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的課堂更加注重紀律的控制,課堂規范的制定,實施。對于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本文作者認為新時期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應該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加強教學工作者和學生工作者的溝通,以學生工作的視角探索課堂管理得新途徑,實現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最優化。
關鍵詞:學生工作;民辦高校;課堂管理
與其他學科相比,外語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和實踐,交際性的課堂代替了傳統單一和枯燥乏味的說教型教學方式,新時期伴隨著高校擴招以及外語課時的削減,很多學校外語課堂實施大班授課,對于教室的課堂管理,教學效果都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這在學習氣氛不夠濃厚,學習習慣欠缺的民辦高校尤為突出。作者認為良好的課堂管理是一個多元,多維得系統工程,涉及到人才培養的諸多方面。
一、加強學風建設,創新和改革教學模式是良好課堂管理的前提
在大學里,有種“讀書無用論”盛行的趨勢,給很多同學對于學習的漠視提供了絕佳的借口,很多同學自己的專業報考是聽從了父母的意見,自己并不喜歡這個專業,那么喜歡什么,有沒有具體的目標和指向。這個問題在大學生中很有代表性,會覺得很無聊,但又不知如何擺脫現在的狀態。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依據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的要求,秉持大學英語課程應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基本理念,外語教材建設和教學手段改革等方面都有必要進行大膽探索,在學習方式上擺脫傳統的、接受性的英語學習方式,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勢,通過句酷批改網寫作、翻譯平臺、云網絡語言實驗室、藍墨云班移動教學App,重構情境多樣化和操作便捷化的英語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通用能力、實踐能力。
二、加強新進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課堂文化建設水平,是良好課堂管理的保障
學生課堂行為和課堂文化建設的成功與否息息相關,新聘教師要成為兼有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的優秀教師和卓越的教育工作者必須盡快熟悉工作環境,不僅要了解學院的歷史、發展歷程和辦學理念,更要盡早進入工作角色,用親身實踐去闡釋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的重要性。在這方面,人事部門應該邀請富有經驗的優秀資深教師進行主題講座。在課堂教學的培訓環節,安排課堂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進行觀摩教學,在課程設計、板書和課程準備等方面樹立了“學院標準”,除此以外,為大家盡快適應工作環境、盡快適應嶄新身份,短時間內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便利;要求每個學部推薦一名輔導員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圍繞某一實際工作案例來談分析、解讀、思考、建議或努力方向等進行發言。
三、設定合理的課堂管理的目標,建構有效的課堂評價體系是課堂管理的核心
外語課堂目標的設定以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為指導思想,遵循課程理論的原理和方法,構建個性化、多樣化的應用性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解決了大學英語與專業人才培養割裂,教學針對性不強的問題。
根據課程的性質、特點以及要實現的途徑規劃課程設計,如基于云網絡語言實驗室的口語課程建設適應了口語課實時語言產出率高,對于網絡流量要求較高的特殊要求;對于課時有限,但思考用時長的翻譯、寫作課則利用數字化寫作、翻譯平臺——句酷批改網來輔助教學活動;日常課堂教學的互動,以及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活動的設計則由便攜性強,泛在率高的移動課堂互動教學APP——藍墨云班課來實現。
在考核上,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達到對學生的全面評價,全面實施大學英語期末無紙化機考,提高考試的信度和效度,與未來國家和國際化機考考試相接軌。
新考核模式堅持學習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線上大數據與線下過程管理記錄相結合的原則,構建了多維復合考核體系。提高過程考核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達到50%,規范平時成績的考核指標。
當然考核體系只是督促學生學習的手段而已,并非最終目標,最理想的教學狀態應該是既兼顧紀律與輕松愉快的氛圍相結合的理想課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釆取因材施教的辦法,有少數同學對于外語課感覺吃力,所以有自暴自棄的想法上課時不夠積極主動。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能夠做到積極鼓勵,設計并幫助他們完成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學習任務;而對于那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則安排比較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使這些同學能夠在挑戰自我的過程中既有所收獲,又能獲得突破自我的成就感。對于少數同學溜號,心不在焉的聽課狀態,老師能夠及時提醒,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課堂,隨時了解學生的課堂跟進情況,在課堂管理中,采取課堂和課下齊抓共管的方式,既督促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記筆記,也認真檢查學生課下完成的學習任務。
四、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成長是課堂管理以及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
教育者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而且也要關心學生在不同階段遇到的具體問題和困惑,關注特殊學生群體,進而構建和諧,友好平等的校園人際關系網絡。
1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具有不同得心理狀態和精神活動。很多大一新生認為大學的學習方式還是中學的一套,認為大學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而產生失望情緒。加之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朋友,來到學校這個對他們而言相對陌生的環境,需要自己獨立生活和學習,會有情緒上的一些波動和心理上的苦悶,但這種情緒是暫時的,是每個大學生剛步入大學都會經歷的必然階段。
進入大二后,已經沒有了大一時的新鮮感,而且課業負擔也加重了,所以這一年總體來說是很忙碌的。這個階段學生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學生自主性的培養上,讓學生意識到大學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很多獨立的時間由自己支配,若好好利用這些自主時間,努力學習,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那么這四年的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否則只會感覺混混蘁蘁,毫無收獲。
2 在一年一次的助學金評比中教師應一方面聽取班委的推薦意見,另一方面也要親自深入學生中調查,其目的就是在學生中了解貧困學生的生活狀況。以保證“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爭取將學校的每一項政策切實的落實到每一貧困生身上。
貧困生由于家庭的原因,性格中或多或少的有些自卑,內向,自我封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逐一找這些貧困學生了解他們家里的具體情況,這不但會消除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感而且使我更能了解了大多數學生的思想動態,還為以后的班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在大學的人際關系中,寢室同學間的關系是最為重要的人際關系, 經過將近四年的相處,有一些矛盾的積累和摩擦,盡管知道應該互相諒解,但誰也不愿意讓步,有一些最初談的來,經常一起出現的同伴關系也遠沒有剛剛入校時那般融洽,因為戀愛等原因,與同學之間也漸行漸遠,同學們之間現在都各忙各事,從一個方面來說是好事情,但確實也使得同學之間的感情交流受到限制。班主任和輔導員等學生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寢室文化建設,寢室是學生學習活動最重要的單位,寢室的文化氛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積極發揮寢室的育人功能。:在具體的操作層面,我們應打造“領導重視,形成齊抓共管局面;加強措施,追求管理育人效應;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育人效果;組織教師深入寢室,探索教書育人新途徑;引導學生自律,發揮自我教育作用。”1
作為構建和諧、舒適的校園人際關系網絡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寢室文化是任重道遠的學風建設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高校寢室文化的調查及思考[J]. 趙金龍. 武漢科技學院學報. 2005(02)
作者簡介:劉婧,黑龍江東方學院,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