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考察。分析大學體育教學突發事件的現狀及發生原因。提出建立完善大學體育教學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學;突發事件;大學;應急機制
1.前言
近年來學生體質不斷下降,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一方面,大學由于考慮安全問題,弱化了學校體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就連學界也未將體育教學突發事件作為一個單類管控來呼吁,而傾向于將體育教學和活動納入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中,對于體育教學或體育活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措施規定和機制設立,一般多見于中小學及社會公共體育管理的層面。其特點前者是內閉和可控性強。后者系為行政手段和非常態化。在大學體育教學體系中。應急處理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尚顯薄弱。有的也只局限于風險性特別大且與體育賽事關聯度較高的項目。由于對體育教學突發事件缺乏應有的重視。學生忽視自我保護。體育教師缺乏基本應對處置的經驗與能力培訓。學校及體育教學主管部門在組織上沒有形成相應的應對處理機制,致使大學體育教學和活動中突發事件頻發,出現了學生受重傷,甚至猝死的不幸事件,給學生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重大損失,也給學校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
2.體育教學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分析
2.1 憂患意識不強
現代大學體量龐大,事務繁雜,在風險或危機的預防上,精力主要集中在食品衛生及意識形態等領域,對體育教學或活動中發生的突發事件缺乏憂患意識,管理過于松懈。 事實上,在現有應試教育體制下,高三學生為了應考,放松了必要的體育鍛煉,身心長時間處于疲倦狀態,進入大學后,身體及自主管理的能力疏于調節、適應,促使體育教學成為風險系數很高的一門課。因此,大學加強對體育教學中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研究和完善迫在眉睫。
2.2 法制觀念缺乏
全國人大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已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從大學的社會屬性,產生的社會影響而言,體育教學和活動突發事件隸屬于該法的廣義范疇,2013年10月月國務院又頒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其中特別將學校作為人員密集場所的管理單位予以提及。針對體育教學突發事件不作預案,不在日常管理中予以重視,不建立相應的應急機制,是一定意義上的法制觀念的薄弱與缺乏。
2.3 缺乏有效的制度規范保證
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要靠有效的制度規范來保證。在現有大學體育教學體系中,缺失由體育部門匯集任課老師和專家起草、統籌有關部門編制執行的相關制度規范。由于缺少學校層面的主動召集、會商,即使基礎層面認識到針對性制訂制度規范的重要性,其文本也會長期處在研究階段,不具有實用性。
2.4 組織機構不健全
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是否有效,關鍵在于有一個健全的組織機構。體育教學部門作為處置體育教學突發事件的主體,需要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與積極支持。 組織機構既是處置突發事件的行動保障,亦代表著責任明確、有章可循,而一個不健全的組織機構。無論宗旨與措施有多好、多周全,也會流于形式。
2.5 宣傳及應對教育不夠
有關體育教學突發事件的檢討和防范,往往都在事后出現。學校少有利用看板、宣傳欄或網絡進行體育教學和活動突發事件的警示、告知方面的宣傳。應對教育包含參與主體學生和組織主體教師兩方面,學生在體育教學及活動中安全常識的宣傳,增強防范意識教育工作的重點是要做到常態化,教師則需要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素質和專業救治能力,并形成制度化。
2.6 以預防為主的突發事件預防組織體系和制度缺失
體育教學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依賴一個以預防為主的突發事件預防組織體系和制度。預警機制要求對學校體育活動設備、設施進行定期檢查、改善活動設施建設和加強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械的管理,消除安全隱患。體育場館、體育器械,包括為應對突發事件配備的擔架、急救包等,都有各自使用壽命,對隱患排除的時間節點的有效掌控,是突發事件預防組織體系和制度的應有之責。
3.完善大學體育教學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建議
體育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處理中,教師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在于要有一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應急處理機制。田徑、球類等課往往只有任課老師一人在場,如發生意外,難以做到及時、有效地應對、必須要由學校層面的應急機制來加以管控。
3.1引入政府突發事件管理機制
我國政府具有強大的執行力, 這種執行力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上所體現的就是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化管理為主,其特點是 “垂直化”,概括起來就是要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 所謂“縱”,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從國家到省到市、縣、鄉鎮各級政府和基層單位都要制訂應急預案,不可斷層。所謂“橫”,就是所有種類的突發公共事件都要有部門管,都要制訂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不可或缺。面對時有發生的體育教學和活動突發事件,大學應盡快引入政府突發事件管理機制!做好預案設計,提高處置執行力。
3.2建立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相對于中小學及社會公共體育管理體制,大學的各職能部門間的關系并不緊,要建成有效的體育教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就必須沖破傳統的管理模式,以問責制的高度,施行垂直化管理。橫向方面,由校級領導、體育部負責人掛帥,總務、后勤、教務及醫療等其他職能部門參與,形成積極聯動的規范工作程序和工作機制,一但報警,該機制便立刻啟動,快速、高效、妥善地處置體育教學及活動中的突發事件,保障學生生命安全,切實將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傷害降到最低程度。
3.3加強社會各界的聯動
加強社會各界在處置體育教學突發事件上的聯動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在預案設計上,要加強公共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用先進的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備,提高應對體育教學突發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充分發揮專家在信息研判、決策咨詢、專業救援、應急搶險、事件評估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加強與醫院、交通、街道等社會機構的聯動探討、與保險機構開展必要的咨詢、探討投保、理賠方式,居安思危,防范為先。
3.4重視體育教師應急能力培訓及學校應急隊伍的建設
體育課任課老師處在體育教學突發事件處置的第一線,他們應有沉穩的心理素質、敏捷的現場反應及正確的救治手段,因此,應急處置的專業技術需要普及到所有任課老師。體育部門的科研資金應該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項目投向,盡可能向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技能培養作傾斜,分類別、分重點、設標準對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培養,并制定考核要求,設定各類別課程的應急處置措施,定期進行預案推演。
3.5培養學生危機意識,提高學生危機處置能力
體育教學突發事件中的大學應急機制的最重要一環,是要培養學生危機意識、提高學生在突發事件時的危機處置能力。除了教師在課中加強安全性及危機意識的宣講之外,學校應在體育場館張貼醒目的警示圖片,制作專題音、視頻、利用廣播、會場和網絡進行常態化宣傳。未雨綢繆,強化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注重自我保護及準確處置突發事件的信息傳遞。
參考文獻:
[1]糾延紅等,普通大學體育教學安全問題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0):114
[2]李香蘭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狀態下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煤炭醫學雜志,2010(10):158
作者簡介:單平,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