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玲
【摘 要】按照國務院公立醫院改革的總體要求,在2012年,我國有300多個縣級公立醫院開始實行藥品零差價政策,截止2017年9月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價政策,可以通過政府補償和調整服務費用的方式,彌補造成的經濟損失,但是由于補償與調整制度是不配套的,每個試點醫院的調整服務費用方案是不統一的,補償機制也不能落實到位,所以公立醫院的經濟運行模式出現較大的改變。本文對藥品零差價政策對公立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與對策進行仔細的分析,促進醫院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藥品;零差價政策;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對策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2009 年 3 月 17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系列建議和方案。新醫改以公立醫院的運行體制改革為重點,主張公立醫院發揚其公立的特征,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基礎上,加強服務及護理環節,全方位、有重點地、多層次地落實對藥品價格的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但可以實現醫藥分開,更會取消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從而公立醫院的收入將會呈現出大幅度的向下趨勢并成為無法彌補的缺口;新的醫藥機制將會提升醫護人員的責任感并有效減少他們對額外醫藥提成的依賴和依附感;新醫改還強調服務與技術雙向提升,如何做好成本、技術與服務、質量三者有機統一,對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一、藥品零差價政策對公立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
(一)增加經濟壓力
在公立醫院中,實行藥品零差價政策后,其收入項目失去主要的經濟來源,在很大程度上,加大資金的壓力。突出表現在資金流方面,作為公立醫院,需要購買許多藥品,確保庫存藥品的數量,保證臨床治療,所以需要大量的費用。對于一些已經占用的資金,也不能產生任何的收益。同時,公立醫院每天需要提供各個科室的運行資金和醫務人員的工資,這樣對醫院現金流的穩定運作產生較大的壓力。
(二)增加其他方面的費用
據了解,許多公立醫院在藥品方面實行零差價政策時,增設和提高其它項目的費用,比如:手術費、護理費、診查費以及床位費等等,在某種意義上,這些增加的費用可以給公立醫院帶來一定的補償,從而有效緩解醫院的經濟壓力,但多數醫院補償是不到位的。
二、公立醫院對藥品零差價政策對經濟運行影響的對策
(一)不斷提高財務管理能力
在實行藥品零差價政策的背景下,醫院想要得到穩定的發展,必須要積極開展各項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強化財務約束方式,完善預算管理體系,盡可能避免出現浪費資源的情況。首先,作為醫院,必須要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可以從其它的醫院邀請優秀的人才來醫院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以便于吸取別人的工作經驗;也可以安排本院的財務人員去專業的培訓機構進行學習,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技巧;其次,醫院需要提高財務成本的管理質量,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內部制度,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利用傳播媒體建立正確的輿論,降低患者對醫院改革的期待值
我國醫療改革是一項相對復雜、系統的工程,不是一日可以完成的,而是經過長期積累形成的。在醫療改革中,藥品零差價政策只是其中一部分,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關的,社會各行各業的人都在密切關注。相對于歐美國家的發展程度而言,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然處于社會發展初期。這種現狀決定在該階段,醫療改革的重點是解決最基本的醫療問題。但是有些傳播媒體宣傳公立醫院“公益性”的時候,并沒有準確把握度,而是過度夸張的表揚,導致許多人民群眾對醫療改革中藥品零差價政策有著較高的期待值,但是該期待值并不符合現實情況。從人民群眾的角度來看,每年只需要繳納極少的費用,就可以得到與企業職工相同的報銷標準,這種想法是相當超前的,和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
(三)準確抓住醫院服務費用的平衡點
相關部門制定《全面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2012版》,修改后的服務目錄數量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類。之所以進行改革,主要原因在于可以充分體現醫療人員的勞務價值,比如:手術費、治療費、以及護理費等等,使得醫療人員可以獲得應有的勞動回報。當前,許多公立醫院的診療費用是普遍不高的,并沒有體現醫療人員的勞動力成本,甚至少數醫院已經出現虧本的局面。因此,作為公立醫院,必須要積極尋找到服務費用的平衡點,不僅不會因增加費用影響患者就診,而且不能增加政府控制物價指數的難度,確保所有醫療人員的勞動價值可以得到提高,促進公立醫院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
1、強化醫院管理制度
引導醫生在服務、技術和質量方面獲得回報,改變傳統的以藥養醫模式,逐漸將以醫養醫替代以藥養醫。進一步規范診療行為,加強臨床路徑、藥品、耗材應用管理,治理整頓不合理用藥、不合理檢查,嚴格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強化質量安全管理。加快床位周轉,持續縮短平均住院日,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2、嚴格績效考核制度
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及時將績效考核的內容進行調整,突出崗位合理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范、技術能力、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建立獎懲制度,以平均住院日、藥占比(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之比)、材占比(百元醫療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臨床路徑入徑率、患者的滿意度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考核結果每月進行通報排名,對完成好的科室給予獎勵,完成不好的給予批評,并由科主任寫出書面分析報告,與當月績效工資掛鉤,與年度評先評優資格掛鉤,與個人職稱晉升掛鉤。
嚴格成本控制制度,降低藥品耗材費用。
公立醫院所有藥品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采購。開展直接掛網采購藥品議價工作,落實帶量采購、量價掛鉤,成交價格不得高于全省平均價格。逐步推行“兩票”制(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醫院與藥品生產企業直接結算藥品貨款、藥品生產企業與配送企業結算配送費用,壓縮中間環節,降低虛高價格。
(五)不斷強化財務成本預算管理
醫院財務成本預算的主要原則是經濟適用。與其他的行業相比,醫院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涉及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崗位和科室之間,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是相當密切的。醫院需要健全財務成本預算體系,沉著冷靜面對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影響。首先,編制科室成本預算。醫院各科室根據自身特性和當年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認真的分析,科學合理的制定出科室成本預算,只要這份預算得到醫院財務管理部門的批準,就可以按照該預算開展各項工作。其次,醫院財務管理部門在批準的科室成本預算的基礎上,結合醫院的發展規劃,制定出醫院的整體成本預算,報醫院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批準執行。在當年的業務活動中嚴格執行預算,做到有預算可開支,無預算不開支,并且定期安排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強化成本預算管理。
(六)不斷完善績效分配獎勵制度
公立醫院實施藥品零差價政策之后,醫院現有的發展模式出現變化。對于醫院而言,原有的分配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新政策的實際需求。因此,醫院必須進行績效分配體制改革,改變以往以收支為基礎以收入為導向的績效激勵分配機制,建立以工作效率、工作數量、技術難度、風險程度、服務質量為前提的績效分配體制,引入R BR VS評價方式,鼓勵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高效低耗,積極引導醫生用全面優質的服務吸引更多的患者,不斷提升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結語
全面推行藥品零差價政策后,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不僅醫院財務收入大幅度減少,而且增加其它項目的費用,面對這種情況,公立醫院必須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應對。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預算體制,強化醫院各項管理制度,促進公立醫院可持續穩定發展。
(許昌市中心醫院,河南 許昌 461000)
參考文獻:
[1]許昌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試行)2017(07).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指導意見 2017 (06).
[3]薛笑塵 劉輝 總額預付制度下加強醫院往來款管理對策 中國衛生經濟,2015,34,(05).
[4]李冬美,馬愛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零差率政策的實施現狀分析[J].中國執業藥師,基本藥物觀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