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色彩對于人的生理、心理所產生的作用及其信息傳達功能,賦予了它“功能色彩”的意義。色彩的功能與產品的功能是不矛盾的,適配的色彩機制能成功融入產品的形態與結構,并使其產品功能臻于完美。
設計師在做配色設計時應根據產品的具體情況體現出“標準色與安全色”、“保護與掩護功能”、“能見度與注目性”等一些色彩基本的功能原則。
一、“標準色”與“安全色”
“標準色”指人們為了便利工作和生活而預設的一系列統一的用色體系,在盡可能的條件下均應遵循并可永久使用。比如,為了讓化工廠里的操作人員更容易識別粗細不一、錯綜復雜的管道設備,便由管道系統的標準色來標志管道內的物質,以免發生危險。
色彩比文字更便于記憶,某種程度上它還具備了律法的意義。為了控制交通安全,國際照明委員會推薦遠距離信號用色為紅、綠、黃(或白)三色。“紅燈停、綠燈走”成了最簡單的執法色彩。
“安全色”指表示各種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的色彩標準。
如同數字對于人類的意義一樣,安全色已成為國際通用的色彩視覺語言,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人們根據色彩能給人的視覺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這一特點,可設置合乎自己環境的色彩系統和空間。比如,美國自“9·11”恐怖襲擊后建立了一套“五級國家威脅預警系統”,分別以綠、藍、黃、橙、紅五種顏色,代表從低到高的五種危險程度。
二、保護與掩護功能
色彩的“保護功能”指可利用色彩的不同特性以及各種工藝對產品起到保護作用。比如,采用熱噴涂工藝可將鋅、鋁及其合金絲噴涂到鋼鐵構件表面形成金屬覆蓋層,可長期保護工業大氣區、海洋等嚴酷腐蝕環境中的鋼鐵構造物。
有些材料可運用染色工藝直接達到保護的目的。比如,從保護眼睛的角度,選黃色或帶琥珀色鏡片的太陽鏡最合適;在食品保護方面,黃褐色具有良好的光保護性。棕色和綠色玻璃酒瓶可保證啤酒不被曝光而變質。
色彩的“掩護功能”不同于其保護功能,它是一種光學上的掩飾,一種偽裝,最常見于國防、軍工等領域的產品設備。比如,“迷彩服”是一種利用顏色色塊使士兵形體融于背景色的偽裝性軍服,各種軍用車輛、大炮、飛機等軍用器材裝備上也普遍涂上了迷彩。
不管是明亮色還是灰色,只要運用得當就不會造成麻煩和意外。比如,在食品加工環境和設備的配色設計中,淺顏色及高明度顏色運用較多,以此減少贓物產生的機會。在日常用品的配色設計中,適度灰色的運用能隱藏一些小瑕疵和劃痕,這也是一種掩護作用。
三、能見度與注目性
“能見度”指眼睛捕捉外界物體所能達到的距離長短或面積大小的程度。
色彩的能見度和底色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當黑色為背景時,黃色的能見度最高;而當白色為背景時,黃色的能見度就是最低的。
純色比起一些淺色、間色和環境色,都有較大的能見度;明度、純度都較高的色彩及暖色的能見度較高;將淺色、灰色、暗色等能見度低的色彩與能見度高的色彩適當搭配會出現非常好的視覺效果。
“注目性”指色彩影響視覺的強弱程度。和色彩的能見度一樣,其注目性和它底色的關系也非常緊密。
比如,當背景為白色時,紅色最顯眼,以下依次為橙、黃等色。若背景為黑色或灰色則黃色最引人注目,以下依次為橙、紅等色。但是,如果將背景由黑色向白色過渡,注目性中等以上的色彩順序就會有某種程度的換位,而注目性低的色彩則幾乎不變。可見色彩的注目性不太受背景明度對比的影響,這就是它與能見度的區別所在。
黃色是白晝中能見度最高的色彩,識別性也最強;白色和藍色的能見度雖高但缺乏視覺趣味和識別性,尤其是白色難以被發現和記憶;通常紅色既有很高的能見度又有較好的識別性,所以在琳瑯滿目的超市貨架上,紅色一般會顯得特別搶眼。
在排版印刷中,文字的可讀性與文字的排列形式、空間安排、字體大小等有關,和所用紙張的色彩、紋理等的設計也有很大關系。
四、人機界面的色彩
“人機界面”,指人和產品、系統之間相互施加影響的區域,是人與產品之間傳遞、交換信息的媒介。它的內涵極為廣泛,反映著人與物之間的關系。
如同一件產品、一棟建筑,帶給人的不僅有材料的質感和使用的功能,同時也包含著對傳統思考、文化理喻、科學觀念的認知。因而人機界面又是一個不同學科共同參與的復雜工程,認知心理學、設計學、語言學在此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人性化的界面色彩能使操作人員提高安全感、準確度和工作效率,身心舒暢且不易產生疲勞。
五、宜人的色彩環境
色彩通過人的感知產生相對應的心理影響,左右著人對其空間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著人的行為。和諧的色彩能給人帶來親切、愉快的感受。
比如,室內配色設計對人的情緒狀態能產生重大影響:優雅的色調能給人帶來愉悅、寧靜、祥和的心境,而粗俗的色彩搭配則容易使人產生浮躁、易怒、緊張的情緒。
因此,設計師除了能使人們感受道產品造型、材料、色彩等各方面的人文價值,更應深入了解色彩環境對人的心理、生理和工作效率的影響,這對于創造宜人的色彩環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