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益
摘要:伴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各學科教學理念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課堂教學方法日益更新,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問題化教學方法是現階段廣大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課堂教學效果極佳,且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師只要明確問題化教學的內涵與教育意義,最大化發揮教育價值,便可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尤其是在初中科學課堂內,實際效果更加顯著。本文將主要分析問題化教學的基礎內涵與教育意義,進而提出基于初中科學課堂運用問題化教學的具體方法并展開一系列深入研討。
關鍵詞:問題化教學;初中科學;基礎內涵;運用方法;
前言:初中科學是初中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通過初中科學課堂,學生可學習大量科學知識,鍛煉自身綜合能力。受新課程理念的影響,初中科學教學目標依然從傳授學科知識轉移至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化教學與初中科學教學目標不謀而合,運用問題化教學可最大化滿足初中科學的教改要求,同時培養初中生創新能力與探索精神。
一、問題化教學的基本內涵
問題化教學最初起源于美國,由布魯納提出。且積極推廣問題化教學至課堂之中。問題化教學的運用極大的改善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問題化教學又被稱為探索式教學、發現式教學。在問題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延展與發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認知范圍,提高認知水平。簡而言之,問題化教學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定的教學問題,借助問題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起學習動力。讓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內容,尋求解決答案。同時,在學生探究問題時,教師給與一定的幫助和點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內容。
二、基于初中科學課堂運用問題化教學的教育意義
在初中科學課堂內運用問題化教學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運用問題化教學可充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引探究科學知識。同時在探究知識、共同討論的過程中收獲學科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轉變學生思維觀念,促進學生思維發散。最終,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為其后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在問題化教學下學生更容易占據課堂主導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態度從需要學轉變成為我要學。進而,提高學生個人學習效率,完成科學學科教學目標。
三、基于初中科學課堂運用問題化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深化剖析問題化教學,提升教師職業素質
雖然問題化教學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仍有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其教學價值,或對其內涵理解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實際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難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積極補充自身專業知識,主動了解問題化教學的基本內涵,深層剖析問題化教學,掌握其使用方法。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與理解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確保最大化發揮問題化教學的教育價值,改善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有效性。
此外,教師可定期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問題化教學的使用心得,幫助自身更好的運用問題化教學。從而提生自身職業素質,優化課堂教學。
(二)科學有效的設置教學問題
問題設置環節是影響問題化教學整體效果的關鍵所在。教師應明確問題設置的原則,科學有效額設置教學問題。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必須堅持以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與基礎,在此之上延展問題內容。避免出現問題無效化或脫離主旨的糟糕情況出現。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應加強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的關聯,盡可能向學生興趣范圍靠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有關飲用水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在課前即可設置問題,讓學生回答生活中可飲用水都有哪些類型?分析并討論哪種類型的飲用水更符合我們的身體需求。此類生活性質的問題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更樂意回答問題,從而調動課堂教學氛圍,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完成問題化教學的教學目標。
(三)加強師生溝通,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和諧、平等、友善的師生關系是改善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更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備條件。但部分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在課堂內樹立十分嚴肅的個人形象。從而加深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即便教師提出有趣的教學問題,學生也不敢回答。同時更不敢主動提出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必須重視與學生的課堂交流,加強課堂內師生溝通。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由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質疑,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細致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最大化發揮其優勢。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個人學習效率,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愛護,保留學習自信心。
(四)結合日常生活,構建問題情境
初中科學以發現問題為教學前提。教師可在課前導入環節構建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從而讓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尋求解決答案。
例如在教學水的三種形態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即可結合日常生活構建生活化問題情境。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冰箱冷凍室內水凍結成冰的情境,炎熱夏日,水潑灑在地面后快速邊干的情境,將冰箱內冷飲取出,飲品包裝散發大量白氣的情境。上述情境均為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范圍。從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包含的科學指揮,分析水的變化。最終,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結合自身認知探究內在知識內容。
結論:總而言之,初中科學教師應明確問題化教學的基本內涵以及教學價值。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深層剖析問題化教學。堅持以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為問題設置原則,結合學生實際學情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問題。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結合日常生活,積極構建問題情境。最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成學科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葉玲君.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認識[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6):159.
[2]潘愛英.淺談初中科學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5(35): 158.
[3]樓灝.淺議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