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莉
【摘 要】目的:分析中醫護理技術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90例糖尿病患者視為調查對象,將其隨機納入實驗組與參照組(n=45)。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接受中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與參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數值均相對較低,組間差值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為97.78%,數值比較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82.22%,組間差異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護理技術在糖尿病護理期間的應用,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且能夠提升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建議在糖尿病患者護理期間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護理技術;糖尿病護理;血糖水平
【中圖分類號】R47.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8--01
糖尿病為臨床治療中常見的疾病,臨床治療中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為主[1]。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糖尿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則會致使各類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的健康會產生較大影響[2]。文章將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90例糖尿病患者視為調查對象,將其隨機納入實驗組與參照組。根據分組調查的結果展開討論,現總結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90例糖尿病患者視為調查對象,將其隨機納入實驗組與參照組(n=45)。所有患者均了解調查內容,其中參照組男女數量占比為23:22,年齡取值在47歲到76歲之間,年齡中位數為(58.67±2.65)歲。實驗組男女數量占比為24:21,年齡取值在46歲到76歲之間,年齡中位數為(58.71±2.37)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區別,可以實施分組討論(p>0.05)。
1.2 方法 為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指導患者用藥方式,自主監測血糖的方式等。實驗組接受中醫護理技術,具體方式如下。
1.2.1 中醫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調節患者的血糖,基于中醫護理內容展開飲食指導。以清淡、低糖類型的食物為主,發揮食療的作用,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用餐[3]。患者口渴時可以煎水服用葛根、天花粉,便秘時服用藥物麻仁丸,養成規律的飲食方便調節血糖。
1.2.2 中醫技術護理
保護患者的皮膚、足部以及口腔等,為患者介紹日常護理的重要意義,發放護理手冊,指導患者自主護理的方法。在餐前、餐后以及用餐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的血糖監測,空腹期間血糖指標不能高于6.4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不能高于7.8mmol/L。同時還可以通過推拿、按摩等方式,增強患者的胰島功能,幫助其胰島功能的恢復。比如可以中醫針灸腎系穴、胰俞穴等,調節胃腸功能。腹部按摩能夠促進患者的胃腸蠕動,腸系膜血液循環。
1.2.3 中醫情緒護理
中醫認為患者情緒波動、心情低落會直接影響法其血糖水平。為患者介紹藥物治療的價值,成功的治療案例等,介紹治療期間常見的不良反應。多鼓勵患者,指導患者聽輕音樂,保持舒緩的心情,避免患者過于焦躁。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組織患者自主自主評價護理質量,包含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等級,對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總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4]。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實施數據處理,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應用卡方與t值予以檢驗,差異性比較應用p值予以評價,p<0.05則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對比
與參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數值均相對較低,組間差值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為97.78%,數值比較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82.22%,組間差異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為臨床治療中常見的慢性疾病,作為終身代謝性障礙疾病,對患者的身體與心理均會造成較大影響[5]。中醫特色護理干預方式下,能夠將護理干預服務與患者生活相互關聯,站在中醫的視角上進行問題分析,更好的調節患者血糖水平。結合數據調查的結果顯示,與參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數值均相對較低,組間差值比較證實了不同干預方式下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且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為97.78%,數值比較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82.22%,中醫護理技術應用方式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綜合上述內容,中醫護理技術在糖尿病護理期間的應用,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且能夠提升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建議在糖尿病患者護理期間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王艷,吳粉,吳輝,等.中醫護理技術聯合集束化護理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1):145-146.
徐妙娣,袁菊明.中醫護理及康復指導在治療糖尿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06):1335-1336.
高園園.中醫綜合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對血糖控制質量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6,8(02):131-132.
陳玉,吳鵬.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08):135-137.
曲正平,遲英.中醫護理技術在糖尿病腎病非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1):2705-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