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昆 楊曉紅
【摘 要】目的:對鼻內鏡下電凝止血在頑固性鼻出血中的應用效果探究。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4例頑固性鼻出血患者,并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填充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鼻內鏡下電凝止血治療,并對兩組患者的出血量、止血時間、鼻通氣時間、鼻腔粘膜恢復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復發率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出血量、止血時間、鼻通氣時間以及鼻腔粘膜恢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7.4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9.62%(P<0.05);觀察組患者復發率3.7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9.63%(P<0.05)。結論:鼻內鏡下電凝止血在頑固性鼻出血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復發率較低。
【關鍵詞】頑固性鼻出血;鼻內鏡;電凝止血;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6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頑固性鼻出血在臨床上也叫做難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見的一種急重癥,主要表現為出血量較多,病情很容易反復發作,出血點確定困難[1]。傳統的填塞方法對頑固性鼻出血的治療效果不佳,對出血點不能有效確定,且病情很容易反復發作,對鼻黏膜很容易造成損傷。伴隨我國醫療技術的發展,鼻內鏡下電凝止血對頑固性鼻出血的治療效果較好,可將出血點有效確定,進而有效止血[2]。現對鼻內鏡下電凝止血在頑固性鼻出血中的應用效果探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4例頑固性鼻出血患者,并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27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范圍25~66歲,平均年齡(40.23±2.56)歲;單側出血18例,雙側出血9例。觀察組27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范圍26~57歲,平均年齡(40.36±2.65)歲;單側出血17例,雙側出血10例。兩組患者性別等基本資料的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選擇常規坐位,借助吸引器將凝血塊吸出,隨后進行鼻腔表面麻醉,在鼻腔內按照從上到下、從后到前的順序填充凡士林紗條,保證紗條填滿鼻腔,直至血止,2~3天后將填塞物取出,如果沒有充分止血需持續更換凡士林紗條。觀察組:患者選擇仰臥位,將鼻內出血充分吸盡,進行黏膜麻醉,隨后置入鼻內鏡,將出血點充分查找,確認出血點后用10W電凝鑷實施電凝處理,直至出血點附近組織轉變為灰白色即可停止,術后常規抗感染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出血量、止血時間、鼻通氣時間、鼻腔粘膜恢復時間、并發癥(包括鼻塞、鼻痛、發熱以及頭痛等)以及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2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如鼻腔粘膜恢復時間等用()表示,差異檢驗用t,計數資料如復發率等用%表示,差異檢驗用,P低于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止血指標 如表1:觀察組患者出血量、止血時間、鼻通氣時間以及鼻腔粘膜恢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
2.2 并發癥發生率
如表2: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7.4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9.62%(P<0.05)。
2.3 復發率 觀察組患者復發率3.70%(1/27),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9.63%(8/27)(=6.5333,P=0.0106)。
3 討論
鼻出血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疾病,臨床傳統上采用凡士林紗條填塞治療,其具有操作簡便與止血快速的特點,針對大多數鼻腔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較明顯。但針對頑固性鼻出血患者來說,經鼻鏡檢查沒有有效確定出血點,如果單純選擇凡士林紗條填塞有一定盲目性,很難實現止血的效果[3]。所以,對于頑固性鼻出血的治療為確定出血點,隨后再實施合理的止血處理,使再出血發生率有效降低[4]。
鼻內鏡作為一種新型顯微技術,具有多種優勢,如直觀、視野清晰以及亮度充足等,在鼻腔檢查中應用,可將鼻腔內部結構清晰顯示,將隱蔽的出血點準確查找,對電凝止血的開展有積極影響。多數研究顯示:鼻中隔嗅裂區與中鼻道后上穹隆處出血最為常見,鼻中隔嗅裂區血供來自篩前動脈,中鼻道后上穹隆處血供來自鼻后外側動脈,兩支大動脈的相同點為在較小空間內迂回曲折,很容易于某區域使血管壓力增加,產生動脈瘤并且破裂,所以,鼻內鏡檢查過程中需對上述兩個區域重點關注,最大程度的將微動脈瘤樣病變找到,對已經排除篩前動脈來源者,可在中鼻甲尾處上方對蝶腭下動脈直接電凝,可對鼻腔大部分血供產生阻礙作用,實現止血的效果[5]。鼻內鏡下電凝止血,可使填塞紗條的用量明顯減少,還可以使由于大量填塞紗條為患者帶來的不適感有效減輕[6]。另外,其還具有創傷性較小以及術后恢復時間等優勢,在臨床上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手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鼻內鏡下電凝止血治療組患者的出血量、止血時間、鼻通氣時間、鼻腔粘膜恢復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均小于常規填充治療組,說明鼻內鏡下電凝止血的治療效果高于常規填塞組。
總而言之,與常規填塞治療相比,鼻內鏡下電凝止血在頑固性鼻出血中的應用,可使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使鼻腔功能充分改善,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均較低。
參考文獻
應海岳,曾新力.鼻內鏡下電凝止血治療頑固性鼻出血臨床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5):659-660.
岑仕嬌.鼻內鏡下電
凝止血治療頑固性鼻出血患者的療效觀察[J].醫療裝備,2017,30(18):95-96.李華娟.鼻內鏡下電凝治療頑固性鼻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1):136-137.
董曉斌,柏正群,李曼.鼻內窺鏡下電凝術治療老年頑固性鼻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1):62-63.
楊曉紅, 呂操, 鈕燕.鼻內鏡下隱蔽性鼻出血的治療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4,20(6):540-541.
孫文.鼻內鏡下電凝止血對頑固性鼻出血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