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榮 李文華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以榆林職院為研究對象,對繼續教育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并給出合理化對策。
關鍵詞:繼續教育;現狀;問題;對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并對新時代的戰略目標和任務作出全面部署。“辦好繼續教育”不僅是新時代賦予教育的新使命,也是繼續教育發展的新機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榆林職院作為當地目前唯一一所高職院校,理應對繼續教育工作重新梳理定位,明確發展方向,積極改革創新。這對提高國民素質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終身學習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一、繼續教育發展現狀
(一)非學歷繼續教育現狀
學院已獲批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省退役士兵定點承訓院校、省煤礦安全技能培訓中心、市創業培訓定點機構以及市就業培訓定點機構等五項培訓資質,按批準業務范圍。當前,學院面向社會開展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類型有七種。分別是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企業員工崗前培訓、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煤礦安全培訓、干部自主選學培訓、教育扶貧培訓及“四類人員”就業(創業)培訓。年均培訓量近6000人次。
(二)學歷繼續教育現狀
學院依托中國礦業大學和西安理工大學2所主辦院校分別設立函授站。所有專業主要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設置。學生在校規模日趨縮減,目前在校生不足60人。授課教師主要由學院內專業教師組成,同時結合開課實際,聘請了區域內相關行業專家擔任主講教師。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學院嚴格貫徹中省有關文件精神,認真落實主辦院校的各項政策,充分發揮學院現有專業優勢,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技術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繼續教育發展問題分析
(一)制度尚未健全 工作難尋章法
學院業務部門自成立以來,僅形成了部分工作制度,導致多項工作無章可循。雖然近幾年業務量有了一定的規模,但由于制度的不健全,難免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一時較亂局面。因此,健全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二)人員配備不足,結構不盡合理
當前,繼續教育業務量相對較大,且部分業務要求設專人負責。但目前僅配備5名工作人員,年均培訓量近6000人次,涉及到多類型培訓。函授站在冊人數雖不多,但函授工作依然要按教學計劃如期開展。在工作運行過程當中,人員呈現出“雙肩挑”和“多肩挑”態勢。久而久之,工作人員易出現懈怠現象,不利繼教工作整體向好發展。
(三)辦學規模單一,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繼教工作主要為成人函授和短期培訓兩類。對于師資主要集中在學院內擇優選聘。由于學院創辦較晚,在校教師職稱大多為中、初級,因此,所選教師資歷較淺。對于培訓師的選取主要采用外聘行業內知名專家以及高校科研人員進行講授,此類教師雖資歷較深,但受時間、待遇、專業、培訓形式等的影響,不能隨叫即應,制約了培訓班按計劃開展。
(四)受體制制約,市場競爭力不強
學院繼續教育的主要業務是對外培訓,參訓對象多數為社會各級各類已參加工作人員。僅從業務承攬上看,繼教中心為學院業務獨立部門和創收部門。但受體制內各種因素的影響,工作業績遠不如社會民辦培訓機構,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三、繼續教育發展對策
(一)轉變思想觀念,理清各種關系
高職院校發展繼續教育要為社會服務,管理者要有服務的理念,要在服務社會的過程當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學院宜把繼續教育納入統一規劃中、結合當前形勢制定長遠規劃。對繼續教育中的各項具體工作進行考慮。同時還應該在教學上對繼續教育增加投入、充分考慮其編制、人員和相應的經費,改善辦學條件,培養教師并且加強對隊伍的管理。
繼續教育主要要素包括高校、企業、學生、教師。其中高校是母體,學生是客體,教師是直接參與者,也是知識和技術的傳播者,企業是直接受益者,也可以是辦學的參與者。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要實現繼續教育在高校當中的長遠發展,必須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理清高校繼續教育各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
(二)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機制
根據當前全社會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來看,并結合學員現狀分析,當前學院宜設立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對領導小組組成人員、主要職責、會議制度、工作落實等作出明確規定。逐步形成領導有力、權責明晰、分工明確、運轉有序的繼教工作體系。
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完善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要明確職責、找準發展方向,認真做好學院繼續教育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工作。繼續教育中心要按照領導小組制定的發展方向,盡早制定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措施或管理辦法,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各項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三)強化師資力量,提升講授水平
繼續教育事業能否很好的發展下去,其中授課教師的質量與相應的教學水平有著很大的關系。在繼續教育中,培訓市場上的競爭也是師資力量進行相應的競爭。高職院校在進行繼續教育的培訓時,不僅要加強專職教師的隊伍建設,同時對于兼職教師也要加強管理。同時對老師們在講課中的追蹤、評價和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師是培訓實施過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聘任在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擔任講師無疑會給整個培訓過程提質增效。為了及時選聘知名教師,學院宜建立培訓師資庫,并配套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庫內人員來得了、留得住、用得好。
(四)改變辦學思路,拓寬辦學渠道
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辦學思路,實施“大繼教”的辦學模式。在進行學歷教育的同時,尋求與相關合作單位開展合作項目,多設立一些崗位培訓,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其它相對較高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并將這些受教育的范圍從學校往社會,企業,社區以及農村擴展。
積極拓寬辦學空間,在學院發展的同時,積極向學院以外擴展,與一些有條件的辦學機構進行合作。實現雙贏。多層次的發展各種崗位培訓以及大學之后的繼續深造。同時,要把發展的方向指向基層,社區以及貧困地區,大力加強對城鄉從業員工、下崗職工以及農村務工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多途徑擴大繼續教育辦學渠道。
參考文獻:
[1]劉龍海.新時代背景下繼續教育發展方向探究[J]. 中國成人教育,2018.
[2]劉曉花,古永司.我國繼續教育發展問題探討 [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