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克俠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忽略了人文素質教育,沒認識到學習大學語文的必要性,嚴重被邊緣化。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性又被世人所關注。當前,大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涵待合理的改革和完善。大學語文是重要的人文素質課,是提升大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改善思維方式、提高審美情趣、增強人文素養及德育作用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進一步探究高職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必要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必要性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語文被邊緣化越來越明顯。由于逐年擴招,高職的學生綜合素養相對要差一些,而部分高職院校忽略了人文素質教育,對大學語文課程逐漸縮減甚至取消,造成教育的偏頗。大學語文這門課在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提高情商、開闊視野和改善思維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它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培養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品德修養。因此,本文從多方面探討了高職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必要性。
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
首先,大學語文課程的功能定位。(1)大學語文承載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功用。(2)大學語文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培養優秀的文化素養。(3)大學語文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語文的學習不僅能幫助學生在表達和交流上有所提高,還能啟發學生思考,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等。其次,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方式定位。傳統的大學語文教學方式是“粉筆+黑板”。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應主動結合教學內容創造特定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放一些關于文學作品的影片,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用多媒體技術,給予學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再次,大學語文課程的類型定位。雖然大學語文的課程類型屬于通識課程,但是老師和學生都要把大學語文當作必修課程來進行學習。老師需要認識到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不能僅把教學當作對于知識本身的傳授來組織課堂活動,還應該注重知識技能、思想文化素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學習;
三、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特點
一是,工具性。大學語文屬于語言課程。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思想、傳承文化和進行思維的工具。大學語文又是大學生學習其他學科,進行科學研究和從事創業實踐的工具,它是基礎中的基礎。 二是,人文性。大學語文具有鮮明的人文性,是一種人性教育、精神品格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學知識、語言修養和審美情趣,并進一步升華為個人人生的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懷;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合作意識、敬業精神等職業素養。因此,大學語文不僅是一門知識課、文學課,更是一門人文精神的傳播課。三是,開放性。大學語文課程是開放的,內容十分豐富。在內容上既選擇經典作品,也不排斥有個性、有見地的優秀的非經典作品;既選擇已有歷史定評的作品,也可以選擇今人時文;既選擇經典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注重與世界優秀文學作品的比較閱讀,來增強大學語文的吸引力。
三、高職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必要性
(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完善大學生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的核心是語言的感受、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終身學習能力是每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能力。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聊天、短信、微信等工具的使用,均是以語言的形式呈現的,語文水平的高低對其他學科會產生影響。培養較高的語文學習素質,對于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創造思維培養都有良好的作用,對性格的形成與整體素質的提高作用非常重要,加強大學語文的學習,有利于大學生完善知識體系,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任何一門課程都無法替代的。
(二)豐富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培養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人文學科的教育,包括語言教育、文學教育、歷史教育、哲學教育、藝術教育、道德教育等內容。大學語文不僅包容這一切,還賦于其更加博大的內涵和更為生動的形式。如:書本中的《洛神賦》、《千字文》等都滲透了豐富的歷史知識;詩歌《題西林壁》、《登高》等都蘊含著哲理;《論語》、《老子》、《孟子》、《增廣賢文》等無一不是絕好的道德教育素材。因此,開設大學語文課不僅能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完善思維方式、提高創新能力,還能培養大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彌補人文知識的欠缺。
(三)發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開闊視野,增加智慧。一個民族的精神藏在文化里,文化是民族的根。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主要靠的是文字,沒有文字中國文化就無從談起。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掀起“漢語熱”高潮,但是我國高職院校卻背道而馳,漢語學習已陷入“外熱內冷”的怪圈。所以,“漢語熱”現象對我國的大學語文學習提出了新要求。
(四)凈化靈魂,完美人格。生活中沒了語文,人就沒了思想,生活就沒有深度,靈魂變成了空殼,生命就沒了意義。文學是人類靈魂的凈化劑,可以剔除人內心的一切私欲和雜念,使人變得純潔而高尚;文學可以在人的心靈深處播下善良的種子,能喚醒人的良知和向善的意識。文學能使人富有同情、寬容心、仁愛心,使人感情豐富、嫉惡如仇,文學能使人心胸寬廣志向遠大。人缺少了人文精神就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樣不但不能造福于人類,反而會禍害人類。所以,不重視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不完善他們的人格,教給他們再多的知識何用?
(五)強化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交際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鑒賞力。人在社會上生存,隨時隨地都要表達自己的思想;任何科學的發明與創造,必須借助于語言這一載體來記錄、推廣和應用。說和寫的能力還決定著人際交往的質量和與人合作的成敗。開好大學語文課,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大學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項任務。文學可以豐富人的內心世界,提高人的文學素養,培養人的生活情趣。文學是生活的審美反映,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和意境極易喚起人的美感體驗,使人獲得強烈的美感享受,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的審美鑒賞力,使人的思想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陳曉蘭.芻論大學語文的重要性[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9)
[2]王淑娟.高職高專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的必要性[J].語文建設,2017.12
[3]陳兆金.關于大學語文學科性質及教學改革的再思考[J].語文學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