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穎
【摘 要】目的:探討針對性護理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給予患者實施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為手術室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情況。結果: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滿意度,值得應用。
【關鍵詞】慢性鼻竇炎;鼻內窺鏡手術;手術室護理
【中圖分類號】R25.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慢性鼻竇炎為常見鼻竇慢性化膿性炎癥,發病后,不僅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還會加重呼吸道感染癥狀,病情嚴重者產生顱眼肺并發癥,甚至導致患者死亡,應給予重點關注,鼻內窺鏡手術為其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法,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受到的手術室護理質量極為重要和關鍵,能夠對手術時間和生活質量及術后并發癥產生直接影響,針對性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1]。本文為探討針對性護理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給予患者實施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22-75歲,平均年齡為(43.21±1.25)歲,病程0.5-20年,平均病程(7.23±1.24)年;觀察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在23-76歲,平均年齡為(43.26±1.24)歲,病程0.4-20年,平均病程(7.25±1.23)年。兩組在(年齡、病程、性別)等方面,統計學無意義(P>0.05)。納入標準:依據WHO中關于慢性鼻竇炎的診斷標準[2],確診為慢性鼻竇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鼻竇手術治療;研究組患者實行鼻內鏡手術的治療方案,先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經鼻內鏡切除大塊的息肉,再依據患者的病變影響范圍、病變程度等狀況切除鼻甲部分。兩組患者術后使用紗布連續24H包裹鼻腔手術部位,同時,術后需要連續3個月沖洗、收縮、清理鼻腔。所有患者鼻竇炎患者術后需接受一年的隨訪復查。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依據原有的護理制度,嚴格執行相關護理操作。觀察組實行手術室護理,內容為:①心理護理:針對研究組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手術前,責任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說明解釋疾病的典型臨床癥狀、手術治療的作用、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以及手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不良反應等,以此緩解患者樹立對手術成功的自信心。②手術前的準備工作: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患者在手術過程的出血量、有效收斂患者的鼻粘膜,責任護理人員在術前需要嚴格做好相關的臨床檢查,于手術前1-3d連續應用抗生素,同時使用麻黃素滴鼻液清洗患者鼻腔,對于女性患者,還需要在手術之前了解患者的月經周期、發熱、感冒等因素。③手術后的護理:手術之后責任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是否出現休克、出血等狀況實施嚴密的檢測。觀察患者的切口、引流管的狀況等,以此避免患者術后切口的再次感染、控制嚴重的出血等狀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時間、滿意度評分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滿意度評分依據滿意度評分量表進行評價,0-100分,評價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反之,滿意度越低[3]。不良反應:淤血、鼻腔出血、鼻腔粘連。
1.4 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輸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組間用t、檢驗,P<0.05,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滿意度評分情況 兩組的手術時間、滿意度評分進行比較,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和26.67%,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鼻竇炎作為常見慢性疾病,也為典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病癥,該疾病的產生多為急性鼻竇炎治療不合理或不及時所致,主要癥狀為鼻塞、慢性咽炎、膿涕、頭痛等,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隨著鼻內窺鏡技術的不斷完善,多選用鼻內窺鏡手術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在手術治療的同時,患者在手術室受到的護理質量也非常的關鍵,直接影響著手術效果和預后,護理質量越高,手術效果越好,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越低,如何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成為了本研究關鍵所在[4]。
通過對該該疾病手術室治療的護理研究,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應為其實施優質的護理服務,對于情緒和生命體征未能平復的患者,應改善患者心理狀況,穩定患者的情緒,進而穩定各項生命體征,等患者穩定后,協助麻醉醫師對患者實施麻醉處理,生效后,實施鼻內窺鏡手術治療,完成手術后,在蘇醒室對患者觀察半小時,確定患者無異樣,且完全蘇醒后,送至普通病房進行治療,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能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應用價值極高,值得選用[5]。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滿意度,針對性護理值得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患者中應用。
參考文獻
張瀟.優質護理在內窺鏡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0):2795-2797.
謝雙英,謝晚霞.優質護理對鼻竇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內窺鏡手術后的臨床價值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6,16(1):84-84.
韋曉娟.優質護理對行鼻內窺鏡手術的鼻竇炎鼻息肉患者臨床價值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0):171-172.
李坤.優質護理對鼻竇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內窺鏡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滿意度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5):636-638.
于晶紅.優質護理對鼻竇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內窺鏡手術后的臨床價值探討[J].系統醫學,2016,1(1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