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在眾多的波普藝術家中是最具有影像和代表性的。他是美國波普藝術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和發起人。他突破了藝術家的絕對原創性規則,他通過將曰常生活中人們常見的形象的放大和突出,以及有波常理的處理,來表現一種“生活即藝術”的大眾化藝術理念。那種千篇一律的印刷、復制正是他所表現的。
安迪·沃霍爾突破傳統,求新求變,多開創、少追求。他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懂得掌握先機。打破了傳統手工藝品與批量生產、達達藝術和極少藝術、繪畫與攝影、畫布與膠卷的界限。不斷重復技法表現的作品最為多見。他堅持將藝術與商業化緊密結合的藝術理念。他摧毀了 “藝術”形象的等級制度,取消了規定“藝術”的專橫界限,他溝通了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兩種藝術。他有一種直覺,能從數百萬大眾傳媒遞送的照片和圖像中,找出他所要的那一張繪畫原型。在制作完成后,以此表達對機械刻板的現代生活的客觀評價。經營理念,使得安迪·沃霍爾企業成為全球性的企業,作品不斷推陳出新有著巨大的現實價值和特殊意義。
波普藝術誕生在西方工業化、商品化高度發展的年代,戰后西方經濟的繁榮與發展與大眾文化的興起為波普藝術提供了發展的空間。藝術家們越來越關注現代都市化的生活方式,他們推崇消費主義,崇尚物質。波普藝術在藝術史上之所以占有重要地位,緣于其開創了藝術與生活的對話,波普藝術對大眾生潔的改變采取了勇于接受、積極拓展的態度,它用一種大融合的態度去理解生活、解釋生活、復制生活、升華生活,打破了 “為藝術而藝術”的狹隱觀念,擴大了藝術本身的空間,并且利用先進的科技傳播手段,確保傳播速度的高效性。與此相似,現代商業版畫藝術在觀念和風格上的變化也與整個時代的變遷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它源于生活,并且把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融合,體現出時代的文化特征。現代攝影藝術堅持關注并服務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努力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波普藝術與現代攝影藝術都認為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
在表現題材和內容上,波普藝術和商業攝影藝術十分相似。在現代商業攝影藝術中,最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是對現實形象的借用,并在客觀物質實在的形態基礎之上構思和拍攝作品,通過對日常用品、人物形象,或者某件藝術作品的借用和再創造,讓平凡的事物煥發出新的光彩,這種手法的利用使商業攝影作品能夠更好的傳遞信息、吸引受眾。商業攝影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存在的,這就決定了商業攝影作品的內容要具有社會性和大眾傳播性,并且能夠充分地體現廣泛 大眾生活。這也正是波普藝術所遵循的準則,波普藝術也可稱為是一種影像藝術。因此,從題材的選擇和內容的表現上看,波普藝術和現代商業攝影藝術二者是相通的。
波普藝術最顯著特征就是色彩明艷,極具形式感。波普藝術家喜愛用明亮、艷麗的色彩、繁復的排列來進行創作,強烈的視覺感受與通俗的表現內容體現了波普藝術的形式美感。作為一種藝術風格,波普藝術與現代商業攝影藝術在色彩、結構、制作方式等形式技法的運用上具有一致性。安迪·沃霍爾對于色彩的運用是極為嚴謹的,那些看似隨意粗礦的大塊面涂抹,實際是他精心調配的。“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裝飾性。與華麗的貴族化裝飾色彩不同,安迪·沃霍爾更傾向于用強烈而明快的色彩組合傳達商業社會中工業化的粗糙質感和大眾趣味。” 一件完美的商業攝影作品,不僅要滿足功能性的物質需求,同時還要兼顧它的形式美感。
從制作途徑上比較,波普藝術與現代商業攝影藝術的關聯依然存在。安迪·沃霍爾表達藝術觀念的方式,擴展了商業攝影藝術的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法,他的藝術取向極具創造性,這使得商業攝影作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精英化的作品,它也可以如此親切地展現著大眾的生活,并且充滿了感官樂趣和形式美感。
攝影具有明確的可復制的特性,使它從出現的伊始便飽受了非藝術性的質疑。但隨著攝影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于攝影的復制特性也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并認為這一特性實際上是先前人類的視覺文化夢想得以全面實現的最為突出的表現。更多的研究者開始將可復制性的攝影與社會化的政治理想聯系在了一起。尤其到了以波普藝術為 端的后現代主義藝術時期,通過一種各個種類之間界限的混亂而達到攪亂整個結構的目的的解構式的藝術理念已成為藝術家們的共識。安迪?沃霍爾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為一臺機器”。可以看出,機械化的精確復制特性己經被作為后現代主義的特征之一。照相機的機械性能直接促成其復制形象的精確性要遠高于銅版畫、雕刻等先前的視覺形象復制方式,這一特性被波普藝術家們作為“拒絕個人風格觀念”的有力媒介而在作品中加以了最為廣泛的運用,同時它也讓波普藝術中的色彩表現呈現出了自身獨特 樣貌,即單色影像的彩色重復。
作者簡介:張濤(1994.06-),男,漢族,籍貫:山東濟南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藝術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研究方向: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