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學生聯合會共同發布了《燈塔工程——廣東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行動方案》,燈塔工程方案一經發布,便在全省青年中刮起了一陣“燈塔風”,成為全廣東青年朋友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方向標、領航燈。
作為2018年度團廣東省委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各院校還要繼續深入學習,才能悟透把準方案的精神內涵,提綱挈領,結合院校的本校特色、校本精神及本校團學工作基礎,有規劃、有步驟、有實效地推動開展。
燈塔工程的核心目標是著力增強青年大學生的“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在高校大思政育人體系中發揮共青團實踐育人的優勢,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把好思想引領總開關。在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共青團在第二課堂中的獨特作用等基本原則方面都給予了明確的指導和要求,在育人對象、育人內容、育人隊伍包括學校共青團干部職業規劃發展等具體內容上更是給予詳實指導和具體政策支持,是今年院校共青團工作的總綱。
溫故而知新,啟新而知故不足,方能揚長補短,夯實塔基。以往職業院校共青團工作在思想引領、組織建設、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第二課堂、校園文化、創新創業、社團管理等方方面面應對的多任務,多方向努力的狀態,在燈塔工程的指引下可以高度協調,圍繞思想引領和實踐育人主線,充分整合,統籌發力。若將每個區塊工作確定為塔基的每一個面,隨著工作的積累,隨著人才的凝聚,隨著黨建帶團建確定的塔燈高度,各院校的燈塔雖可能“建筑風格”不同,但必將融合校本風格,在撥云見日中璀璨奪目,領航青年。
奪目是燈塔工程產生領航作用的關鍵一環,當前職業院校學生關注焦點寬泛且較難統一,如何把學生關注點從精彩紛呈的網絡資訊、游戲、娛樂等主題上拉回到樹立堅定理想信念,專注學習和職業規劃等學習軌道上來,我們工作開展的形式與載體也是關鍵要素。廣東學聯公眾號上近期開展的青年說,讓我們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領航對象的動力指標和興趣航向,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慮,因材施策,扎實推進院校燈塔工程。
燈塔在學生學習成長中如何更好發揮出導航標的作用?體會有以下三點。
一是思想領航
提高政治站位是關鍵,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定跟黨走,堅持以黨建帶團建領航青年,服務中心工作。院校中心工作是育人,不僅第一課堂學習育人,二課堂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等工作也育人。要把思想緊扣到校黨委的工作部署上,以黨的指引為塔頂,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為塔基,以搭建青年成長平臺為塔身,筑牢共青團的領航燈塔,帶領本校青年堅定信念,凝神聚力,服務好中心工作。
二是目標導航
光有航向,沒有精確的目標不足以充分發揮燈塔的作用。部分學生可能因為對學習、對自己和對社會的不充分了解而迷茫,在茫然中浪費了大量時間。院校團干要把工作精力下沉到基層、到學生最需要的地方去,為學生釋疑解惑、交流工作經驗、啟迪創新思維,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生活里的困難和疑慮,聯合教學部門、就業指導部門為學生的專業學習目標、職業生涯規劃點明燈,描路徑。專業學習追求、獎學金評比、學生干部身份榮譽、志愿服務理想、實習見習計劃、社團活動成果和就業崗位目標等都是學生在校期間清晰可見的目標,分類實施指導和鼓勵,我們的組織將會在燈塔工程中得到更多學生的信賴,對他們進行切實有效的精確導航。
三是平臺助航
我們要把工作視野提升到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的高度和本行業在社會發展中可發揮作用的寬度來指導謀劃工作,結合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具體要求和本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際情況來統籌規劃大思政教育的具體措施。借用一個不十分貼切的比喻是:大思政教育好比一輛四驅車,方向盤是黨委,底盤是學校教學體系,前輪是以思政部為主導的理論支撐和牽引,后輪是實踐育人為支撐的團學工作驅動,后驅能不能讓車動力更強勁、共青團組織能不能成為后驅動力,事在人為,在于院校共青團干部能否點亮自己,奮發有為。
思想引領的驅動力形成后,合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平臺優勢就是燈塔工程助航學生發展的關鍵。從機關、國企到地方政府的街道、居委、兩新組織,都能找到團的組織和團干部的身影,共青團早已是黨在社會各層面各領域做好青年工作的生力軍,團組織不僅在校內的科技、文化、體育等各類活動中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現才華、實踐鍛煉的平臺,更可以在拓展學校社會服務渠道,鏈接創建學生社會實踐新平臺的功能上充分發揮團的組織優勢,為學生成長助力前行。拓渠道、搭平臺,助力學生成長成才,院校共青團組織可以有擔當,有作為。
作者簡介:陳培鋒,男(1980.3—),漢族,籍貫:廣東潮州,學士,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