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清
摘要:白銀市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的貢獻,但目前因為不適應經濟新常態,加之自身存在的劣勢,白銀中小企業經營出現困境,情況不容樂觀,過去傳統運營模式和生產方式下制造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小,加速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勢在必行。本文主要探尋白銀市中小企業實現科技創新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策略
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 白銀市的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對白銀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經濟新常態的到來及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受原材料成本增加、勞動力成本提高、市場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企業日常運營成本提高,利率空間受到擠壓,中小企業的發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此同時,經濟新常態也給中小企業帶來了一次科技創新的契機。
一、白銀市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白銀中小型企業在經濟發展中是一支不可忽視的主力軍。因為具有“小、靈、快”的優勢,所以能夠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在擴大就業、活躍市場、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著獨特功能,是推動全市經濟高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作為一個特殊的企業群體,因為技術創新優勢、分工優勢、市場活力、較小的金融風險以及它們所創造的巨大的國民財富和就業機會越加顯示出其發展的重要性。
二、白銀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原因
所謂企業科技創新就是企業為了動態適應外部環境或內部條件的變化,或為了利用潛在的機會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也是由于中小企業陷入困境,它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和新的水平的過程。白銀市科技創新的目的就是不斷為企業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以維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小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主要原因為:
(一)新常態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經濟新常態對企業轉型升級的影響是深遠的,對白銀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經濟新常態導致了經濟增速放緩、增長點發生變化,增長質量需要提升。傳統行業發展遇瓶頸,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再加上企創新動力不足使得白銀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部分單純性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將喪失勞動力成本優勢,一批質量不上檔次、管理粗放、經營混亂的中小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二)中小企業自身原因
第一、相對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相對扁平化,所有者往往又是經營者,決策缺乏組織化,所有者在經營決策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具有決定性的,雖然決策效率較高,但無法保證連續決策水平的正確性和穩定性。
第二、在很多行業,由于大企業產業鏈的延伸,往往把發展的觸角伸向相關,協作配套領域的中小企業,要么擠壓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要么通過兼并把中小企業納入自己的企業。加上中小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又具有趨同性,使得相互之間的競爭十分慘烈,常常是一窩蜂擁入一個市場空間,造成惡性競爭,最終使眾多中小企業入不敷出,走向消亡。
第三、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中小企業通常處于行業末端,生存空間狹小,生存環境惡劣,生存壓力遠大于大企業。面對這種情況,不少中小企業由于轉換失誤導致企業倒閉。
三、新常態下白銀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具體策略
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不能盲目,要看清自身優勢,審時度勢的扭轉當前不利的形勢。白銀市中小企業能否在新常態的影響下,把握住轉型升級的契機,關鍵在于中小企業能否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做好戰略轉換,并且依靠政府和社會的幫助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一)創造學習氛圍和創新制度建設
創新的起點在于學習,創新的能力來自學習。無論個人還是組織,都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新知識,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提升創新能力。而學習型企業的競爭優勢就在于它具有比競爭對手更強的學習能力,因此,白銀市中小企業必須在企業內部創造一種學習的氛圍,做到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持續學習。在此基礎上,鼓勵創新與冒險,寬容失敗并有制度保證。中小企業要善于向先進企業學習,取長補短,在發展中少走彎路,減少自主創新的風險成本。學習更要結合本企業實際,在學習基礎上創新,不能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否則會水土不服。中小企業要通過制度創新,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制度與激勵機制,包括科學決策機制、經營管理機制、資本運作機制、人才激勵機制。創新制度建設尤其要尊重人才,尊重個性,尊重人的創造力,不能以追求共性為由搞一言堂。民營企業要改變家族管理中的“任人唯親”現象,大力引進、使用和儲備人才,建立有利于創新的人才管理制度。
(二)堅持自主研發和創新
國內外的經驗教訓一再表明,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單靠技術引進,沒有自主創新能力,永遠擺脫不了技術落后、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只有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因此,白銀市中小企業要有緊迫感,努力增加對自主創新的投入,促進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尤其面對新常態的挑戰,我市中小企業要未雨綢繆,再困難也要保持一定的研發投入,堅持自主研發和創新,當然,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太大的投入和跳躍或不可能,但要把注意力逐步從維持低端生存轉到創新和尋求差異上來,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新價值創造能力。企業向市場推出新的產品或服務時,即使只對現有產品或服務作了一點微小的改進,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區別于他人,也會引起消費者的關注。海爾公司在國際主流市場的美國,設計了700升容積的大冰箱,有一個抽屜能放下一只完整的火雞,很方便用戶過感恩節,受到美國消費者的歡迎;寧波長城精工實業有限公司在普通卷尺上加了個電機,廣交會上德國人一次訂購了3萬個。
(三)實施政策保護與扶持
中小企業在新常態下更需要政府保護和扶持。目前,白銀政府對中小企業應對經濟新常態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但往往是普惠,政府應該對注重轉型和創新的中小企業予以重點扶持,通過創新體制和制度來調動中小企業轉型創新的積極性。波特指出,一個企業的研發活力充沛與否,關鍵在于政府如何給企業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快速的創新和進步的產業環境。企業家都有創新的本能,但他們的創新能力卻可能因過高的稅收、過多的干預、過繁雜的規則、過低的行政效率,而被引導到尋租或其他非生產性活動上去。企業研發投入的增長最終依賴的是公平的法規和制度,包括“有效的法律制度,強有力的競爭立法,以及支持安全而可靠的金融體系的規章制度”等。公平競爭的制度性障礙一旦被去除,轉型創新就必然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武器。諾斯進一步指出:“改進技術的持續努力只有通過提高私人收益率才會出現。”因此,建立一個能持續激勵創新的知識產權制度尤為重要。政府采購要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納入優先目錄,通過政府采購的示范作用,影響國民認識和行為,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政府也要采取積極的扶持政策,引導有條件的中小企業逐步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開發模式。并且不失時機地選擇具有優勢的產業領域,鼓勵和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創新,以占領高新技術的某些制高點。此外,建立健全以滿足中小企業轉型創新需求為目標、以中小企業轉型創新服務機構為主體,各類社會服務機構廣泛參與、協同配合的中小企業轉型創新支持服務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在信息交流、技術咨詢、創業輔導、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優勢,為中小企業轉型創新提供高效服務。
四、結論
在經濟新常態下, 白銀市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有利于白銀經濟的發展,增加企業的生存能力,有利于企業度過難關。本文的研究希望對白銀中小企業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向專、新、特、精方向發展,實施節能減排戰略,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走品牌發展道路,最終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馬曉暉,如何加快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J].政策瞭望, 2009(03): 31-33.
[2]毛箭,鄭輝昌.淺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路徑分析[J].消費導刊, 2008 (2): 225.
[3]施杏蘭.產業結構升級與轉型:中小企業提高獲貸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九江個案[J].武漢金融, 2009 (1): 64-66.
[4]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 2002年版,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