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薇
[摘要]本文通過對民辦高校教師進行非物質機制需求進行調查,對教師非物質激勵機制進行研究,并提出民辦高職院校對教學非物質激勵機制的建議及對策,完善非物質激勵機制的體系,并構建和諧的師資隊伍,增強團隊凝聚力,從而發(fā)揮精神文化激勵作用。
[關鍵詞]民辦高職 教師激勵機制 研究 對策
我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fā)展,為高等教育的普遍教學,提升國民素質做出重要貢獻,尤其民辦高職教育。民辦高職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技術人才。但民辦高職教育在教師隊伍的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對民辦高職教師非物質激勵的深入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將對民辦高校教師的非物質激勵作為一個核心進行研究,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民辦高職工作管理人員有針對性的對教師進行激勵。
一、非物質激勵的涵義
非物質激勵是以精神資源作為激勵的手段,表現的方式即為表揚、鼓勵、晉升、關懷等以情感方式所體現,而這種方法往往表現為感情激勵、目標激勵、榜樣激勵以及榮譽激勵。與物質激勵相比,非物質激勵更加滿足員工深層次的需求。從理論上講,在基本的生理物質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員工更關注尊重,自我實現的需要,職業(yè)文化的凝聚力,榮譽的激勵將會為員工產生更大的內在驅動力。同時,非物質激勵輻射的人員較多,表現為一種公開的,透明的激勵形式,并節(jié)約成本,塑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目標的作用,榜樣的力量對人的影響是無窮大的,在這種環(huán)境下,所有教師將積極投入到工作中,由此,便形成教師良好的職業(yè)素質。
二、民辦高職教學非物質激勵的重要性
(一)精神需要
精神需求是在生活和工作在與人相處過程中追求的一種心理歸屬情感。在民辦高職學校中,融洽的人際關系對教師精神滿足有重要影響,有利于激勵機制發(fā)揮有效效果。與此同時,這種精神需求的滿足還可以學校的良好氛圍、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以及教師之間學術的自由交流,這些因此都可以讓教師在教學上得到滿足,并讓他們感覺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愉悅。
(二)滿足教師的榮譽感以及自尊心的需要
教師作為教育的知識分子充分發(fā)揮其能力,在科技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今天,離不開教育知識分子的推動作用,而對于教師的尊重以及社會地位是民辦高職教師所需要的,相對公辦高職教師而言較低的民辦高職學校教師更需要自尊心與榮譽感,需要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從而激勵教師的職業(yè)感,在民辦高職教師機制中,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對教師的尊重和鼓勵,讓民辦高職教師提高自己的職業(yè)精神以及工作的熱情,并加強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激勵教師不斷學習和自我發(fā)展時代在不斷的進步,教育理念、教育手段也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更新。隨著教師在教齡的增長不斷影響著教學理論,在這個過程中,民辦高職教師也會意識到社會發(fā)展的模式,并不斷的學習對知識進行更新,發(fā)展自身教學素質,這種需求是教師尋求自我進步發(fā)展的空間和機遇,是一種心理上的要求,民辦高職學校要重視教師的這一點,并實施措施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培新機會,從而更好的滿足教師的心理需求,時刻更新教師的知識體系,更好的發(fā)展民辦職高教學。
(四)滿足教師合理的權力需求民辦高職教師作為高素質的知識分子,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有參與學校權力的需求。這就要求民辦高職學校要平等的分配權力,讓教師感到平衡,通過權力需要滿足教師的心理安慰,在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教師對權力的需求也有多樣化的變化,因此,民辦高校要隨著時代的變化合理的安排教師的權力,從而民辦高校要采取相應激勵手段,并不斷對教師進行相應的激勵。
三、民辦高職教師非物質激勵的構建措施
(一)校園文化激勵
校園文化環(huán)境體現著校園的精神,而教師的工作效率以及情緒的高低與校園文化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重視校園環(huán)境建設,使校園中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和諧氛圍,教師在這種獨特充滿活力的環(huán)境中,可以有效的激發(fā)教師對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激發(fā)教師職業(yè)的熱情。在校園中建立民主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加強教師與領導之間的思想交流,有利于教師積極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動能性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要在校園創(chuàng)造相應的學術交流平臺,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例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行教師培訓活動,給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二)加強對民辦高職教師的感情激勵
對教師的激勵相比物質上,教師在滿足基本生活條件的同時,更需要滿足其職業(yè)生涯上的情感精神需求。在民辦高職學校中,相對公辦學校來講,要給予教師更多的情感激勵,能對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的激勵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學校可以設置一些榮譽項目以及嘉獎活動,在對教學工作中具有優(yōu)異表現或者在學術專業(yè)上做出相應的貢獻以及在教學上教學素質能力較為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及時給予教師精神嘉獎,從而增強教師對教學職業(yè)的熱愛之情。同時學校也可以開展優(yōu)秀教師模范活動,例如,組織開展“教學優(yōu)秀教師評選”“評選受學生喜愛教師”“專業(yè)學術教師評選”等活動,樹立教師典范,并定期開展教學設計競賽、創(chuàng)新教學比賽等教學活動,并通過對教師的精神激勵,鼓勵教師用于挑戰(zhàn),從而提升自我。
(三)給予教師充分的尊重
民辦教師遠比公辦高校教師得到的尊重要少,因此,有很對民辦教師因為在職業(yè)工作生涯中沒有歸屬感導致工作中處于消極狀態(tài),民辦高職學校應該重視這一點,對教師要足夠尊重,滿足教師的內在要求,并對教師的價值給予肯定。在民辦高職教學中,學生多數都不受管教,給教師在教學上帶來一定的難度,這時高職學校要更加對教師給予激勵,讓教師得到充分的尊重,從而促進學校的長遠發(fā)展。
四、結語
總之,重視教師個體的多元化發(fā)展,對教師進行非物質激勵,是提高民辦高職教學質量的良好手段,不僅可以節(jié)省資源成本,還能激勵教師更好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適應教育新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完善自己,促進民辦高職教育的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