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要:當今世界的主題已經變成和平與發展,各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在競爭中日益彰顯。本文將兩次座談會精髓加以比較,著力闡述兩次座談會的異同及對當下促進我國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相同點;不同點;時代背景;啟示
一、前言
1942年5月2日,在毛澤東的主持之下,文藝座談會順利召開,在會上毛澤東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講話中聽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社會主義文藝發展新觀點,確定了文藝工作的基本理論、方針和路線。文藝座談會的召開,開啟了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新時代,奠定了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基礎。2014年,新時期文藝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再次召開,時隔72年,文藝座談會的影響依然存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講話中明確指出在中國的文藝形式、時代課題和歷史使命中,要融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兩者要實現高度的結合,才能夠讓文藝煥發生命力。習近平的講話非常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性,是新時期中國文藝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對兩次座談會進行對比分析,能夠充分的了解和回顧黨的歷史,掌握黨的文藝方針和政策,對總結我國文化建設經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比延安文藝座談會和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雖然召開兩次會議的時代條件和當時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不一樣,但兩者也有許多相同點,如兩次會議都是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開啟文藝發展新紀元的重要會議,都是為了解決當時文藝界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都是在黨內進行“整風”的背景下召開的,都指出了文藝發展的根本方向和路徑。對比研究兩次座談會,對促進當下我國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二、兩次文藝座談會的相同點
兩次座談會召開的背景,都是為了響應黨的整風運動。文藝座談會是在遵義會議之后,1931年1月,黨召開了遵義會議,終止了王明的左傾路線,但是左傾路線在黨內的影響仍然沒有消除。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遵義會議解決的只是軍事和組織問題,并沒有涉及政治與思想方面的問題,對于當時黨內存在的左傾、右傾的錯誤思想并未進行根除,黨風、學風和文風存在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1942年2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黨中央決定開展大規模的整風運動,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在整風運動的東風之下,文藝界也逐步開展了整風運動。整風運動開始三個月之后,在毛澤東的主持下,就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毛澤東在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針對文藝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澄清,解除了文藝工作者的困惑和誤解,讓工作者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讓革命文藝發展目標更明確,中國的文藝事業從此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生機。
兩次文藝座談會召開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文藝界普遍存在的問題。延安文藝界當時存在著很多問題,矛盾和沖突比較嚴重,所以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當時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點:首先,所謂的黑暗問題。有的作家認為,作品要寫光明和黑暗并重,宣揚人類之愛,或者通過魯迅筆法,去揭露解放區的黑暗,揭示人性的惡。其次,便是一些文藝作品不切實際、脫離群眾的傾向。當時延安文藝舞臺上一度出現了“大洋古”傾向,展示的藝術內容偏離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近年來,我國文化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產生了很多優秀的文藝作品,但是文化領域的不足和弊端逐漸呈現:有的文藝工作者創作的作品脫離群眾,缺少生活氣息,缺乏深入生活的創作意識;片面的追求票房和銷量,成為金錢的奴隸,甚至造成價值觀錯位、扭曲;有的文藝作品完全喪失了道德底線,失去了職業操守。
三、兩次文藝座談會的不同點
(一)召開兩次座談會的時代條件不同
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期間,正是抗日戰爭計劃時期,當戰爭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國內局勢特別是陜甘寧邊區形勢比較穩定,我黨能夠利用這一穩定時期,進行整改。2014年,相較于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的時代背景,文藝座談會所處的時代主題和國際環境已經大不相同,經過多年的變化,當今世界的主題已經變成和平與發展,各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競爭越來越激烈,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在競爭中日益彰顯。這就要求我們在保持綜合國力競爭優勢的前提下,要重視文化的作用,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力建設文化強國,推動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和提升。
(二)召開兩次座談會時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不同
只有認清歷史方位,黨才能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中國共產黨歷經90余年的奮斗,總結經驗可以看出,黨的歷史方位經歷了兩個時期:首先,在民主革命時期,黨領導著廣大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其次,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成為執政黨,領導著中國人民進行生產和建設。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期間,作為革命黨的中國共產黨,以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全體人民抗擊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延安座談會召開之后,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思想得到了肅清,觀念得到了轉變,一股愛國熱情激勵著他們紛紛奔赴抗日前線,走到了抗日的最前沿,和廣大抗日戰士、人民群眾融入一體,體驗生活,創作出了一大批緊貼革命斗爭和生活實踐的文藝作品。
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之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執政黨,正帶領著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新中國的成立,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形式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特別在新形勢之下,前所未有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出現在黨面前。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作出莊嚴承諾: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之時,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把中國打造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號召全國人民要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戰勝一切困難,實現中華民族強國的夢想。一個國家或民族精神是通過優秀的文藝作品展現,優秀的文藝作品代表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夠鼓舞群眾的斗志,能夠把全國人民團結在一起,不懼千難萬險,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四、比較研究兩次文藝座談會的啟示
文化覺醒能夠體現出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覺醒,文藝事業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文藝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對延安文藝座談會和2014年文藝座談會比較分析研究,得出了多項研究成果,能夠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打造文化強國提供借鑒。
社會實踐不斷的發展,各項事業都在不斷創新,文化創新是文化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驅動文化發展的內動力。文化事業只有實現創新,才能彰顯其活力,才能起到思想引領作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明確指出:“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文學藝術中對于古人和外國人的毫無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學教條主義和藝術教條主義。”在講話中,毛澤東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全面論證了繼承、借鑒和創新之間的關系,他認為文藝作品只有創新才能彰顯其生命力,創新包括內容創新,也包括形式創新。
文化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與不同的時代,文化的具體內涵各不相同。無論哪種文化,都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中發生、形成、發展和成熟。延安文藝座談會開展之時,正逢抗日戰爭白熱化時期,中華民族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所以在座談會上,毛澤東針對抗日戰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激起了千百萬文藝工作者的一腔愛國之情。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之時,我國正處在轉型時期,習近平高度稱贊了文藝就如同時代前進的號角,文藝最能代表時代風貌,同時也最能引領時代風氣。文藝工作者只有具備強烈的時代使命感,才能夠順應時代潮流,創造出更多的優秀文藝作品,成為引領時代主流思想的風向標,推動社會快速發展和進步。中國當前正在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只有結合我國具體國情,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展示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才能夠順利進行。