,但是常常會受到他們學生時代教師授課方式影響,使其多用傳統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并且教育觀念落后,且不能很好的滿足中師院校的發展特殊性,許多教師雖然在專業上對學生有著較多要求,一些年輕的聲樂老師更是將聲樂當作成一門技術課程對學生進行培訓,采用灌輸式的授課方式,不考慮學生的心理訴求,學生在課堂中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極大的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學生心理變化、道德觀念以及綜合素質培養莫不關心,導致很多學生知識面較窄,并且聲樂知識碎片化嚴重,不能形成較為清晰的知識脈絡。中師院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更不是大學生,其中大多數同學基礎較差,往往都是中考的失敗者,因為音樂愛好或求學夢而來中師院校進行就讀,所以相關教育工作者應根據中師院校生源地特殊性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因為我們不僅僅肩負著傳授音樂技能的職責,更承載著家長與社會的育人希望,很多中師院校中的教師不重視思想道德培育工作,這不符合中師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更不利于學生自身以及學校的長遠發展。
1.2授課方式較為傳統
在現階段的中師院校辦學過程中,由于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生源質量提不上去,所以大大增加了教學管理工作的難度,由于準備時間較短,學校在課程設置以及授課形式與教學內容等方面常常照搬挪用,不能根據自身辦學特點選擇與與制定合適的發展體系,有關人員在開展教學管理等工作時,許多中師院校在教材選擇上、授課形式以及教學考核等方面都直接抄襲高等音樂學院的做法,這是極不負責任的,是不考慮中師院校辦學特點的錯誤方式,在授課內容安排上,常常也是采用先練聲隨后聯系唱歌思路等,將聲樂課程機械化的分為兩個或三個部分,并且采用傳統的授課形式進行講述,但是由于中師院校學生大多學習成績不好,并且缺乏學習主動性與較為成熟的學習方法,在基礎知識掌握方面更是捉襟見肘,所以會呈現出聲樂概念缺乏、自控能力不強、更加的喜愛流行音樂或是排斥民族唱法等等,由于教師照顧不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也不能及時詢問,從而導致其聲樂成績越來越差,逐漸失去對聲樂的喜好之情。傳統的授課方式,可以說是教師自己唱獨角戲,不僅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更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嚴重,再加上部分教師不合理的語言或行為,致使學生自尊心受挫的問題時有發生,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傳統授課模式與現代化教育之間的矛盾所在。
1.3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由于中師院校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較差,在加上學校、家長等多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生源之中,卻有著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習目標不明確等等,并且學生基礎水平的參差不齊也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不小的難題,一些學生有聲樂基礎,并且嗓音條件較好,但有些學生甚至五音不全。很多學生在一開始對聲樂課程并不感興趣,夸夸其談的認為聲樂學習就是簡單的唱歌聯系,因此學生這種不成熟的世界觀使其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極易產生認識上的錯誤,其中一些在聲樂學習時逐漸感到迷茫,慢慢失去聲樂學習的信心,后來老師教什么他就跟著聽一聽,其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遠不達標準,缺乏學習主動性。聲樂課程是特殊的,它摸不著、看不見,所以需要學生們具備一定得想象能力,而一些初學者非常容易形成盲從的惡習,教師講到哪里它就聽到哪里,而一些教師也對師生關系以及師生概念含糊不清,出現擺架子等問題,用較高的標準對待基礎較弱的學生,導致學生心情緊張,甚至膽戰心驚,不利于其在聲樂道路上的發展。
2.解決中師聲樂教學問題的措施
2.1明確中師院校的聲樂培養目標
中師院校聲樂課程的開展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聲樂技能,而更加重要的則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所以有關工作者著重把控的學生基本素質,教師可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與其相關聯的知識,并融入與未來職業向符合的思想道德理論教育,著重突出人性,避免過度專業。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雖然要培養學生演唱技能,但是不能忘記素質教育,由此我們要在提升學生演唱技能的同時,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辨識能力等等。可跟根據學生的品格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音樂鑒賞活動,提升學習樂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表達能力與自信心,營建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增進師生情感,促進班級凝聚力的提升。
2.2轉變教學觀念,因材施教
中師院校的聲樂教師在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應尊重每個學生的特殊性,對其進行因材施教,要積極吸收與接納高等院校的在聲樂教學專業性上的優點,結合學院自身辦學特點與學生能力進行綜合考慮,選擇合適的授課方式,根據不同學生的聲音條件和自身素養有區分的進行教學工作。教師應有一雙慧眼,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發光點,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與手段,最大限度上的開發學生潛能,其次還可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搜羅學生喜聞樂見的與聲樂有關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深入到授課過程中,處于聲樂啟蒙階段的學生們需要與聲樂結緣,而這種緣分不是教師強拉硬拽上的,而是應有聲樂本身的魅力所產生,讓學生在接觸聲樂的過程中產生共鳴。第三教師不能簡單的、機械化的劃分教學模式,而應積極思考如何提升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尊重個體差異的情況下循序漸進,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感受聲樂藝術的博大與純美。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師院校有關人員應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總結教學問題,改善教學誤區,革新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在教授學生聲樂技藝的同時教會他們的做人,這樣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蘇烽.學習聲樂的初步認識[J].華夏星火,2012,(26).
[2]俞子正,田曉寶,張曉鐘.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