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銀華
【摘 要】通過對心胸外科危重患者臨床應用管道的觀察及研究,系統闡述多種管道的綜合護理方法,并分別從一般常用管道護理及專科特殊管道護理兩大方面全面分析各種管道的具體護理措施及研究近況,以發現管道護理工作中較易忽視的細節,規范護理操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關鍵詞】心胸外科;管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2
心胸外科危重患者病情復雜多變,常需放置多種管道以方便臨床病情觀察和治療。因此,管道護理在心胸外科護理工作中顯得尤其重要。現階段國內對心胸外科各種管道的系統 總結及研究尚顯欠缺,本文現就心胸外科危重患者多管道的綜合護理方法及常見管道的具體護理措施進行較全面的概括和闡述,以期能更好地指導臨床護理實踐。
1 常見各種管道的護理
1.1 一般常用管道
1.1.1 吸氧管道 心胸外科危重患者建議采用雙側鼻導管給氧法,鼻導管應每4h更換1次,并隨時清除鼻腔內的分泌物;氧氣必須濕化吸入,氧流量一般為每分鐘4~8L。必要時可做氣管切開或人工呼吸以增加通氣和吸氧濃度,直到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40mmHg,動脈血氧飽和度>93%,神志清楚,血壓心率恢復到正常為止,并用40%氧濃度吸入以防發生氧中毒。
1.1.2 胃管 對有食物反流現象者,應延長置管深度(約55~56cm);無食物反流者,可將胃管插至胃賁門處(約10~45cm),避免胃管末端因長時間胃酸浸泡而發生變性。更換胃管的時間以4周為宜,既可減輕患者痛苦,減少感染機會,又可避免因反復插管導致鼻腔、食管黏膜的機械性損傷。每次管飼前先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及有無阻塞;管飼中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嗆咳、呼吸困難、紫紺等情況;管飼完畢,用少量溫開水沖洗胃管。
1.1.3 留置導尿管 插管時嚴格無菌操作、留管期間謹防逆行感染是預防尿路感染的關鍵。同時應每日定時夾閉導尿管以訓練膀胱的舒縮功能。拔管前應先用呋喃西林沖洗膀胱,拔管后囑病人在第1次自行排尿后告知護士。尤其是年齡較小的患兒,極易因尿道黏膜損傷而致疼痛不敢排尿,引發急性尿潴留,此時可用熱毛巾擦洗會陰或輕揉下腹以助排尿。
1.1.4 引流管 嚴格無菌操作,保證引流通暢,經常檢查管道是否扭曲、堵塞、受壓或液體外滲;維持良好的固定,病人翻身、排便、下床、搬移時防止引流管滑脫、折斷或受污染;嚴密觀察引流物的顏色、量、性狀并及時記錄,如引流液呈血性且流速快或量多,考慮活動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生并協助處理。及時清倒引流液,引流袋、負壓器每日應更換。
1.2 氣管插管
1.2.1 心理護理 護士應詳細耐心地解釋插管的目的及可能引起的不適,清楚患者的緊張因素,建立良好的護患溝通,并盡量減輕不必要的刺激。
1.2.2 插管的固定 護士于患者頭側常規成功氣管插管置入牙墊后,取醫用繃帶90cm 左右,從中點向一側移15~20cm,以此點為固定點將氣管導管和牙墊從操作者近側包繞至對側,上下交叉打結后再繞回近側,于近側交叉打結后將較長一側的繃帶繞過患者的后頸部,與另一側繃帶相交并打一活結,松緊度以伸入一指為宜。
1.2.3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 密切觀察患者咳嗽、氧飽和度及氣道壓力的變化,聽診雙肺呼吸音,按需及時吸痰。采用多孔吸痰管,使吸引的負壓分散;吸痰管軟硬度適中,粗細一般為套管內徑的2/3,以利外界空氣進入。吸痰前后用純氧吸入1~2min;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負壓不宜過大(8~13.3kPa),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進管時輕輕插入并禁止施壓,拔出時要連續施壓,邊吸邊提,旋轉吸引;吸痰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有明顯的氧飽和度下降或顏面發紺,應立即停止吸痰。
2 胸腔閉式引流管
2.1 保持引流通暢 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性質的變化及水柱波動情況,防止引流管受壓、折疊、扭曲或血塊堵塞。水柱隨呼吸無波動有兩種情況:一是引流管被血塊堵塞或引流管被壓迫、扭曲,失去引流作用,故術后應每30~60min擠捏引流管1次并記錄每小時引流量。二是肺膨脹良好,已無殘腔,此為正常現象。在吸氣時若水柱明顯升高,波動范圍過大,則提示有氣道阻塞,肺表面或支氣管殘端有漏氣或肺膨脹不全、肺不張等,應立即告訴醫師做及時處理。
2.2 觀察病情變化 正常情況下胸液應自血性逐漸轉變為血清樣。術后3~4h內,若10歲以下的小兒血性引流液量>50ml/h,成人>100ml/h,引流液呈鮮紅色,有較多血凝塊,伴血壓下降、脈搏增快、躁動、出冷汗等低血容量的表現,考慮活動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師進行處理。注意有無心包壓塞征象,一旦確定應立即做好二次開胸止血的準備。
2.3 預防感染 水封瓶位置保持在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 處,勿使水封瓶倒置,以免液體逆流入胸腔;嚴格無菌操作,更換引流瓶時應用兩把止血鉗對夾胸腔導管并用無菌紗布包裹接頭處;引流管口的敷料每1~2天更換1次,如有污染或被分泌物浸濕則應及時更換;引流管一旦脫出,應立即捏緊出口處皮膚,并嚴禁再插入。[1]
3 拔管護理
指導病人深吸一口氣后屏氣,用凡士林紗布蓋住引流口迅速拔出引流管,并指導病人深慢呼吸以放松情緒,減輕疼痛。研究表明,拔除胸腔閉式引流管時,使用阿片類鎮痛藥常規劑量的同時輔以深慢呼吸放松練習的方式鎮痛效果更為顯著。[2]拔管后不宜立即下床活動,以免空氣從胸壁引流口處進入胸腔引起張力性氣胸。觀察病人有無呼吸困難、氣胸、皮下氣腫,檢查引流孔是否密蓋或繼續滲液。若拔管2天后仍有胸液漏出,應立即更換敷料并作相應處理。
參考文獻
趙婉婷.五常法在管道護理中的應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10):137-38.
張鳳琴,姚翠玲,丁麗春.胸部手術后呼吸道的護理.包頭醫學院學報,2002,18(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