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平
【摘 要】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從鄭州市建設農產品智慧市場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出來的問題,對鄭州市農產品智慧市場的建設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智慧市場;SWOT分析;對策
SWOT分析法對于鄭州智慧市場的建設可以進行有效的評估,通過對內部、外部因素的分析,能夠更直觀的看出鄭州建設農產品智慧市場存在問題,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建設對策。
一、鄭州農產品智慧市場優勢(Strength)和劣勢(Weakness)分析
(一)優勢(Strength)分析
1、地理優勢。鄭州處在東經110。21′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鄭州擁有著在中國板塊中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稱為重要的樞紐中心,并且隨著“米”字型鐵路的建設成功,交通貫穿了中國的大江南北。鄭州農業比較發達、人口眾多,且人員流動小,穩定性比較強,能有力于促進鄭州的農業發展。
此外2016年8月31日,河南被設立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為“河南自貿區”或者“河南自由貿易區”,按照對鄭州自由貿易的規劃,將以鄭州為中心,洛陽、開封為輔,總面積達到140.24平方公里,僅鄭州就有81.9平方公里。
2、商品優勢。鄭州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是一個有利于種植玉米、小麥、大豆等農產品的地區,同時也是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面對大量的人員的食品供應,鄭州的農產品智慧市場有非常大的市場需求。
3、政策優勢。“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國際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競爭,誰動作快,誰就能搶占先機,掌控制高點和主動權 ;誰動作慢,誰就會丟失機會,被別人甩在后邊”。“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我國農業應該走現代化的道路,需要提高農業技術設備以及信息化的水平,從而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二)劣勢(Weakness)分析
1、質量安全難以保證。一方面: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人民對生活物質需求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因此農產品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由于農產品存在地區性、季節性等因素的限制,無法對市場需求及時供應,導致農產品使用催熟劑及農藥的過量使用,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安全問題。
另一方面:農貿市場在進貨上沒有明文規定的標準規范渠道。此外近幾年不斷發生的“問題豬肉”、“問題牛肉”等事件的產生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此導致大量的客戶不斷的流失。
2、農貿市場秩序混亂。農貿市場急需一個秩序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秩序有利于農貿市場的發展,并且良好的秩序環境能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而現在的農貿市場秩序混亂,街攤小販隨便停車擺攤,尤其是在農貿市場購物高峰期,嚴重阻礙正常交通。由于為了方便人群采購和促進市場發展,農貿市場的建設一般選址在人民居住地區,現在市場內的商販總是隨意的叫賣,還有混亂的交通造成的汽笛聲都嚴重的影響了農貿市場周圍的居民的正常生活。
3、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鄭州農貿市場的建設大多是改革開放時期完成的,設施設備多半與現今的社會生活脫鉤。由于建設時期為了城市的發展需要,很多市場沒有相應的停車場,導致現在市場內外到處都是機動車,亂停亂放現象及其嚴重,經常會造成道路擁堵,嚴重影響了市場的正常運作秩序。并且沒有建設排水溝和垃圾回收站,導致道路上污水和腐爛的農產品隨意潑灑和堆積,環境衛生特別差,給出行的人帶來諸多不便。
4、租賃價格相對較高。鄭州作為中國內地樞紐中心,房價更是逐年增長,也導致了市場租賃價格的不斷提高。而商販為了盈利也大多采取最直接的方法——提高農產品價格,有的市場因租戶變少導致市場搬遷和轉型。
二、鄭州農產品智慧市場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分析
(一)機會(Opportunity)分析
1、穩定的消費群體。一方面:便宜經濟的商品是自古至今購物者所極力追捧的選擇。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農產品的價格問題,然而農產品市場也是消費者首先會考慮的場所。另一方面:每個人每天都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物質,而且這些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則是來自于農產品,因此農產品在我們生活中占有極大的分量,于是農產品在銷售方面具有穩定的銷費群體。
