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要:幼兒的身心發育還處在起步階段,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對教學有著別樣的需求,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難以對他們起到非常理想的成效。游戲化教學即以游戲為載體滲透對幼兒的教學、引導,這可以使教學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促進幼兒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發揮出幼兒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幼兒教學的成效,所以如今我們應當加強對幼兒課程游戲化教學加強研究、探討與實踐。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教學工作經驗與學習了解,首先分析了幼兒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意義,然后主要對如何實現幼兒課程游戲化教學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為幼兒教學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游戲化;教學
隨著幼兒教育思想和社會意識的提升,當前人們對于幼兒教學工作越來越重視,認為一個人在幼兒階段能否得到有效的教學、引導,將影響到其一生的發展。因此,在如今的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我們應當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特點和主觀學習需求,積極的嘗試課程游戲化教學,以提高幼兒教學的成效,保障幼兒的學習、發展。
一、幼兒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游戲化教學”的重點在于“游戲化”,它是將教學滲透于游戲的一種開放性教學方法,在游戲化的教學中,教學對象可以通過對游戲的參與,實現有效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學習。游戲化教學不論是從理念上來講,還是從形式上來講,都體現出了寓教于樂的突出特征,在幼兒教育、教學當中尤為適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都對幼兒游戲化教學提出了相關的指導和要求,其中《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則指出,在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與各項活動之中。之所以《指南》和《綱要》提出了這些指導和要求,是因為站在幼兒的主體性發展角度來講,以游戲化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才更容易對他們起到理想的成效。幼兒的身心發育還較為稚嫩,自我控制能力有限,不習慣約束,所以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難以讓他們接受,壓迫式的教育、灌裝式的知識灌輸,不僅會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同時還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身心壓力,不能讓他們實現真實性、主體性的發展[1]。
二、幼兒課程游戲化教學的實現途徑
(一)幼兒體育游戲化教學的實現
早期,我國幼兒教育的重點放在幼兒智力的開發和知識的構建上,認為這可以為幼兒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但這樣的幼兒教育觀點在今天已經不受認可,因為這可能會給幼兒造成過大負荷的身心壓力,反而不利于幼兒的成長。今天,我們更加重視幼兒的身心與綜合能力素質提升,認為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力,才是幼兒將來學習、成長、生活的絕佳保障。幼兒體育游戲化教學在幼兒教育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價值,其可以增強幼兒的身心健康水平、培養幼兒良好的綜合能力素質,所以值得我們加強研究和推廣實踐,這對于幼兒教育質量水平的提升和幼兒的長遠發展來說作用顯著[4]。
例如,在最簡單的跑步活動當中,如果教師單純的讓幼兒直線跑步,肯定很多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都會大幅度的降低。而教師則可以合理的設置一些“小障礙”,用軟性的物體如泡沫、棉墊等在路線上阻擋幼兒,讓幼兒通過爬、跳、鉆、蹲等一系列的動作來通過障礙,這樣便可以讓幼兒覺得體育游戲活動具有趣味性,從而更加有興趣參與其中。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接力跑,進一步豐富活動形式。
(二)幼兒數學游戲化教學的實現
雖然當前的幼兒教育思想、理念都在主張“去數學化”,但這并非指的是不對幼兒進行數學教學,而是從常規數學教學途徑之外的方法來提高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實踐應用能力。因為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對于抽象思維能力還較差的幼兒來說,學習會存在較大的困難,如果按照常規的課堂教學方式對幼兒進行數學教學,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幼兒的身心壓力,不能使幼兒產生對數學學習的主觀興趣,而且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這對于幼兒的身心和知識、能力發展來說,均是較為不利的。以游戲化的方式開展幼兒數學教學,一方面可以激發出幼兒對數學學習的主觀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教學中來,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得數學的教學變得直觀化、形象化,降低數學教學的抽象性,從而促進幼兒對數學知識、能力的理解和掌握[3]。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聽聲計數”的小游戲,提前準備好一個鈴鐺,然后讓幼兒背對鈴鐺,教師敲響鈴鐺,讓幼兒根據提到的聲音,在心中計算教師一共敲了多少下,以培養幼兒簡單的數學心算能力。不僅如此,這個游戲還可以鍛煉幼兒的聽覺系統,提高幼兒的記憶能力和反應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個“找朋友”的小游戲,提前準備好若干帶有數字的卡片,隨機分發給幼兒,然后教師再說出一個數,讓幼兒相互之間找朋友,看自己手中的卡片與誰手中的卡片數字相加可以得到教師說出的數,這個人便是自己的朋友,這可以培養幼兒簡單的數學運算能力,而且不會讓幼兒感覺到枯燥、無味。
(三)幼兒語言游戲化教學的實現
雖然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在生活當中逐漸的發育成熟,但對幼兒進行語言教學,可以更快速的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更善于進行自我表達,讓幼兒更好的展示自己,同時還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但是如果教師按照常規的課堂教學方法來對幼兒進行語言教學的話,會使幼兒覺得學習過程枯燥、無味,不愿意積極的參與,教學的成效也就會隨之下降。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應當將語言教學和游戲結合起來,對幼兒進行語言游戲化教學,使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更有效的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模仿動物叫聲的小游戲,準備若干印有動物圖案的小卡片,如小豬、小雞、小牛、小狗、小羊等等,教師還要提前錄制好各種動物的叫聲,讓幼兒根據叫聲找出對應的動物,以使幼兒對動物叫聲產生認識。然后,教師再隨機的拿出卡片,讓幼兒模仿卡片當中的動物叫聲,這就會極大的增強幼兒的學習、參與興趣,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
三、結語
在如今的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我們應當站在幼兒的主體角度上來思考如何改進教學,尤其是要積極的嘗試開展游戲化教學,將知識、能力與素質的教學滲透進游戲當中,讓幼兒通過對游戲的參與獲得更加有效學習、進步。除了本文所提到的幾點之外,其實在任何的幼兒教學當中,教師都可以以游戲化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因此這值得我們加強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謝玉蘭.游戲化教學在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的探索與研究[J].華夏教師,2017(22):38-39.
[2]萬慧穎.幼兒游戲化教學的特點和意義[J].語文建設, 2017(17):79-80.
[3]司玲.課程游戲化建設背景下,讓大班幼兒的建構游戲玩出精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4):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