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卓瑪
摘要:藏族音樂作為我國民進音樂的重要分支,其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充分的體現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狀況,不過隨著人口的不斷遷移以及環境的變化,使得我國藏族民間音樂藝術面臨著一定的危機和挑戰,為此需要對外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促進其繼續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藏族音樂藝術;傳承;保護
一、藏族民間音樂的起源
通過口述以及相應資料的記載,可以將藏族民歌的發展分為兩部分,一是在8世紀時期,“魯”的出現,通過單純的演唱或者表演將歌詞中表達的事情敘述出來。二是在17世紀“諧”的出現。其是通過歌舞結合的方式來表達人們的情感。通常是利用4句為一首,用這種簡潔歡快的表現形式來進行演唱。且歌詞的內容大多都是以現實的人們生活為主。同魯體民歌相比,諧的結構更加能凸顯歌詞的韻律和節奏,使人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當時藏族人民的生活情況。比如說《諾桑王子》、《如卜辭》中都曾利用諧的表現形式作為載體,來提升歌唱的意境和氛圍。
二、藏族傳統音樂藝術的傳承及特點
藏族的傳統音樂藝術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其具有鮮明的特征,人們還根據其所處環境的不同而制定符合該場景的音樂,比如說有專門為進行生死慶祝以及祭祀的歌曲,也有表現日常生活和勞作的歌曲,還有一些歌曲則是帶有宗教色彩的。如果按照具體的種類進行劃分的話,其可以分成三類,一是宮廷音樂。二是宗教音樂,三是民間音樂。同時在進行藏族文化研究過程中發現,民間文化與宗教文化之間的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關系。
藏族的歷史發展,繁衍生息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民歌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民歌的不斷傳唱,使得不同時期的人們可以了解當時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進一步的了解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比如說,史詩《格薩爾王傳》,就是以藏族古老神話、詩歌以及諺語等為基礎衍生而來的。通過不斷的素材積累,利用說唱的形式將其呈現在現今人們的眼前。另外,藏族還有很多以長短片故事為素材的民歌形式被大家所傳唱。除此之外,風俗歌也是藏族傳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其大多都被應用在各種風俗活動中,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
藏族人民有其深刻的宗教信仰,且該地區人民通常會利用歌曲來表達其對宗教的信奉。通常情況下,都會通過一種“嘛尼調”的歌曲來進行直接的表達。這種“嘛尼調”有些類似于我國佛教的歌曲曲調,是現今教徒使用最為頻繁的一種傳唱方式。
最后,民歌則是藏族人民進行情感表達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方式,其中山歌就是一種最直接的體現形式。其特點在于歌詞的內容包含范圍較廣,且其中帶有一種自身情感的表達和宣泄,這也是其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
三、藏族傳統音樂藝術傳承保護的措施
(一)加強本土文化空間的保護效果
藏族的民歌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的展現,更多的是將民族的服飾、習俗、宗教理念以及建筑等文化內涵進行充分的展示,使人們更多的了解藏族發展和變化的模式。再加上,民歌是通過人們口述進行傳達的,一旦人們降低了傳承的熱情,將會大大的降低民歌的傳承效率,進而導致其文化空間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因此,應加強文化空間的保護效果,以免縮小文化傳播的范圍。
(二)加強民歌傳承人的保護力度
登陸制度是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進行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措施,為了確保藏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和保護,其傳承者更應該引入該制度,并結合具體情況,對其進行變更,確保民歌的傳承效果。另外,傳承人作為民歌保護工作的重要媒介,其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且隨著人口遷移以及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傳承人的數量不斷的減少,為此,政府部門的人員應加強相應問題的治理效果,在加大資金投放力度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傳承體系,以提升民歌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三)加強法律以及管理制度的構建工作
法律保護是確保民間文化可以繼續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措施,藏族民歌藝術也不例外。政府應針對民歌保護的相應內容制定合理的法律規范,并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經驗和管理制度,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加強民歌的保護效果。
四、加強傳統音樂人才的培養
首先,通過不同的展現形式,擴寬民歌傳播的途徑,加快其傳播速度,同時政府可以舉辦一些民歌比賽,通過競賽的形式來提高人們對民歌的熱愛。例如“民族民間音樂大賽”、“民族民間歌手大賽”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讓人們在傳唱過程中,了解民歌的內涵和意境,以引導人們正確的重視傳統音樂藝術。
其次,將民歌滲入到中小學教學中來,從小培養學生對民歌的興趣和熱情。實現民歌藝術的傳承效果。另外,還有很多的專業歌手在不斷的普及民歌的傳唱率,并通過網絡媒體等形式將其進行廣泛的傳播,該方式為我國藏族地區傳統音樂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最后,各州的政府以及黨委還可以創建更多的民歌比賽活動,為民歌愛好者提供更多展示的舞臺,從而使人們更全面的了解民歌的特征,實現傳承保護的效果。同時,還可以依靠電視臺等部門聯合其他一些社會力量共同舉辦相關民族音樂電視大賽,將這些活動辦得更有針對性,突出各個民族燦爛民間音樂的不同特色,此外,也應該重視此類活動的固定化、制度化工作,讓廣大群眾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一定的時間和環境中與民族民間音樂來一次激情的碰撞。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廣大農村全面鋪開的時候,民族民間文化沒有納入學校教育,實際上就是阻斷了它的傳承。因此,要利用教育教學陣地,并聯合教育部門,編寫鄉土教材,對中小學生進行“民族民間音樂”的培訓,也是一項頗具意義的工作。傳承主要是為了讓下一代的人們繼承我國優良的文化傳統,提高孩子們的參與熱情,保證我國民族傳統音樂藝術的進一步發展,達到真正的傳承目的。
五、結束語
保護并不等同于固守陳規,其實為了更好的進行文化的發展,使其與社會的發展趨勢進行有效的融合,將文化發展中好的一面繼續發揚光大,并對不好的一面進行合理的修改,以促進我國傳統藝術的升華。本文通過對藏族傳統音樂藝術的傳承和保護論述,希望為我國傳統藝術的發展貢獻一分力量,為城市的建設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謝樹瑩.論我國藏族民間音樂藝術的保護[J].戲劇之家,2014(8):144-144
[2]高劼.論我國藏族民間音樂藝術的保護[J].時代漫游,2014(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