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本課程開發作為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行為,現已歷經十年之久,但對于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理解在中文語境下一直混淆不清,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實際問題。與此同時在對于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選擇上也存在一定的偏頗,鑒于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筆者從區別校本課程開發概念出發,分析課程開發內容選擇方法并針對現階段校本課程開發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期能加深讀者更進一步的理解。
關鍵詞:校本課程開發;課程開發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各地區各學校對于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接觸的越來越多,對于課程開發的概念許多老師并不清楚,這使得校本課程開發過程變得舉步維艱。當學校和教師開始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實施的過程中,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選擇會成為又一大難題。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及現實問題
“校本課程開發” 的思想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國家,是針對國家課程弊端,要求以學校為中心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實現課程決策的民主化。在中國內地是從20世紀初開始以“第二課堂”、“第二渠道”等興起的。90年代中后期,“校本課程開發”的名稱才正式從西方傳入。從李臣之,王虹(2013)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的校本課程開發存在著如下問題:1、孤獨開發。即缺乏校外支持、脫離課程框架、教師的個體化開發等等。2、經驗性開發。即開發環節遺漏、對學生診斷缺乏科學方法等等。3、開發范圍受限。即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4、開發目標異化。即校本課程開設懸空、開發偏于教材化以及評價方式的欠缺。但總體而言,影響教師的課程主體意識還是在于對于概念的理解。所以,進一步加深學校以及教師對于校本課程開發概念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解讀
從校本課程開發(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的英文語境來看,它實質上是由“以校為本”和“課程開發”這兩個單詞構成。課程開發的概念首見于斯韋爾和坎貝爾。有了對英文單詞構成的理解,再來看徐玉珍(2005)對于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解讀就更加輕松:它是指在學校發生并展開,以國家或地方制訂的課程綱要和課程標準為指導,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及資源等條件,由學校成員志愿、自主、獨立或與校外團體或個人研究者合作開展的旨在滿足本校學生學習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課程開發活動,是一個持續和動態的課程改進過程。由此可以看出,解讀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學者認為明確概念有助于形成新型學校,這也對學校在課程開發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校本課程本身的動態發展有作用。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選擇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知識選擇
知識選擇問題是課程開發中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我國現有的理論研究多偏向于以地域性知識進行校本課程開發,但僅從地域角度來限定校本課程開發中的知識選擇難免會有局限性。葉波(2015)曾指出地域性知識割裂地方知識與普遍知識的內在聯系的弊端,并提倡融入境域性知識,它強調知識的語境特征,這為重構學校、地方、國家三級課程管理之間的層遞關系奠定了知識基礎。由此看出只有關注學生的真實需求,植根于學校所處社區與地方文化才能篩選出所需的真實素材,因為真正的境遇性知識是存在于真實生活之中的。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文化選擇
校本課程開發不僅要選擇合適的知識內容,一些隱性內容如文化也是不容忽視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通過課程所選擇和提供的文化內容來引導學生形成社會要求的文化觀,從而促進學生個體精神的不斷完善與提升。面對校本課程開發中文化選擇的種種困難與阻礙,如何最有效選擇合適的內容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馬志穎(2013)著重強調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即校本課程不僅要能夠傳承一個社會的主流文化,還應該擔負起探尋、挖掘、保護、傳承和創新多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同時好的文化選擇能使校本課程開發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發展文化,促進文化自身的進步。
四、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的的建議與反思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國內大多數學者對于校本課程開發的問題研究較為深刻,而對于實施也看到了現實困難。作為一名在讀的教育碩士,我們不僅僅要從整體把握當今我國課程改革以及課程發展,更重要的是從身邊事情做起。從校本課程開發來說,學生知識的掌握不能單單靠國家課程來完成,各級各類學校以及老師都應該將校本課程開發融入課堂中來。許多老師怕影響學生成績或者耽誤正常教學進度,這些都是一些曲解與偏見。從上述學者的研究中來看,校本課程開發并不是從國家課程中拿出一小部分來特別組織實施,而是將校本課程融入于學生課堂與生活中。這對我們新一代老師也是一種考驗,所以我們更要從自身做起緊跟時代改革步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教學。
參考文獻:
[1]崔允漷,夏雪梅.校本課程開發在中國[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3):30-34.
[2]李臣之,王虹. “校本課程”開發:實踐樣態與深化路徑[J].教育科學研究,2013.
[3]徐玉珍.是校本的課程開發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開發概念再解讀[J].課程·教材·教法,2005(11):3-9.
[4]葉波.“地域”還是“境域”——校本課程開發中知識選擇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5.
[5]馬志穎.校本課程開發中文化選擇的兩難困境及其解決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2):38-41.
作者簡介:張臻榮,女,1993年7月,河南南陽人,碩士學位,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