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摘要:線條是繪畫中最基本的表達方式,是構造視覺藝術形象的基本因素。西方古典繪畫線條的形成與他的歷史,文化都有著重要關系。我認為西方古典繪畫中的線條代表了古典派西方人的審美與情趣。此文筆者將對西方古典繪畫中的線條元素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進行探究。
關鍵詞:西方古典;線條;繪畫;藝術特征
一、西方古典繪畫的特征
他偏重理性,注意追求形式的簡練、明確、概括等,重視線條的清晰和嚴整。他注重遵循文藝復興時的藝術傳統,題材的選擇也多采取神話故事以及歷史等題材。作品的規模較大,強調威嚴莊重。在技巧上,一般是注重精細的素描,多采用簡潔的線條。由于西方的解剖學,透視學,生物學等發展時間比較早,西方古典繪畫也受到了這些學科的影響,多呈現出來其獨特的特點。線條的出現方式則以對形分割的方式。
二、西方古典繪畫中線條的地位
古典繪畫大師級人物認為:線是素描,是一切。從而可以看出線條在西方古典繪畫中的地位。還有畫家認為,連煙雨霧霾都應用線條來表示。由此可見,線條在西方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視。
三、西方古典繪畫中線條的特征
1.中世紀和早期文藝復興時期。中世紀的繪畫質地大多是蛋彩,宗教感比較濃烈,線條比較獨立。還有一種材質便是鑲嵌畫,我選取了鑲嵌畫的代表作之一《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來重點分析它的線條特征。這幅畫的人物形象今日看來都比較的僵直。他采用輪廓線充實了人物的裝飾。畫中粗重的線條具有敦厚之美,細小的線條描繪出了衣裳柔美之感,整副畫體現出粗細的對比之美。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家大多采用科學知識,例如解剖學,透視學等。他們試圖呈現出生動的自然形式。大多數在造型中,仍然將線條作為繪畫表述的主要形式。
2.文藝復興中期的線條特征。中期的線條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雖然仍然沒有擺脫莊重感,但已經出現了新的趨勢。線條所表達的立體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大匠,達芬奇就是這一時期的繪畫大師。我們分析線條的立體感就不得不提達芬奇的《基督受洗》,這幅作品是達芬奇與他的老師共同完成的第一份大作,整個畫作都籠罩著一種莊嚴的氣氛。這幅畫最能體現線條特征的便是人物的服飾與發髻。我們可以通過畫卷明顯的發現線條勾勒的小天使的頭發十分的有彈性與層次感。這是達芬奇的創作特點,他力圖追求線條的節奏感與韻律感。他將頭型與發型通過成組的線條進行排列穿梭,讓頭發充分的表現出了線條的張力與生機之美。他的線條之美另一個體現面便是服飾,尤其是衣褶處。衣褶處的線條增加了厚薄,長短,粗細之比,比頭發處的線條美有過之無不及。直線的厚重與整個畫卷的風格達成了一致,曲線的圓滑與頭發處的彈性美形成了呼應。增強了畫卷的韻味與對比感。讓整個畫卷的人物形象與色彩融為一體。達芬奇的畫卷不僅僅是單純的依靠科學透視法等來進行創作,更多的是依靠了線條的弧順度與長短對比將作品達到協調統一的效果。
3.文藝復興后期線條的特征。后期的作品由于經濟領域的發展,政治領域的變革給予思想領域重大的影響,文藝復興后期的繪畫特點主要是線條比較柔和,有十分強烈的旋律節奏。我著重研究了意大利畫家提香的作品,這位繪畫家是我最欣賞的畫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沉睡的維納斯》《圣母升天》等,他沒有達芬奇那般的深沉與穩重,這也是我特別欣賞他的原因,他充滿著激情,有著不羈的個性。他的畫作雖然給人的視覺效果十分的強烈,但是畫作中線條的使用卻十分含蓄內斂。他的整個作品都沒有出現整個孤立存在的堅硬的線條,他的線條大多數是以若隱若現的方式存在于畫作之中,但是,令人驚奇的是,他作品的整體感和氣韻更加的有彰顯性。原因有幾點:線條更加主觀和意象從而使作品更加的靈活機動。作者的個人情感和獨特的個性融匯到線條之中,使作品凸顯出意蘊之美。這也是線條具有的一種特征——無限表現性。
四、中西方線條運用的差異
我們只有通過身邊熟知的事物才能對比出不熟悉事物的特征,西方古典繪畫的線條究竟有什么特色,這需要與我們中國同時期的作品進行個比較。通過對以上三個時期西方古典繪畫的簡介我們發現他最大的一個特征是盡量的還原實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寫實”。通過線條的勾勒,對自然的再現。同時期中國的特點主要是追求意境,也就是寫意,也就是線條的隨意勾勒,呈現出作者的心態與意境。中國線條和西方線條的不同便是中國寫意觀與西方寫實觀的差別。中西方對于線條的認識也是不同的,中國的繪畫注重線條的質地,通俗的講也就是注重線條的力度,濃淡韻味等。西方的線條注重線條的理性特征,也就是他的空間安排感,節奏感。中西方線條存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中國畫主要是線條的曲直粗細,方圓動靜,中國畫中的“十三描”則是對線條存在方式的最好解讀。西方則認為,線是點運動的產物,繪畫要符合精準嚴謹的線條輪廓。
五、結語
西方古典繪畫中線條的表現藝術是西方歷史的縮影,從繪畫中我們能夠分析出當時的社會特點與人物思想。西方的繪畫給予我們當代人許多的繪畫啟示,我希望通過西方古典繪畫中的線條探究能夠引起廣大同仁對繪畫最基礎組成部分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