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芹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模式下的消化內科臨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消化內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11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優質護理模式)61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模式)55例,評價優質護理前后的消化內科臨床護理質量,調查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優質護理模式下的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護患溝通以及風險管理等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對比差異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91.8%>78.2%)相對更高,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細節優質護理模式下的消化內科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其對于促進患者的治療康復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優質護理;內科;消化系統;效果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1 前言
消化內科疾病是發生于食管、胃腸、肝臟、膽道以及胰腺等消化系統器官組織的病變,受到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其發病率相對較高。由于消化內科疾病種類繁多,其臨床治療和護理十分復雜,對于相關操作要求更加精細、周密。根據消化內科臨床護理的實際情況,同時考慮患者的身心狀態及其對護理的實際需求,了解消化內科護理工作的不足,并予以持續化的改進和完善,建立優質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全面、綜合以及動態化的護理服務。本研究以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11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優質護理模式下的消化內科臨床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2 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消化內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116例患者,我院于2011年10月開始在消化內科臨床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模式。將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61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1例,最高齡65歲,最低齡21歲,平均年齡(42.7±8.1)歲;其中食管炎14例、胃炎21例、胃潰瘍13例、急性腸炎5例、乙肝5例以及其他類型消化內科疾病3例。將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間收治的5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8例,最高齡67歲,最低齡23歲,平均年齡(42.4±8.5)歲;其中食管炎11例、胃炎19例、胃潰瘍14例、急性腸炎5例、乙肝3例以及其他類型消化內科疾病3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無統計學意義,研究中具有可比性。
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和基礎護理,而觀察組則是在優質護理模式下接受護理。①強化基礎護理:從基礎環節做起,規范護理操作,嚴格執行標準化要求。密切監測患者的體征變化,了解其病情好轉情況,評估其生活自理能力。突出臨床護理專業化的同時,著重體現醫療服務的人性化,滿足患者的個體化需求。保持舒適的休息體位,合理膳食,多食用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②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以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對于部分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則需要采取專業化的心理療法,通過音樂療法、自我催眠等方法,幫助其放松心情,實現心理調節。在此基礎上開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于消化內科疾病的正確認識,了解其病因、防治方法以及在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妥善解決患者的各類問題,使其獲得滿意的護理體驗。
2.3 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 優質護理模式下的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護患溝通以及風險管理等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對比差異顯著(p<0.05)。
3.2 兩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91.8%>78.2%)相對更高,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 討論
隨著醫療體質的不斷改革,護理服務的內涵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不僅如此,患者對自身的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因此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對護理質量有相應的要求,還對其護理效果以及及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化內科的患者一般多有病情轉變較快的病情特點[4],所以護理工作也有風險及負荷較高、時間較長等特色,其患者如何在心理上以及生理上同時獲取滿足感,這是醫護人員所探討的問題。
消化內科疾病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均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其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療的同時,還需要給予其優質的護理服務,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患者盡快回顧健康。根據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建立優質護理模式,提高消化內科護理的專業化和標準化。在護理人員的相互協作和配合下,規范化操作,從基礎做起,并深入到細節當中,就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利用其嫻熟的護理技巧,注重溝通方式,切實服務于患者。重視患者的心理健康,緩解其負面情緒,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了解其對于護理的需要,給予其心理疏導,并得到來自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的情感支持,幫助其放松心態,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均能夠獲得良好的護理體驗,對于患者的治療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另外,針對消化內科疾病致病原因和誘發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注意健康飲食、保持科學、規律的生活,能有效預防疾病的再次復發,保障患者的健康。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消化內科護理工作當中,建立專業化、個性化的優質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有效促進了患者的治療康復,其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劉梅紅.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6(21):88-89.
蔣紅.消化內科護理管理采用優質護理的應用價值分析與系統評價[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8(06):227-228.
楊會,趙紅莉,宋亞華,汪永華.消化內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06(09):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