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榮
摘要:中國音樂史學的應用對于民族音樂有著一定的啟發作用,實際上,音樂史學同民族音樂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前者的時間概念相對而言比較固定,而后者作為一種學科而言,仍舊具有發展和完善的空間。本文從四個方面,研討了中國音樂史學應用在音樂音樂學中的研究方式,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J6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122-01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也逐漸趨于多元化。現階段,我國的民族音樂學被稱為文化中的音樂,作為一種歷時的研究對象,對于我國音樂史學家而言,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通過歷史、文化和政治背景進行必要的詮釋,深入探究民族音樂中現存的傳統音樂,實現深度和廣度的綜合發展。
二、歷時和同時的方式
這種研究方式具體是按照空間和時間的發展方式,對一些音樂事物進行廣泛的研究,在時間的基礎上,將民族音樂學根據歷時來進行比較,并試圖從中探究出一些和時空范圍內不同的改變。在對任何音樂事物進行分析和探究的過程中,都需要將同一時間范圍內的音樂進行比較與分析,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角度來分析其中的關聯點。
例如,從文化的角度出發,不同音樂的文化現象是不能以一種固定的概念對其進行歸納和總結的。對不同民族的音樂,都要有一個平等的態度對待,在這種多元化的格局下,才能準確的認識到文化間的不同差異性。例如就東西方音樂的差異性而言,西方音樂文化并不是一個永恒且單獨的話題,更不是對主旋律的籠統概述。要從中看出的是,幾條文化線索間的相互交織,并勾勒出一個時代的主題元素,這就是民族音樂同多元化時代的相互融合與發展。
三、田野工作法
從民族的角度出發,這是一門比較理論的學科,田野工作法就是從實地考察的方向出發,從而獲得一些真實可靠的音樂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客觀的認識。研究者所要面對的是,具體的社會和身處于復雜社會中的人,而是不僅僅是一種孤獨的音樂現象。在學習中國音樂史的過程中,應該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去了解這個環境中的一些事情。
而在中國音樂研究史中,不能只是重視理論和技巧方面的研究,還應該要注重實際的考查,增強相關人員的音樂素養。使用這種方式的時候,要以一個溝通者的身份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從中獲得一定的音樂反映。將民族音樂中的每一個小節和將要表述的音符都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讓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力量,并詮釋出一個最原始的作品。以一個全新的角度或者是新的視角來看,可以看出其所描述的對象是非常立體的,并非所謂的千篇一律,在探究中國音樂史學的過程中,這些方法可以得到更為充分的應用。
四、導向性的方式
導向性的方式從研究的角度來看,用于體現在音樂發展和社會各個方面的聯系中。根據自身的特點,對于問題的研究更具有深度性,從多層次且多角度的方向去觀察民族音樂,更為深刻的認識到音樂的本質,領會其中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其次,還要明確民族音樂的創新與發展,藝術風格和文化內行之間的潛在聯系,將音樂的發展放在歷史的脈絡中,從作品中體會到不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風格,以此來探討音樂創作的獨特性。其中還可以借用葉伯和的《中國音樂史》,對于通史的研究,將其延伸到民族音樂中,對音樂的自身形態進行深入的探究,無論是音樂史學還是民族音樂學,都必須對知識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完善一些基本的理論體系,在這種完善之后,才能讓音樂理論真正的適合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探究。
五、技術性的方式
技術性的探究方式即是當探究者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之后,運用形式邏輯的方式。作為音樂史學的一個基本研究方式,它的特點在于能夠對一些初步性的和表面性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討。例如音樂著作、樂普集和論文等,或者是一些他人對音樂的評價等,對其整理、分類、記錄和分析,這種分析是不同于單純的音樂本體的,而是借鑒音樂、歷史和語文學等人文方面的相關理論進行探究。例如,黃祥鵬在“關于民族音樂學及其他”中提及的歷史理論和應用理論等都有它自身的存在價值,而研究也是目的。要對各項關系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定位,并在民族音樂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新的問題,進而加大我國當代音樂學的研究力度。
六、結語
研究者除了把握音樂作品本身的基本內涵之外,還應該從作品創造的經歷中去反映當時的文化本質和時代體征。在時間上進行一個縱向的分析,對發展與變化的過程,進行有效的掌握,不僅要從實際考查中了解到音樂事物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還應該基于空間與時間的角度,對其進行系統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