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鳳
摘要:隨著新課改在教學課堂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的進步,閱讀教學逐漸受到了語文教師們的重視。而當今如何使得閱讀教學的效率變得更高則成為了眾多教育專家與教師們值得去研究的問題。筆者憑借多年來在一線從事教育工作的豐富經驗,在此特別對朗讀訓練這一教學方法做出了一番分析,希望能夠給同行們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朗讀訓練;小學語文教育;閱讀教學
引言: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個年級都需要加強朗讀在閱讀教育中的重視。”由此可以看出,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基本功,也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利于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鍛煉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與目的之一。而面對小學生這一群體,提升其基本的閱讀能力更為關鍵,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學習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而朗讀正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特征表現。由此不難看出,如果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能夠有加強朗讀訓練的力度,將會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愛說話、能說話、善于說話的優點。在朗讀中逐漸理解字詞的意義,并掌握遣詞造句的方法,不知不覺中就能夠有效地積累語言采蓮,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1]。如此,學生也就能夠掌握語言表達技巧。
2.加深學生對文本閱讀內容的理解
中華語言的奧妙無窮,一詞一句之間都彰顯著作者對于事物的認知程度與自身思想內涵的表達。因此,有時候我們很難通過文字作品深入了解到其中的內涵,而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的難度更是巨大。很多教師在講解課文中都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他們對文本中某一句話或者某一個段落反復解釋,但學生們總是無法真正理解其含義,對文本的內容產生誤解,而教師也很難矯正。這是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興趣的缺失等問題使得自己沒有辦法真正跟著老師的思維走,沒有將自己代入至文字的世界當中,自然就沒有辦法更好地理解課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改變教學思路,不再以內容的講解環節為主體,而選擇讓學生們自己去嘗試著朗讀課文,由此通過學生與課文的互動,投入自己的感情,將有效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另外,教師從旁輔助,教到學生如何控制適當的朗讀音量,斷句的方式,通過朗讀這一教學形式,學生們的口、耳、眼、腦等各個器官實現了互動,此時他們的專注程度將會大大增加,想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更好的去掌握知識吧。而從長期看來,學生的理解能力也將會大幅度提升。
3.深度培養學生的情感、品德與價值體系
相比于默讀這一形式,朗讀顯然能夠讓學生更加主觀地投入感情。而現在的教育已經不只是培養出高智商的人才,更為重要的是對心性、品質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而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對待小學生這一群體我們更是需要懷著這樣一種態度。而朗讀訓練的一個優勢就在于能夠有效發揮學生自己的情感投入。試想,學生們在朗讀中,根據文字的表述方式而改變朗讀時的斷句方式與音量大小,對于主人公的情感起伏豈不會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在深情并茂的朗讀中,他們感受到藝術的美、文化的美、社會的美以及情感共同的人類之美[2]。
二、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科學朗讀
新課改要求教師重新審視教學課堂中師生間的地位平衡,因此,我們常常說現在的課堂主要依賴于學生,如果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學效果可以預見到肯定不會很好[3]。這話雖然不假,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中就無法發揮出重要作用。相反,在小學教學中,由于孩子們的年齡偏小、他們很難有足夠的自制力,如果對其放任,不僅教學效果不好,甚至會助長其懶惰的情緒。而語文閱讀課堂講究的是對文本正確的理解,如果確少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勢必會產生很多錯誤的思想與看法。由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把握分寸,在必要時對學生們做出正確地引導。比如說,教師可以采用泛讀的形式來指導孩子們如何正確完成朗讀訓練。在泛讀的過程當中,學生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深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并聯系上下文對于課文擁有一個較為全面充分的了解。通過觀察,筆者發現這種教學方法對于那些具有豐富感情含義的課文講解有著天然的優勢。比如在《生命.生命》這一課當中,由于文章感情太過熾烈,如果單由學生們自行掌握朗讀力度,很難實現對文章那種蕩氣回腸的氣勢做出充分地詮釋。此時教師就需要通過販毒讓學生們切實體驗到最為恰當的情感投入,從而準確了解文章內涵,并掌握相關技巧與知識。當然,教師在做出引導之時,需要注意不可讓泛讀而取代了學生朗讀的主體地位。
2.尊重學生的個性朗讀,保證有充足的朗讀時間
俗話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零一個哈姆雷特[4]。這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對于文本閱讀的理解角度與理解深度都不一樣,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們往往只遵循教材或者工具書中那唯一的標準答案,而忽視了學生更為多樣而獨特的認知視角。小學時期正屬于創新思維較為豐富的階段,這個時候教師更應當尊重他們的個性思考,并在朗讀當中所體現出來。實際上,很多課堂當中一方面朗讀形式的單一化程度較為嚴重,另一方面由于課堂時間緊張而使得學生們沒有時間思考如何將自己對文章的感悟轉化為朗讀技巧的把控。在諸多限制之下,學生的個性化朗讀根本無法實現。所以,筆者建議,語文教師們可以采取課前布置閱讀任務讓孩子們提前去了解課文內容,在課堂上留下足夠的時間盡量讓每一個同學都有機會完成自己的個性朗讀意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們切不可打擊學生、應以新課改的要求為原則、從內心真正將學生們作為教學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由發揮,在保證基本正確的閱讀軌道完成課堂中的朗讀訓練任務。筆者以自身的教學經歷作為例子對上述過程做出闡述,在學習《游西山村》這一課當中,有一個孩子不認同我對這首古詩的講解。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認為其中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指作者有此經歷而帶來的無奈的心情,因此朗讀時選擇采取較為低落的語氣。筆者當時沒有立即去否定這種想法,而是與他們一起對課文進行重新地審視,后來發現,學生說的也不無道理,的確是存在這么一種可能。通過交流,最終與學生們達成了共識,認為這種情況的概率較小,但確有可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多用傳統的解釋方案,在這種尊重學生思維、共同學習的氛圍下,那個孩子也很容易地接受了我的說法。總之,學生產生了分歧,這其實是一種好事,起碼證明自己也在認真思考,我們需要尊重其想法,并以在輕松的氛圍下找出最為正確的答案。
三、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朗讀教育能夠切實適應新課改的發展需求,并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筆者也相信,通過朗讀這一教學方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也會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1]王文光.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4):50-50.
[2]張宜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09-[2]109.
[3]陳利娥.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讀與寫,2017,14(2).
[4]姜鳳梅.淺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加強朗讀訓練[J].速讀旬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