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聰
[摘要]我國當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增長階段,在這個轉型的重要時期,不論是從世界周邊格局還是從國內的形勢來看都面臨著巨大挑戰。為了更好的發展國內經濟,要把握好當前我國所處環境。文章從國內外形勢入手,國際方面分析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國內方面針對市場需求萎縮、收入差距過大、經濟增長三大紅利的消失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挑戰 國內外形勢
一、國際形勢
如今,中國經濟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遠大于美國對中國市場的出口依賴,因此在之前爆發的中美貿易戰爭中,美國才有如此的底氣和中國對抗。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宣布對中國6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對美國企業的投資并購。美國針對中國的各類出口產品,尤其是有關科技類產品增加關稅。其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限制中國未來的發展,遏制中國發展勢頭。其借口主要是中國對美國巨額的貿易順差。對比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赤字和盈余行業分布可以發現,美國對中國貨物貿易赤字總額達3752億美元,集中于高科技和制造業等行業。
當下,盡管美國宣稱對我國存在3700多億的貿易逆差,但其實這3700多億中,將香港的對外貿易也算了進去,作為港口城市它所帶來的貿易額是巨大的,但這些貿易額卻并不能為我國經濟的增長提供助力;同時美國也只字不提它對中國的服務貿易順差;而且盡管存在巨額順差,但其實從進口成本到出口,進入中國人口袋里的錢卻并不多。因此這看似巨額的貿易順差為我國帶來的經濟增長是有限的。
二、國內形勢
(一)市場需求萎縮
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傳統市場正在逐步萎縮。首先由于美國對我國經濟的制約,以及歐洲經濟的持續低迷,美歐市場對于我國產品的需求大幅降低。同時當下美歐等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政府紛紛出臺貿易保護措施,我國出口面臨較大困難。
從2014年開始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的出口額也已經在逐年遞減。且我國出口產品以工業制成品為主,缺乏高技術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明顯不足。
(二)收入差距過大
我國國民收入分配失衡,收入差距一直是困擾我國的重大問題。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分析,基尼系數在0.3到0.4之間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而我國在2016年的基尼系數就已經達到了0.465,是世界上收入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同時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也都在擴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除了由于收入分配所導致的收入差距的擴大,稅收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高收入者多數為企業家以代繳形式交稅,存在企業不交稅的情況;而低收入者多是企業員工,由公司直接扣除,所以不會有偷稅漏稅的情形,這進一步導致收入差距的加大,如何更好地監管或者對征稅體系進行改善也是日后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經濟增長三大紅利的消失
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過同期中國實際使用外資,成為資本凈輸出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境內投資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是企業家對國內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看好。其中的關鍵點有三個,即人口紅利、樓市紅利、出口紅利的消失,這三點也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
第一點是人口紅利的消失。這源于近些年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及不同年齡層次人口數量的變化。根據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到2017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規模達到1.58億人,占總人口的11.37%,遠遠超過國際老齡化社會的標準7%。我國當前已經成為世界上老齡人口占比最高的國家之一。預計在2020年我國人口紅利將會徹底消失,這一時期我國適齡勞動力市場將出現勞動力的“凈流出”的情況。
在過去,我國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來源于我國所具有的比較優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廉價的勞動力,而當下人工成本卻日益上升。人口中的勞動力減少,適齡勞動人口每年減少三百多萬,他們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一方面使得生產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使得消費下降。
從邏輯上看,人口紅利的消失會導致我國資源利用成本的上升,導致我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進而加劇我國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但同時,資源的成本增加與邊際報酬遞減也會倒逼國家產業轉型升級,使人力資本與創新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人口紅利消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第二點是樓市紅利的消失。由于房地產業本身的基礎性、先導性,它在自身平穩發展的條件下,能夠帶動許多關聯行業一起發展。同時房地產本身體量很大,相應繳納的稅金也很多,占國家稅收收入的比例較大,是國家收入的重要源泉。
但是近幾年的過快過熱增長,使房地產價格偏離市場正常價格,畸形增長導致整個行業的虛假繁榮,使得房地產業泡沫很大。因此以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住房需求量很大,過高的價格卻讓人望而卻步,該行業存在的“泡沫剪刀差”必然會在未來的改革中被不斷消去,長此以往,樓市紅利消失并不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第三點是出口紅利的消失。經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國外市場需求在不斷縮小,我國的出口額在近幾年的時間里逐年下降。我們傳統的工業制成品,以其物美價廉的優勢曾經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但隨著我國成本優勢以及獨到優勢的漸漸消失,特別是人工成本、融資成本、用電成本、物流成本、土地成本等上漲,使得我們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明顯下降。再加上美國等國家不懷好意的加征關稅,讓我們的出口貿易雪上加霜。
過去幾年的高速經濟增長,離不開巨額的貿易順差所帶來的資本的流入。但面對當下的國際形勢,我們必須從自身尋求出路。在成本優勢不再的今天,我們要將關注點放在高新技術領域,以技術優勢去爭取國際競爭力,不再只依靠初級產品、低水平的工業制成品去拉動國內經濟,而是以高技術產品將我們的出口優勢重新奪回來。
三、結語
我國從高速度的經濟增長到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面對著來自國內外的眾多挑戰,為了實現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我們必須不斷探尋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契機。多方面共同發力,為實現一個經濟繁榮的中國而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