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元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應用治療膽道結石的效果。方法:選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膽道結石患者96例,根據患者的就診順序將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實驗組患者接受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應用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和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膽道結石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道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膽道結石患者的臨床指標,P<0.05;實驗組膽道結石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為6.25%(3/48),低于對照組膽道結石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25.00%),P<0.05;實驗組膽道結石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46/48),高于對照組膽道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7.08%),P<0.05。結論:膽道結石患者接受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應用治療,可以減少對患者的創傷,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膽道鏡;膽道結石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bined use of laparoscopy and choledoch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bile duct stones.METHODS: Ninety-six patients with biliary stone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2016and January2018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order of treatment.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Patients in the group underwent laparoscopic and biliary microsurgery combined treatment.The surgical indicator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clinical indexes such a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anus exhaust time, intestinal recovery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biliary stones,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stones was6.25% (3/48),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stones in the control group (25.00%),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ston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95.83% (46/48) was higher than the total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77.08%)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stone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laparoscopic and biliary micro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biliary calculi can reduce the trauma to the patient, benefit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y; Choledochoscopy; Biliary stones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膽道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此病的產生主要與膽道寄生蟲病和膽道感染有關。膽道結石多發于女性人群,這主要是由于女性缺少運動、愛吃零食所導致,當患者病發后,會出現膽絞痛、腹痛、發熱、黃疸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現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本文主要研究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應用治療膽道結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膽道結石患者96例,根據患者的就診順序將患者分為2組,每組48例患者。實驗組患者中,年齡為25-66歲,平均年齡為(45.26±4.13)歲;病程為2個月-25個月,平均病程為(13.32±1.41)個月;結石直徑為0.5-3.7cm之間,平均直徑為(2.08±0.53)cm;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0例。對照組患者中,年齡為26-67歲,平均年齡為(46.31±4.22)歲;病程為2個月-26個月,平均病程為(13.78±1.69)個月;結石直徑為0.5-3.9cm之間,平均直徑為(2.11±0.56)cm;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31例。納入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膽道結石的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腹部CT、MRI和膽囊超聲波檢查并確診。排除標準:排除伴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伴有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排除伴有惡性腫瘤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研究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簽訂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相關治療和研究,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術前,兩組患者均接受健康知識講解和心理輔導,使患者對疾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式和治療效果等具有一定的認知,并消除患者的負面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使手術的順利進行。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方法為:在術前,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待患者麻醉藥物起效后,在患者的右側肋緣做手術切口,長度約為5-7cm,然后將患者的腹部逐層打開,對患者的病灶進行探查,然后將膽總管進行剝離,使病灶能夠充分的暴露于術野;將患者的膽道底固定,然后根據患者膽道結石直徑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電刀將患者的病灶進行切除;若在手術過程中,患者有膽汁流出,則需要先將膽汁吸取干凈,然后將膽道內的結石清除干凈。患者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術后給予患者合理的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的發生。實驗組患者接受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應用治療:方法為:在術前,指導患者取仰臥位,然后給予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患者的腹部選擇合理的位置做手術切口和觀察孔,使用氣腹穿刺針對患者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氣腹,然后經過穿刺孔將腹腔鏡置入患者體內,使用腹腔鏡觀察患者的病灶,并探查膽囊區域,掌握患者膽總管的解剖結構;分離并切開膽總管前壁,將膽囊三角游離解剖,并將膽囊動脈高段結扎,以使膽總管充分暴露;在患者十二指腸上緣1cm處,對膽總管實施長度約為1-2cm的縱向切口,將膽道內的膽汁吸干凈,在患者的劍突位置,將套管針放入,然后置入纖維膽道鏡,仔細探查患者肝總管和肝內膽管的病變情況,然后根據患者結石的位置、大小和范圍,對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將結石清除,若患者的膽總管結石小于1cm,則可以經膽道鏡,使用套石籃取出結石;若患者的總膽結石大于1cm,則先將結石打碎,然后使用套石籃取出結石。手術結束后,將膽道鏡抽出,然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放置引流管。
在手術過程中,詳細記錄患者的手術指標。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幾率和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對比。
1.4 數據處理 對2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幾率和臨床治療效果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手術指標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發癥發生幾率和臨床治療效果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若兩組數據之間p值小于0.05,則代表兩組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實驗組膽道結石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道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膽道結石患者的臨床指標,P<0.05。如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幾率對比 實驗組膽道結石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為6.25%(3/48),低于對照組膽道結石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25.00%),P<0.05。如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膽道結石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46/48),高于對照組膽道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7.08%),P<0.05。如表3: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改善,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也在發生變化,這導致我國人們容易出現多種疾病[3]。膽道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此病包括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膽道結石的產生與患者的膽道感染、膽汁淤積和膽固醇代謝失調有關,多發于中年人群,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這和女性患者喜靜少動、愛吃零食等因素有關。膽道結石會在患者體內的膽道進行移動,使膽囊和膽總管平滑肌出現擴張和痙攣現象,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右上腹膽絞痛、發熱、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4]。
現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的方式對膽道結石患者進行治療,常用的手術方式有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應用治療。傳統開腹手術是在患者的腹部做手術切口,然后對患者的病灶進行觀察并切除,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傳統的開腹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術中的出血量較多,使患者容易在術后出現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應用治療是一種微創手術,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創傷較小,并能夠有效的觀察并切除患者的病灶,術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較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同時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應用治療的操作較為簡便,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經過本文研究得出,實驗組膽道結石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道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膽道結石患者的臨床指標,P<0.05;實驗組膽道結石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為6.25%(3/48),低于對照組膽道結石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25.00%),P<0.05;實驗組膽道結石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46/48),高于對照組膽道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7.08%),P<0.05。
綜上所述,膽道結石患者接受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應用治療,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新豐,王高雄,黃天叢等.雙鏡聯合治療老年膽道結石對患者T細胞亞群及肝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2):3006-3007.
孟曉東,曹立瀛,付慶江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在肝外膽管結石再手術中的治療體會[J].肝膽外科雜志,2015,23(1):61-63.
王建勛.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息肉并膽道結石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4):2741-2742.
Yokoyama, Kazutake,Tanigawa, Nobuhiko,Ogata, Akihito et al.Laparoscopic Technique and Initial Experiences of Choledocholithotomy Closure With Knotless Unidirectional Barbed Sutures After Surgery for Biliary Stone Disease[J].Surgical laparoscopy, endoscopy and percutaneous techniques,2015,25(4):E129-E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