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書軍
[摘要]高校體育教學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主要課程,體育教學質量與人才的全面發展具有緊密的關聯。隨著高校體育教學中問題的愈發嚴重,對培養高效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及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十分不利。健身APP對體育鍛煉行為具有較大的影響,并且備受健身愛好者的喜歡。本文通過對健身APP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不足給予探討,提出健身APP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關鍵詞]健身 APP 高校 體育教學
高校體育作為高校建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化發展。在時代發展中,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也需持續創新并改進,將健身APP逐步使用于體育教學中。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令手機APP行業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令健身APP類別及質量均有了良好的提高,將其使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對提升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質量與效率具有良好的意義。
一、健身APP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不足
(一)教學安全問題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因為教學時具有較多的不安全因素,所以在使用健身APP進行教學時,需隨時保障教學安全。高校在管理校園車輛方面雖然較為嚴格,可是校園中車輛依舊較多。學生在訓練跑步時,大多會在車輛行駛壓力較小的干道進行,并且學生在跑步時,會隨時關注健身APP,從而較易發生安全事件,往來車輛存在較大的安全問題。通過手機健身APP進行教學時,學生應當依照健身APP中的數據信息持續調整自身的運動時間與速度,在課堂教學中會在健身APP中耗費較大的精力,從而令學生較易分散健身運動的注意力,時常會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因為高校注重文化課教學而忽略體育教學,令體育教學設施欠缺,也不具備應有的體育教學設備維護管理意識,令設備具有不安全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安全隱患。
(二)教學管理問題
健身APP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為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因為學生身體情況、機能乃至健身所需各有不同,因此健身APP為所有學生建立的體育運動與健身方案也并不相同。在體育健身時,學生健身時長與強度具有不同,令實際管理具有難度。并且體育健身時,教師較難監督學生的健身運動狀況,學生會具有偷懶耍滑的現象。比如在跑步訓練中,有些學生同時持有較多手機,替代別人進行健身運動,完成體育學習任務,從而令高校體育教學較難獲得效果。并且高校健身APP管理渠道不完善,教師較難透過后臺管理有效管理學生,令學生在體育教學時具有投機鉆營的狀況。
(三)體育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偏差也屬于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較大問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些學生并不具備健身需求,有的學生僅僅為了減重、減負才進行健身,這部分學生對體育教學意識有誤,在教學中只會應付健身任務,令體育學習質量與效率無法提高。而且教師在教學中,太過依靠健身APP,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學習體育的教育意義,未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體育鍛煉態度,并且在教學中太過重視開發學生的體能,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二、健身胛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一)健身APP與體育信息化教學平臺的融合
通常體育課是室外課,不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教學程度。在我國數字化體育發展中,體育教學信息化程度急需提高,而健身APP成為提高體育教學信息化程度的有效渠道。設計者可以將運動APP與體育信息化教學平臺相結合,開發出屬于校園健身APP,不僅具有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基本功能,還應當具備基本模塊、興趣部落模塊、教學模塊、校園榜模塊、溝通探討模塊等。
(二)健身APP融入體育課堂
健身APP應當與體育課堂相結合需解決好與鍛煉者、體育課以及體育教師之間的沖突,應當通過可穿戴式移動設備給予達成。
課前學生可通過健身APP查找一些鍛煉方法及手段,豐富理論知識,依照健身手機APP進行課程訓練,強化身體素質,提升鍛煉意識,完成課前預習的目的。
課中使用健身APP的條件則為與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深入結合。體育教師手機下載健身APP后可以通過后臺隨時掌握學生鍛煉的情況,依照學生運動時的心率、運動里程等數據挑選適宜的運動量及運動負荷,從而進行科學鍛煉。教師透過系統后臺掌握學生鍛煉狀況,分析學生運動特征與身體情況,以此依照不同的學生挑選不同運動方式及強度,以便能夠實現因材施教。在訓練學生耐力、力量與柔韌性方面時,體育教師可透過運用健身APP課程進行教學,教師從旁指導。體育課堂中應當具備學生自由練習的時間,體育教師可設定運動任務,在健身APP中設置運動目標,需所有學生在下課前完成相關練習,從而激發學生在自由練習時的熱情,提升課堂利用率,令學生在課堂中完成應有的運動量,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課下,體育教師可通過健身APP為學生布置作業,比如在下次課前應當透過不斷運動達成相應的運動量或完成某些課程,從而起到課后監督的效果。
期末考核時,體育教師應當將學生在課上、課后的運動數據當成評判體育成績的參考依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健身APP的運用群體不斷擴大,尤其備受高校學生的青睞,將健身APP使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監控數據與龐大圖片視頻乃至音樂資源的即時性,能夠顯著加快高校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