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彤彤
【摘 要】目的:對網絡在線平臺在護士培訓中應用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參與專業技能培訓的681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所有護士全部采用網絡在線平臺培訓模式進行培訓開展,對其培訓的具體方式及效果進行總結分析。結果:統計顯示,681名網絡在線平臺培訓護士,培訓前其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考核平均成績分別為(71.6±3.8)、(68.7±5.6)分,培訓結束后其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考核平均成績分別為(95.7±4.2)分、(91.4±4.8)分,前后對比差異顯著,t=4.249、3.598,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網絡在線平臺在護士培訓中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網絡在線平臺;護士培訓;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網絡在線平臺培訓作為一種新的培訓模式,在多個領域專業培訓中都有較為廣泛的應用,更加適應現代化技能培訓的需求。下文以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采用網絡在線平臺進行培訓的681名護理人員為例,對其具體培訓方法及效果進行總結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采用網絡在線平臺進行培訓的681名護理人員為例,均為女性,年齡在21至45歲之間,平均為(27.6±3.5)歲。其中,本科學歷334名,大專學歷329名,中專學歷18名;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25名,主管護師:101名,護師:238名,護士:316名;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不同意研究人員。
1.2 方法 對我院所有護士均采用網絡在線平臺模式開展專項護理技能教育培訓,該培訓模式包含教育者、教學對象以及教學內容、傳播途徑等要素,以護士個別化自主學習與醫院總體培訓聯合形式開展教學培訓,培訓過程中注重對護士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整個網絡在線平臺包含培訓項目、培訓測試以及網絡論壇、培訓答疑四大模塊,并且各培訓模塊中設計有單項任務以及單項目標、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單項教學的重難點、單項作業訓練、錯題集回顧七大內容,為護士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資源平臺。此外,培訓過程中課程講解教師為醫院相應專科護士,均具有5年以上臨床帶教工作經驗,且為護師及以上職稱人員。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按照醫院培訓計劃進行理論知識、護理技能培訓,共計54次。根據培訓內容發布培訓考試共計19次。
1.3 觀察評價指標 觀察分析681名護士培訓前后的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實踐考核成績變化,同時對不同年齡以及學歷、職稱護士的成績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對其培訓效果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突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如下表1和表2所示,分別為參與培訓護士培訓前后考核成績結果以及不同年齡、學歷、職稱護士的培訓考核成績對比。
3 討論
傳統的護理人員培訓模式,主要以理論授課、技能示范以及模擬演練、臨床指導、師生討論等為主,而網絡在線平臺培訓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培訓提升,與傳統培訓模式相比,網絡在線平臺培訓中,學習者通過有效引導,能夠根據培訓方向,充分發揮學習者的自主性地位,實現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并且能夠突破傳統培訓模式的局限影響,創新培訓模式,鼓勵學習者按照自己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從而達到較好的培訓與學習效果,并且網絡在線平臺培訓模式,在實現網絡在線學習與培訓平臺構建基礎上,能夠實現相應的學習培訓體系建立,從而在單次集中培訓基礎上,通過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動性發揮,獲取更加全面完善的知識體系,形成自主學習的培訓體系[1],在促進醫院護理人員各項能力的綜合提升以及改善醫院護理服務質量等方面,均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和優勢。
上文中,對我院681名采用網絡在線平臺培訓的護理人員培訓前后護理理論知識與技能考核成績變化進行對比顯示,培訓前其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考核平均成績分別為(71.6±3.8)、(68.7±5.6)分,培訓結束后其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考核平均成績分別為(95.7±4.2)分、(91.4±4.8)分,前后對比差異顯著,t=4.249、3.598,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此外,對不同年齡、學歷、職稱護士的培訓考核成績對比顯示,年齡在20-35歲護士其培訓考核成績明顯高于36-45歲,此外,大專及以上學歷護士的培訓考核成績也較中專學歷護士高,這與年輕人對計算機以及網絡的運用掌握能力以及不同學歷護士的自主學習能力之間有著密切關聯[2]。
總之,網絡在線平臺在護士培訓中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黃蕊.微課在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的開發與應用[J].考試周刊,2018(35):123.
錢文君.區域教師在線培訓中參與行為研究[J].教育導刊,2018(01):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