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娟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100例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壓患者。本院將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在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在上述觀察指標上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老年冠心病;高血壓;血運重建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冠心病在高血壓臨床治療中的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了機體的健康。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并導致患者死亡。目前,對于那些進行綜合治療的患者,我們將在下面進行詳細介紹,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100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齡65歲,平均年齡67.3±3.2歲,符合所有患者的臨床診斷標準。同時,冠心病患者無認知障礙和器官損害。兩組總體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應用他汀類藥物,ACEI,β受體阻滯劑,抗血栓藥物等。根據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同時,在綜合護理干預的基礎上,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環境護理,即確保室內溫度和濕度適中,清潔干凈,勤換床上用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并開展健康教育,即引入和普及高血壓患者和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如預防措施、相關并發癥、治療、病因等。盡量避免生活中的不良事故。三,醫療保健,即處方用藥,自愿停藥和加減藥物要及時與醫生聯系后發生不良反應,進行相應的治療。四,心理護理,冠心病高血壓患者一般由于擔心疾病和恐懼、孤獨、焦慮和緊張而出現,這不利于患者的治療,也影響治療的順應性。應及時開展心理咨詢,盡快消除不良情緒,增強治療信心,促進疾病治療。第五,護理,醫生會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確保及時、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步行和慢跑有氧運動,運動量和運動次數逐漸增加,在運動過程中必須進行相同實時ACCOMP2。家屬或護理人員有責任確保患者的安全。六,飲食護理,即嚴格控制脂肪和鹽的攝入量,避免高溫、高鹽和辛辣食物,魚、瘦肉和植物蛋白等高維生素食物也非常重要,還要求禁止吸煙飲酒,控制身體的質量。七,加強出院指導,出院后告知患者有關事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休息,并定期返回醫院。
1.3 結果測量 觀察護理滿意度、預防意識、血壓控制和平均住院時間。
1.4 護理滿意度 評價標準可分為不滿意,總體滿意度和滿意度評價。不滿意分數小于60分,平均分在61分至80分之間,滿意度在81分鐘至90分鐘之內,非常滿意。至少90分。護理滿意度(滿意度)/患者總數。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分析軟件對兩組患者的病歷進行調查,以標準偏差XS計數數據表示,計數資料比率經t檢驗,檢驗,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護理滿意度調查。根據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干預后的結果,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和一般情況分別為2例或25例。對照組依次為5例和20例。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4.34/53/75.47/40/5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2.2 觀察組的知曉率、血液控制率和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92.45%和71.7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90.57%和75%(P <0.05)和71.703853%(P <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16.5±5.9天和22.3±7.2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3 結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冠心病患者人數最多的高血壓患者,結合疾病特點,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嚴重威脅生命安全。現在非常重視對綜合疾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并從心理、飲食、運動和健康方面進行教學。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知識知曉率,OD壓力控制和平均住院時間在教育、環境、藥物、出院指導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并得到了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在臨床治療的后期,患有高血壓的患者患有冠心病。人必須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積極促進,提高患者不定期的滿意度,還將有效控制血壓,縮短HOSP時間,提高患者的知識率,從而促進患者不定期的治療和預后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植入支架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遠期預后,并降低心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放置支架可以減少再狹窄的主要機制,增加擴張早期管腔的直徑,進而補充管腔直徑的縮小,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球囊后球囊壁彈性回縮擴張,但也是可以避免的。血管重塑,特別是使用藥物涂層支架,可以顯著降低再狹窄的發生率并減少患者的比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多為穩定斑塊,側支循環豐富,再梗死發生率低,但有許多心臟病的病例。支架置入是減少再狹窄的有效措施,但它是形成藥物洗脫支架形成血栓后預后的危險因素。因此,治療必須是介入治療后的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增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部分促進生長因子再狹窄,促進炎性細胞浸潤,平滑肌細胞增殖和增加再狹窄率。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更復雜的冠狀動脈疾病的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具有局灶性鈣化,狹窄和彌漫性血管閉塞。患者的C側有肢體血液循環。冠狀動脈的數量和數量明顯高于平均值,可進一步改善血液循環的全血循環。血管閉塞患者有慢性閉塞,血管迂曲和中度鈣化。因此,不完全完全血運重建的再治療策略可以顯著降低患者近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冠心病的危險性為6以提高臨床療效。但有學者發現,一些老年患者在完成血管重建后可能存在嚴重的血管迂曲,中度鈣化和慢性閉塞。因此,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中,化療的選擇也應根據患者未定義的病情和生命體征。同時指出不完全康復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延長壽命。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臨床治愈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羅太陽, 劉小慧, 董建增,等.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運重建后影響預后因素的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4,33(3):348-352.
羅太陽, 劉小慧, 康俊萍,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血運重建后影響預后的因素[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0,18(2):80-83.
王國位, 劉宏斌, 王曉娜,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血運重建后遠期預后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3):221-223.
鐘春芳, 鄧瑞珍.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時間護理對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4).
康琳, 李艷, 陳晨,等.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代謝指標的影響[J].現代醫學,2016(4):553-556.
梁東亮, 李小鷹, 王林,等.門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體質指數對血壓達標率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35):2830-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