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模塊化教學按照學生的接受程度因材施教,打亂課本原有知識點的順序,重新編排教學安排,使學習內容前后銜接順暢,更加接近學生生活實際,德育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是德育內容生活化和德育素質生成性的要求。文章從德育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的背景、設計和現實意義方面闡述了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
關鍵詞: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
“模塊化”是指將有一定關聯性的教學內容整合成獨立的多個模塊,科學的模塊化教學體系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思維過程,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個性能力的增強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德育課程中推行模塊化教學,可以更好地融理論知識和體驗行動于一體,同時關注學生今后的人生和職業發展。
一、德育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的背景
德育的生活性要求對德育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目前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在實踐中不能感受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與意義。內容繁雜、理論性強的教學體系與時代發展的趨勢不相適應,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實施模塊化教學通過教學,資源的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這種需要。
德育的生成性要求對德育教學方式加以改變,長期的德育理論強制灌輸與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需求差距太大,不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致使學生對德育不感興趣,難以接受和掌握德育課程中缺乏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以行為、體驗為主的教學方式將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
德育的廣泛性使德育課程模塊化現實可行,模塊化教學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有機整合,德育課程恰好包括諸多教育資源:涉及政治、經濟、法律、哲學、傳統文化、道德修養、職業生涯設計、心理健康等內容,德育教學資源的廣泛性為模塊化教學提供了可能性。
二、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的設計
德育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有兩層含義:一是把德育課程的教學資源依據一定的線索設置為若干模塊,用整合過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活動,或者將劃分好的模塊通過不同的組合滿足不同的教學需要。二是在模塊設置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并進行發展性評價。
(一)德育課程的模塊設置
模塊設置的框架該框架包括職業能力模塊、職業素質模塊、職業生活模塊、道德模塊以及法制模塊。
以《職業道德與法律》教材為例,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整合成如下小模塊:我是誰——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扶不起的老人——公民道德的拷問。你在為誰工作——職業道德的堅守。權利還是義務——提高公民意識。法律是武器亦是深淵——犯罪案例調查。打架斗毆是小事嗎——違法與犯罪的界限。面對劫匪你該怎么做——與犯罪分子作斗爭。撿到錢物可以不還嗎——民事責任的承擔。
(二)模塊化教學的觀念
模塊化教學是以能力培訓為主的教學模式,德育的模塊化教學目的不是形成一種知識體系,而是要形成一種道德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使外部的教育影響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品行。這就需要教學觀念的轉化。
從“灌輸”向“體驗”轉化德育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的是替代性思維,而模塊化教學采用的則是同步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模塊組合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與交流機會,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通過體驗感受真知。
從“導向”向“主導”轉化,“導向”往往具有排他的性質,而主導則具有對多樣性的兼容。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必然體現意識形態領域的多樣性和社會生活的多樣性,這將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文化生活帶來沖擊。而“主導”強調引導和選擇的主要方向,留給學生思考和選擇的空間,教師只是引導學生的多元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從“塑造”向“開發”轉化社會的發展要求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對各個模塊教學資源的學習探討、活動感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現模塊中所固有的文化內涵,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
(三)模塊化教學的評價
模塊式評價有兩層含義:一是對整個模塊的評價,主要是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和動態變化。二是在各個模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主要是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的實踐和表現。
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不僅是模塊化教學的參與主體,也應該成為模塊化教學的評價主體。而學生的評價則主要著眼于“我”的各種能力表現:溝通、表達能力是否增強,合作能力、團隊意識怎樣,能否搜集與篩選多種社會信息,辨別各種社會現象,能否透視社會熱點問題,等等。教師則是通過談話、觀察等方式對學生的自我評價進行總結。
三、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的現實意義
模塊化教學能及時完善德育課程體系,雖然模塊化教學可以通過不同的模塊組合來滿足不同的教學需要,但模塊與模塊之間并不是純粹的紐帶關系,它們之間是相對獨立的。每個模塊都是圍繞一個或幾個主題展開的,可以及時刪減陳舊重復的內容,吸取最新的時事信息,調整課程中心,保持課程的最佳適用性,及時完善德育課程體系。
模塊化教學能實現學生的課程權利在德育課程的模塊化教學中,學生享有充分的話語權。在教學中可以聽到學生的聲音,他們的經驗、知識和需要都可以成為教學內容,成為模塊的一部分,并被吸收到課堂中,這就為學生實現課程權利提供了現實條件。
模塊化教學能分層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德育課程所包含的模塊與教學資源的多樣化,能夠將各個模塊理論與不同的生活或職業場景相結合,使理論靈動、形象、有說服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員工意識、道德意識等,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與需要。通過模塊化的課程設計,德育課程突破了理論與生活的樊籬,不僅在教學資源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到德育課程對學生以后職業生活的指導價值,而且在教學方式上也充分體現出實踐性,通過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內在的德性。
參考文獻:
[1]石書臣.論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新發展[J].教學與研究,2007,(6).
[2]侯波,周稽裘.生態教育視野下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J].職教通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