2、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者對農產品的“生、鮮、活”等特性,更傾向于其新鮮程度,農產品價格較低、種類豐富多樣,因此消費者更加喜歡那些剛剛宰殺,剛進行加工以及鮮活的產品。所以農貿市場是消費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能滿足多元化的需求的場所,此外農貿市場還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而且在結算方面更加便捷,消費者可以進行討價還價等多方面的優勢,這些優勢的確是一般集市無法超越的。
3、市場管理機制的完善。面對如今的農貿市場很多不規范的管理制度,鄭州市按照國家要求規定要使“當屬地+政府+部門+業主”等機構相互監督,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并且這一規定能否正常運轉,還要在于與人民群眾直接接觸的市場機構。所以農產品市場要加強自身軟、硬件建設且制定智慧化的內部管理制度才能對農產品智慧市場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二)威脅Threat分析
1、逐漸提高的生活質量意識。對農產品的購買會考慮產品產地、購物環境、衛生情況等方面的因素。這種情況的出現,對新生的農產品智慧市場都是嚴峻的考驗。農產品智慧市場內無人化操作和無紙化辦公,比較干凈和衛生。但農產品智慧市場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失誤和犯錯。這也對我們的工作人員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和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
2、“農改超” 政策的壓力。21世紀以來政府對農產品市場已經與超市進行轉換提供了較大的平臺支持,全國各地也極力推廣“農改超”的政策。農產品智慧市場的形成,讓超市也向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轉變,超市依然會成為市場的最直接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3、農產品銷售的市場變化。面對物品齊全的超市,人民大多會選擇去超市購物,這也導致很多農貿市場的客源流失。超市一般進貨都是與農產品生產商直接通過訂單采購的模式,而農產品生產商也偏愛這種銷售模式。這一銷售模式避免了農產品生產商沒有銷售渠道,有效的推動了農產品專業化經營,提高了農產品生產商的收入。在此之前農產品生產商只能考自己的直覺和盲目從眾的種植方式再而農貿市場的銷售大多屬于個體戶經營,很難產生規模效益,農產品生產商的收入極其的不穩定。
三、鄭州農產品智慧市場建設對策
(一)完善智慧市場的組織化建設
建設完善的智慧市場組織,要對農產品的運輸、倉儲、銷售場所、銷售渠道、售賣地域、售后服務及流通環節等工作, 應全過程、全方位、全員性給予關注、支持和配套, 努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實現專業化、規?;?, 努力縮短流程、縮短交易時間, 降低交易成本, 特別是優先支持鮮活農產品的運輸、儲存, 盡快建立全程跟蹤服務、監護的工商運營機制, 實現農戶與市場、農戶與產業、產業與市場的直接連接,達到促進產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組織化的建設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場工作人員的有效執行力。
(二)培養專業的農產品智慧物流人才
培養和挖掘具有專業素養的高級物流人才,是現今社會最大的問題。河南作為人口大省,大力加強智力投資是中部崛起的必經之路。然而發展智慧市場首先要實現的是市場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機械化。市場應組織聯盟邀請物流知識人才進行物流前沿交流會,積極學習前沿的信息技術,并選派員工出國進修,學習國外的高新物流技術,推動鄭州智慧市場的發展。
(三)加強農產品智慧市場信息平臺建設
智慧市場信息平臺是溝通市場活動個環節的橋梁,其借助集成化技術,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及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各層次的市場信息進行整合,實現供應鏈結構和市場布局的優化,實現市場運作和服務質量的管理控制。
建設“政府部門+菜販+市場管理方+消費者”四合一的管理平臺系統,將蔬菜生產、市場分布以及價格走勢通過相應的平臺進行公示,消除消費者在蔬菜價格迅猛上漲的恐懼心理。平臺系統在四方組織者面前全部采用公開化、透明化政策,讓購物更輕松,讓管理更方便,讓買賣更直接。
(四)加強市場監管,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
加強法制宣傳,引導和督促企業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法規,依法誠信經營加強農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監督檢查
(鄭州財經學院,河南 鄭州450000)
參考文獻:
[1]王小蘭.農村電商平臺與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模式淺析[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7(05).
[2]常俊芳.濮陽市農貿市場發展的對策與建議[J].北方經貿,2016(05).
[3]鄭州市《農貿市場規劃建設實施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www.henan.gov.cn.2016年07月15日
基金項目: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智慧市場發展研究-2017B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