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摘要:新媒體已經遍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闡述了新媒體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帶來的機遇,同時也分析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教學管理工作的挑戰,并對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工作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教學管理;實時性;交互行;個性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QQ、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型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溝通方式,也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方式。高校大學生主要是90后,他們對新型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能力非常的強,許多高校、學院、班級乃至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一方面,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機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如何能夠更好的利用新媒體促進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新媒體的定義
中國人民大學的匡文波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1]
一般認為,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的個性化即時信息傳播載體,是現在的最新的媒體,它是以大眾為傳播目標, 以定向為傳播目的,以及時為傳播效果, 以互動為傳播應用的大眾傳媒平臺。[2]
新媒體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1.實時性。公眾號可以實時性向外發布推送,受眾也是即時就可以看到新媒體發布的消息,信息的交互可以實現“分秒必達”,距離不再是問題,網絡覆蓋到的區域都可以實時對接。
2.交互性。訂閱公眾號或者關注微博等,可以在線留言,后臺可以回復留言,媒體與大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親密接觸。各種通信工具也都能實現語音、視頻聊天、群聊天等功能,交流互通變得更加輕松、便捷。
3.個性化。大數據的發展應用讓用戶體驗得到了新的提升,很多用戶可以定制自己喜歡的領域的推送新聞,甚至會根據用戶的最近瀏覽來推送相近似的內容,媒體也進入了個性化時代。
二、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教學管理工作帶來的機遇
1.新媒體使信息的傳達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辦事效率,節約了時間成本。以往需要開個會集中說的事情,現在只要在微信群里發布通知并@相關人員,就可以馬上傳達到位,不必再事事開會。以往需要張貼通知通告以便于廣而告之的事情,現在只要發布一條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或者在主頁發布通知公告,就可以讓老師們和學生們看到,簡便快捷,即時高效。
2.新媒體搭建了途徑多樣、交互便利的平臺。新媒體的外延非常廣泛,包括網絡類、數字廣播電視類、移動手機類等,QQ群、微信群、教學云平臺、智慧職教云等很多途徑都可以實現信息交換,我們可以開視頻會議,也可以群留言通知,新媒體時代的信息交互,變得多元化、人性化、多渠道。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登錄官方網站、關注官方公眾號、官方微博等等多種渠道,查詢到需要的信息,足不出戶便可掌握各種動態。師生們可以在各種渠道進行無障礙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可以隨時表達自己的意愿,老師可以更好地得到學生對于教學的一些反饋數據,從而更好的促進教學。
3.增強了學生自主性、積極性和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院學生會成立了“新媒體部”,學生會定期吸納新的干事,負責一些簡單的編輯和發布工作。新媒體部的成員們積極關注國家大事和學校學院的新鮮事,參與采編,及時的發布推送,實現了我院對外輿論宣傳的一個很好的窗口。學生們參與的熱情很高,既能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又能鍛煉學生的各項技能。
4.新媒體的應用促進了無紙化辦公,節省了大量的紙張,優化了辦事流程,提高了辦公效率。不再需要打印通知、張貼通告;有些交流和互動通過教學平臺進行,不再需要印刷談話記錄冊;應用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后,查課、調停課、填報任課說明等事宜都可以手機填報、審批,極大地縮短了辦事流程,教學管理的很多申報和審批都變得輕松簡單,教學管理不再是“走手續”,而是電子申報和審批。老師可以在線點名、發起評教;學生也可以在線查閱自己的成績、查找課表、對教學進行評價等。
三、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教學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
1.占用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刷手機、刷公眾號成了時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一,很多人已經離不開手機了,時時、處處都會看到大家低頭看手機的身影,使用電腦和手機占用了師生過多的時間。同時,長時間的伏案工作或者低頭看手機也對師生的身體健康和視力健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2.平臺太多,而沒有整合,學生和老師都面臨著眾多的“系統”需要登錄,都有很多賬號,用以登錄不同的管理系統,很多人都記不住這么多的系統賬號和密碼。這一方面增加了教學管理的難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師生參與的難度。
3.信息的隨意性強。新媒體的門檻較低,隨意性很強,網絡上和公眾號里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信息。審核不到位的不科學內容、不實言論容易誤導師生。三觀不正的信息和政治立場不對的信息對大家的誤導非常嚴重,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榮譽感的建立,也會對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造成不小的沖擊。
4.虛擬化使得網絡和現實產生了一定的隔閡,過多虛擬化的生活使得有些學生變成了“宅男”、“宅女”,網絡生活成了許多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些學生對于現實的生活卻有些許的不適應。虛擬和現實的脫節會使得一部分學生性格更加內向,不善于和別人打交道,不善于當面表達自己的觀點,長此以往,會對學生以后參與社會生活造成一定的困難。
四、應用新媒體促進教學管理的工作策略
1.建立健全新媒體背景下的教學管理機制,嚴格管控意識形態。我們應該規范新媒體的管理,建立健全相關規定,對意識形態進行嚴格管控,樹立政治正確、三觀端正的“意識領袖”,防止謠言和不實言論通過新媒體的渠道流入學生群體。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社會正能量,弘揚大國工匠精神,使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育人合力,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優勢,加強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挖掘社會教育的育人功能,發揮育人的綜合效應。
2.整合資源,搭建一個集合性質的平臺。學校應該整合各種平臺、系統,建立一個統一的登錄平臺,盡量使得教學管理可以做到“一站式”服務,方便師生使用,也方便統一管理。系統的整合要有進有退、有取有舍,要獲得整體的最優。不能讓各種系統、平臺雜亂無章的并行運作,要整合資源搭建統一的功能齊全的平臺。
3.提高自身素質,轉變觀念,適應新的時代發展要求。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也對教學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和平臺,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與先進的技術保持同步。要加強學習,轉變觀念,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要勇于探索,勇于創新,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只有這樣,工作才能更加富有創新性,才能與時俱進,才能讓自己進步的同時不斷給教學工作輸送新鮮的血液。
4.轉變觀念,促進學生自主化。我們應當轉變觀念,利用新媒體的平臺讓教學管理中的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能夠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教管合一。不僅改變管理結構,管理流程、更重要的是轉變觀念。先學后管,管教結合,以學為主,確保質量。
小結:
新媒體帶給我們海量的信息和更加便捷的生活,也為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只要我們合理利用新媒體,就能使得教學管理更加科學,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
參考文獻:
[1]匡文波. “新媒體”概念辨析[J].國際新聞界. 2008(6)
[2]廖祥忠. 何為新媒體. 新媒體研究2008(5)
[3]曹培庚. 關于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9)
[4]蔣遠喜,趙蕾.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應對機制研究.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9)
[5]王誠怡. 關于做好高校教學秘書工作的幾點思考.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